2013年浙江省高新园区发展报告

22.10.2014  21:32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2〕6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2〕94号)等政策措施。2013年5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八倍增,两提高”的战略目标。全省高新园区快速发展,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高新园区快速壮大,成为推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3年,全省高新园区内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以下简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不足一成,但资产、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数分别占15.1%、13.6%、13.6%和13.8%,高新园区已经初步显示出在全省工业经济上的战略性地位。园区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8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幅比全省规上工业高1.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643.7亿元和8429.3亿元,分别增长8.1%和9.6%,增幅比全省规上工业分别高0.9和2.2个百分点。2013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640.6亿元,增长11.0%,增速比全省规上工业高2.5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6.8% 。高新园区外向度较高,提高了全省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2013年,园区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952.2亿元,出口占全省规上工业的16.8%;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3.1%,高出全省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 

   二、高新园区创造价值能力进一步凸现 

  高新园区在生产持续增长,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企业自身创造的利润、为政府上缴的税收以及为务工人员支付的薪酬都有较快增长。2013年,园区规上企业利润总额5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幅比全省规上工业的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下降1.4%,与全省8.4%的增长形成较大的反差。企业上缴税金为274.9亿元,增长14.8%,增幅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0个百分点。企业支付的职工薪酬为510.8亿元,增长 14.7%,增幅比全省高3.9个百分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税金和职工薪酬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例分别达到17.0%、12.0%和15.6%。总体来看,高新园区企业获利能力较高,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6.8元,比全省规上工业高出1.3元。高新园区工业企业对全省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和17.8%。 

表1:2013年全省规上工业、高新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全省规上

高新园区

总量

增长%

总量

增长%

与规上工业增幅差(+/-百分点)

企业单位数(个)

36903

*

3542

*

*

亏损企业(个)

5090

8.4

681

-1.4

-9.8

工业增加值(亿元)

11700.67

8.5

1640.6

11.0

2.5

工业总产值(亿元)

63527.7

7.2

8643.7

8.1

0.9

出口交货值(亿元)

11599.8

2.2

1952.2

5.4

3.2

资产总计(亿元)

59633.1

7.1

8997.5

8.7

1.6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61765.5

7.3

8429.3

9.6

2.2

利润总额(亿元)

3385.9

15.2

576.2

16.0

0.9

税金总额(亿元)

2298.6

8.8

274.9

14.8

6.0

应付职工薪酬(亿元)

3277.1

10.8

510.8

14.7

3.9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万人)

695.6

-1.3

96.2

-3.0

-1.7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亿元)

780.8

12.9

180.5

18.5

5.6

      三、高新园区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高新园区作为工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依托园区内产业、人才和资源的集聚优势,进一步增加产品和工艺开发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2013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全省规上工业高5.6个百分点。园区内产品生产执行标准化程度较高,其中园区规上制造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标准的有1923家,采标率为57.8%,比全省规上制造业采标率高4.2个百分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3319.1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19.9%;新产品产值率为38.4%,比全省规上工业高12.1个百分点。园区企业积极将新产品、新成果化为生产力,产销衔接情况总体较好,全年产销率达98.0%,比全省规上工业高0.7个百分点。创新能力的提升,为高新园区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高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高新园区发展进一步突出产业主攻方向,建立了一批涉及光伏、高端装备、船舶装备、氟硅新材料、现代农业装备和现代环保装备等领域的特色高新园区,通过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发展低碳、绿色、智能产业,促进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发展。2013年,园区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15.2%和8.4%,总体高于全省规上工业。高新园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9.7%、38.8%和51.2%,均高于全省规上工业。从各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情况来看,园区总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均属于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已经取代了属于传统工业的化学原料和纺织业,成为园区内的支柱产业,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园区总量的31.7%。特别是园区内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更在全省同行业内形成了不容小觑的集聚力量。2013年,园区内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808.2亿元,占全省行业的比重达34.7%,仅188家企业占该领域主营业务收入的三成半。其余例如医药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大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9.4亿元和1033.3亿元,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也分别高达26.5%和25.7%(详见表2)。 

表2:2013年全省规上工业及园区内部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行业排名

全省规上工业

高新园区

行业名称

总量

(亿元)

占比(%)

行业名称

总量

(亿元)

占比(%)

占全省同行业的比重

第1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702.5

9.2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33.3

12.3

25.7

第2位

纺织业

5629.5

9.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823.1

9.8

14.8

第3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567.8

9.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08.2

9.6

34.7

第4位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206.8

6.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793.9

9.4

13.9

第5位

通用设备制造业

4016.1

6.5

纺织业

611.4

7.3

10.9

第6位

汽车制造业

3282.3

5.3

金属制品业

455.3

5.4

19.1

第7位

化学纤维制造业

2636.1

4.3

汽车制造业

411.3

4.9

12.5

第8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633.3

4.3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97.4

4.7

15.7

第9位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533.9

4.1

纺织服装、服饰业

379.0

4.5

17.4

第10位

金属制品业

2379.8

3.9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06.9

3.6

13.7

第11位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330.7

3.8

医药制造业

269.4

3.2

26.5

合计

 

40918.5

66.2

 

6289.2

74.6

 

      五、高新园区集约发展有新突破  

  高新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高新园区“四个带头”作用,整体推进高新园区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2013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0.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折年率)达17.06万元/人,比全省高0.24万元/人,劳动生产率增长14.4%,增幅比全省高4.5个百分点。高新园区企业在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切实加强集约节约用地。土地亩均增加值94.5万元,比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高8.7万元/亩,亩均利税45.8万元,比全省高3.5万元/亩。  

  继续促进全省高新园区发展,要始终坚持“改革统领、创新驱动”,要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激励全省高新园区争先创优,建立摘牌退出机制实施方案”,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努力将高新园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两化融合的先行区、科技改革的试验区、协同创新的示范区,促使高新园区在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