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杭州机遇

07.09.2015  14:43

高新区(滨江)白马湖

杭州众创空间位居全国前列

  9月6日,杭州正式拿到了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也是今年3月国家批复杭州建设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落地杭州的第二个国家战略。
  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味着经过国务院批准,杭州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自主创新示范区缘何落户杭州?对杭州未来自主创新发展有怎样的意义?记者采访相关部门与专家,全方位解读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期待
  高新区(滨江):
  终于来了,期待太久!
  听到正式获批的消息,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用两句话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一句是“终于来了,因为期待太久。”第二句是“只要努力,该来的总会来。
  去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正是在走访杭州高新区(滨江)后明确表示,支持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希望杭州打造创新高地。
  作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阵地,詹敏认为高新区(滨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除了进一步增强和扩大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影响之外,关键是有了进一步先行先试的主动权。
  而先行先试“特权”面前,紧迫感也几乎同步到来。“高新区(滨江)是全市创新的领头羊,但我们也意识到政策红利期越来越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詹敏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关键要牢牢把握“”和“”,实现整体腾笼换鸟,努力实现滨江整体凤凰涅槃,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加快建成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为了抢占先发优势,早在今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省首个出台了中关村“6+4”政策的杭州版——《进一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对未来的发展,詹敏认为,要创新和应用推广合理模式;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对人才要有“迁就”的思想,把人才搞得多多的;打造更好的环境,让环境留人才、引项目。“创新是有风险的。”他特别强调,政府最大使命就是坚持做孵化器不动摇,既要支持创新,更要宽容失败,要为失败承担必要的成本。
  
   临江高新区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
  将率先成立审批局和综合执法局
  杭州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昌虽然早有耳闻,但昨日得知这一消息时,他依然很高兴。“今年2月,临江获批国家高新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两次大的飞跃,真的很不容易。
  去年底,许昌刚刚到此履新,分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申报、创建工作,他曾多次赴京汇报工作、争取政策,“对杭州最大的利好就是,在某些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许昌说,一方面要坚持先行先试,继续实施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向天津学习,成立审批局,打造事项最少、环节最简、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行政审批体系;学义乌、东阳的综合执法审批改革,将环保、市场、安监等部门整合,成立综合执法局,提高执法效能。
  另一方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此外,还会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抓紧深化“7+x”产业园,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机器人装备产业园、智慧轨道交通产业园、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和临空产业园等七大主导产业园,并加快推进大江东智慧谷、临江科创谷和2025(中国)智造谷等“三谷”建设。
  
   一问
  杭州靠什么跻身“国家队”?“硬件”“软件”两手都硬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说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在全国数以百计的高新区中,杭州靠什么脱颖而出?
  市科委主任阳作军认为,考察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看科技研发投入(R&D)、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国家级孵化器的数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等“硬指标”,还要看创新政策以及生态、人才、教育环境等“软指标”。
  纵观杭州发展,在“硬指标”方面,杭州的得分都是比较高的。从全市层面看,2014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96.63亿元,占全省的25.6%,首次超过千亿大关,并且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一号工程”的强势推进,也为杭州创新能力“加分”不少。今年上半年,杭州经济增速在时隔3年后,重回两位数,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的23%来源于“一号工程”。
  作为此次创建批复的两大主体——杭州高新区(滨江)和临江高新区,其高新技术产业“成绩单”也同样令人瞩目。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2%,高新技术产业占生产总值八成以上;临江高新区2014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在20%以上,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幅9.3%。
  与此同时,杭州涌现了一大批创业创新的代表,不仅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大批领军企业,还包括以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新四军”。而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众多创业空间的打造,以及“人才新政27条”等黄金政策的相继出台,更为杭州创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早在今年3月,由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带队的部际联合调研组来杭时,就曾给予杭州创建工作充分肯定:
  “杭州具有科教资源密集、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产业全国领先、创业创新氛围浓厚等特点,拥有滨江、临江两家国家高新区,并获批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已具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
  
   二问
  杭州的示范区有何特色?“一中心五区”的战略定位
  与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不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
  对比中关村、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新区等“老前辈”,阳作军认为, 杭州这个“后来之秀”定位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的特色以及“两区”带来的叠加效应。
  这两点,从国家的批复中也可以窥见一斑。
  根据批复,国务院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其划定的这六大范围,可以说几乎都与“互联网+”有关。特别是作为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目前已经拥有下沙、下城、空港等三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不仅在电子商务规模上居全国翘首,还在行业内掌握着“话语权”。以去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为例,发起创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咨询委员会,权威发布电子商务蓝皮书。
  在顶层设计层面,杭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层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努力实现“两区”有机融合、政策相互叠加、效应乘数显现。
  此次杭州公布的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中心五区”的战略定位,也再次强化了上述理念:
  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为战略目标,打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
  
   三问
  示范区将给杭州带来哪些红利?“1+6+4”优惠政策
  根据有关文件,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将全面享受相关的“1+6+4”优惠政策——
  其中“1+6”是指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即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以及: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
  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
  股权和分红激励;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
  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6项政策。
  “4”是指4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的先行先试政策:
  即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
  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等。
  “不仅仅是政策问题,更关键是拿到了牌子之后,杭州在很多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阳作军说。目前,杭州正在加快制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及一批配套政策举措。比如,编制完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规划》、制定杭州“创业创新新天堂”三年行动计划等。
  而早在今年杭州“两会”期间,杭州市副市长张耕在谈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事宜时也表示,“申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是解决了杭州发展的理念问题和顶层设计的问题。创新发展是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企业的发展基础,不要把这种打基础的过程当成可以套现的途径,要从体制、机制、路径的选择上为杭州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张耕看来,对杭州而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业创新的热潮,从一个点向条线、区块覆盖,覆盖到整个杭州。
  
   声音
  海康威视副总裁郑一波:
  企业要有清晰定位和战略思考
  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继续走下去,需要不断创新。示范区能够落户杭州,势必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还是企业本身,要有清晰定位和战略思考,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在国家所倡导的范围之内,对未来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未来海康威视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要在产品、技术上创新,也期待着在商业模式创新领域先行先试。
  
   华三通信策划部总监万宁娜:
  多领域领军企业可以加强合作
  示范区批复后,华三要做的是在中国制造2050、“互联网+”等各种机遇面前,在相关技术领域进一步自主创新。高新区(滨江)集聚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区有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比如打造国际领先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让本地多个领域的领军企业一起完成,允许试错、允许试验,对全国也有示范效应。
  
   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
  这对杭企来说,是一种鞭策
  就我们万事利而言,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如何跟上“互联网+”节奏,都是值得思考的。“互联网+”时代,创新等于机会,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产品、传统的思维、传统的模式,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中国丝绸需要一家龙头企业,带领行业走向创新,万事利就希望成为这样一家企业。
  
   观点
  徐剑锋(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才是建设示范区的关键
  今天我也关注了这一信息。示范区获批意味着,滨江、临江两个高新区可以从更高层面去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这将有利于杭州的资源集聚,实现创新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杭州有两个国家级高新区,有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未来发展的创新意义将更为突出。在我看来,“互联网+”时代,这两个高新区也需要从战略上寻求高级化,这也将是推进杭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创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需要为集聚和引入高层次人才与科研院所提供较好的政策保障。(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