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成台柱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杭州

07.09.2015  11:53

    这块牌子含金量几何?杭州是如何冲线成功的?

    这将给杭州送来什么实惠?为企业带来什么福利?

    昨天傍晚的杭州朋友圈里,有一波透着创新意味的消息刷了屏:

    继“跨境电商综试区”今年3月获批后,杭州再次传来了好消息——

    8月25日,国务院(国函﹝2015﹞136号)批复同意杭州和萧山临江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昨天,杭州正式拿到国务院批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听听名字,大家都会觉得很高大上。但这块牌子究竟含金量几何?作为杠杆,它又能为杭州撬起怎样的新变化?老百姓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连锁反应?

    不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把它弄个清楚。

    这块牌子含金量几何

    全国总共只有10个

    咱们首先说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试验区,只不过里面没有瓶瓶罐罐的化学试剂,它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

    你瞧,批复里说得很清楚:国务院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

    国务院同意将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浙江省人民政府要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共同开创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新局面。

    要知道,这块牌子可来之不易:2009年3月,北京中关村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全国首个示范区。在此之后,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长株潭等相继加入,杭州这次获批,刚好挤进了“前十”。

    杭州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信息产业冲得猛得分高

    杭州缘何脱颖而出?

    杭州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杭州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异常迅猛的势头,为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分不少。数据说话:今年上半年,杭州信息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3%。发展信息经济是为了推动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这在高新区体现得特别明显。

    光数数滨江、临江两家国家高新区里的明星企业,大家心里就有数了:海康威视、阿里巴巴、聚光科技、东方电气、长安福特……都是响当当的创新型企业。

    不过说到成功背后的故事,李克强总理去年送来的大礼包不得不提——

    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来浙江和杭州考察,明确同意杭州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加快示范区创建步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示范区创建的有关问题。

    杭州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赴先进城市学习考察,组织编制示范区创建方案和调研报告。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夏宝龙书记、李强省长对示范区创建提出明确要求。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了多方联动、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

    2015年3月25日至27日,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带领科技、财政等12个部委联合调研组,对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基础和方案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浙江省及杭州市的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他说,杭州具有科教资源密集、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产业全国领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等特点,拥有滨江、临江两家国家高新区,并获批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已走出一条依托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之路,已具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良好基础。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徐建国 杨茜 莫利萍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文 龚子皓/制图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