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持续增收任重道远

30.05.2016  22:47

2015年,浙江省扶贫工作进入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2013-2017年)的中期阶段,金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的重大决策,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扶贫措施,促进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加快提高收入,增收成效显著。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8449元,比上年增长20.3%;除“低保”户外,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户比重达到57.7%。 

一、金华市低收入农户收支情况

近年来,金华市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贫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促进”、扶贫工作与社会保障“两结合”,找准扶贫路子,强化机制建设,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金华市低收入农户收入较快增长。 

(一)低收入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但收入水平差距拉大。

2013-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994、7026、844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17.2%、20.3%,三年年均增长18.5%,增幅比收入倍增计划年均目标15%的增幅高3.5个百分点。同期,金华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788、16459、18023元(2014年、2015年为推算数据),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1.3%、9.5%,年均增长10.7%。 

三年来,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两者收入比分别为1:2.67,1:2.34,1:2.13,差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其收入绝对额不足农村居民收入的一半,且收入差额仍在增加,2013年差8794元,2014年差9433元,2015年差9574元。

(二)政府保障政策兜底力度大,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变化明显,转移性收入比重逐年提高。

2013-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四大类收入呈“三降一升”态势,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略降,分别下降1.4和0.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递减态势,三年间下降7.2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三年间提高9.3个百分点,特别是2015年比上年提升幅度较高,达6.1个百分点。 

从低收入农户四项收入增长情况来看,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16.0%、1.0%、28.4%、47.1%。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最大,增长平稳,转移性收入增长最快。

表1:2013-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收入结构情况  

指 标 名 称 

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元)

收入结构(%)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5 

人均纯收入 

5994 

7026 

8449 

100 

100 

100 

1.工资性收入 

2554 

2962 

3436 

42.6 

42.1 

40.7 

2.家庭经营纯收入 

1910 

2067 

2087 

31.9 

29.4 

24.7 

3.财产性收入 

72 

67 

86 

1.2 

1.0 

1.0 

4.转移性收入 

1458 

1930 

2840 

24.3 

27.5 

33.6 

2015年,低收入农户转移性收入比重大幅提高,与市、县政府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全面“消除4600”紧密相关。主要强化政策兜底,重点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2015年,金华市消除 “4600元以下”精准扶贫对象中,纳入低保、五保共25616户、38344人,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64%和60%。金华市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工作,农村平均低保标准达每年6083元,全年低保新增扩面2236户、3679人;纳入残保1325户、1760人;产业帮扶1132户、2309人;就业帮扶813户、1795人,督孝帮扶5770户、10794人;助困救济3237户、6055人;其他帮扶1769户、2425人。 

(三)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较低,近九成纯收入用于生活消费支出,且以刚性消费为主。

2013-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5%、86.9%、83.4%。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医疗、教育、居住四项刚性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3.4%、84.0%、80.4%,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仍较低。 

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人均7045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最高的食品消费支出人均2892元,其次是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482元,分别达到41.0%、21.0%,合计占比62.0%;居住、文化教育服务支出位居三、四,分别达到9.9%和8.3%。 

表2: 2013-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指 标 名 称 

绝对值(元) 

比重% 

 

 

2013

2014

2015

2013

2014

2015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365 

6108 

7045 

100 

100 

100 

1.食品消费支出

2292 

2523 

2892 

42.7 

41.3 

41.0 

2.衣着

338 

342 

442 

6.3 

5.6 

6.3 

3.居住

652 

745 

701 

12.2 

12.2 

9.9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225 

209 

266 

4.2 

3.4 

3.8 

5.交通和通讯 

249 

273 

455 

4.6 

4.5 

6.5 

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451 

526 

588 

8.4 

8.6 

8.3 

7.医疗保健 

1081 

1337 

1482 

20.2 

21.9 

21.0 

8.其他商品和服务 

77 

153 

220 

1.4 

2.5 

3.1 

               

二、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要扶贫措施

近几年金华市坚持科学施策,扶贫措施落实到位,低收入农户增收成效显著,主要在于实施了产业扶持、异地搬迁、就业创业、金融服务、社会帮扶五大扶贫措施(以2015年数据为例)。

1.实施产业开发扶持行动。来料加工作为山区低收入农户最有效的产业扶持方式,金华市着重推进来料加工扩面提质,鼓励和支持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育专业村、创办加工车间或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金华市全年来料加工从业人员27.6万人,发放加工费27.4亿元,其中4600元以下人员达2258人,发放加工费2213万元。加大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突出抓好村集体物业经济、资源经济、服务经济的培育壮大,金华市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

2.实施农民异地搬迁行动。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农民异地搬迁年度计划,明确搬迁村落、搬迁农户和异地搬迁小区建设情况。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市本级财政补助资金从每人5600元提高到16800元,库区移民每人补助36800元。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身份、不同搬迁方式、不同安置方式等情况,研究完善差别化的实施办法,努力使搬迁农民“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2015年,金华市搬迁2254户、6374人,其中4600元以下有37户、86人。

3.实施就业创业服务行动。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以金华农民学院为主阵地,完善政府购买、机构供给、农民选择的培训机制,2015年,金华市共完成低收入农户培训3.7万人次,其中4600元以下有788人次。出台鼓励企业吸纳当地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补助政策,金华市兑现促进就业补助资金3384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4187个,绝大部分用于安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对低收入农户创业给予补助或减免,目前金华市已兑现一次性创业补助资金330多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80多万元。

4.实施金融服务支持行动。以丰收小额贷款卡和丰收创业卡为载体,对按期还贷的低收入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目前金华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37户、3.9亿元,其中4600元以下人员有149户、376.6万元。选择具备条件的扶贫重点村建立扶贫资金互助会,目前金华市扶贫资金互助会运行98家,参会农户5311户,互助会本金总额2922.9万元。

5.实施社会帮扶关爱行动。认真办好“10.17”扶贫日活动,深化低收入农户帮扶关爱行动,完善协同帮扶机制,推广村级爱心公益基金,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帮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金华市扶贫重点村落实各类扶贫项目达1300多个,到位帮扶资金8500多万元。对低收入人群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负责兜底,强化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各类救助。2015年,金华市实施医疗救助4.1万人次,救助总额4544万元,其中4600元以下人员1.2万人次,救助额1556万元;实施教育救助6.7万人次,救助总额1.1亿元,其中4600元以下人员2639人次,救助额312.4万元;其他各类临时性救助2.1万人次,救助总额3.1亿元,其中4600元以下人员8601人次,救助额1492.6万元。

三、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存在的困难

从低收入农户致贫的原因看,主要是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残疾生病、文化程度低、缺乏劳动力等客观原因,这些人群比普通农村居民持续增收难度更大。 

1.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金华市低收入农户主要集中于交通不便、土地缺乏的山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多数家庭还有需照顾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不便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2015年,低收入农户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48.8%)。由于农业生产对天气情况依赖度高,经济收入单一,同时低收入农户缺乏扩大生产、发展非农产业的资金,生产投入少,产出效益比普通农户低。 

2.自身条件限制。首先,低收入农户家庭老弱病残人员比例高,劳动力少,医疗负担重。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员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7%,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6%,二者合计占53%;长期有病、年老体弱和残疾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4.4%、24.8%和8.3%,三者合计占47.5%。这样的家庭结构医疗负担较重。2015年,低收入农户医疗保健支出人均1482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21.9%。其次,低收入农户文化程度偏低,培训、就业转移难。2015年,低收入家庭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仅占11.5%,初中学历的占21.7%,小学学历的占37.2%,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29.6%。这样的文化程度结构导致低收入农户普遍从事体力劳动,工资水平不高,增收困难。 

3.政策性保障占比较高。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领取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最低生活保障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其它来自政府的补贴人均分别达到603、241、808和220元,分别占转移性收入的21.2%、8.5%、28.5%和7.7%,合计达65.9%。要保证低收入农户收入持续增长,势必要求政府继续做好应保尽保、精准扶贫,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和提高低保标准。 

4.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畜禽养殖业有待转型升级。2013-2015年,金华市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环境整治工作对农村畜牧业发展造成短期的影响。至2014年上半年,金华市共关停、搬迁、拆除畜禽养殖场(户)4000多家。至目前,金华市禁养区内养殖场已全部关停。2015年,金华市生猪出栏量为224.43万头,家禽出栏1658.89万只,牛奶产量6.26万吨,产量分别比2013年下降24.3%、20.6%和17%。农村居民在治水禁限养区内禁止或减少畜禽养殖,使低收入农户畜禽养殖收入相对减少。2015年,金华市低收入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2087元,仅增长1.0%。如何引导农村居民以及低收入农户从畜禽养殖业转向其他家庭经营增收行业,还有待探索实践。 

四、保持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的建议

扶贫工作是一大课题,既需要考虑长远采取措施“治本”,又要兼顾短期目标“治标”,精准发力,定向消除贫困。要强化保障使更多群众受益;产业帮扶要促进其自身“造血”功能;结对联系要一个不落。要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该项工作,多方协助,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帮扶困难群众。 

1.继续坚持前阶段扶贫攻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继续动态维护低收入农户数据库,跟踪监测低收入农户脱贫、返贫等情况,因地制宜实施扶贫攻坚计划,精准发力扶真贫。二是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持之以恒贯彻落实相关扶贫政策。政策兜底,集中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等改革探索,消除农民脱贫致富后顾之忧;进一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农村电商等产业,让扶贫工作由输血迈向造血;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 

2.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农村制度改革,为扶贫工作打好基础。一是推进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提高农村居民入股分红等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二是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家院互融、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减轻农村老人食品、医疗等生活消费支出,实现老有所养。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合作办医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就医条件。 

3.创业创新,挖掘特色扶贫。一是进一步完善创业就业体系,加大创业贷款的发放力度和范围,增强低收入农户创业就业能力。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引导和鼓励家庭工业户、工商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努力为农民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免费技能培训,帮助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二是创新产业扶贫,做大农村电商产业。金华市电商产业发展较快,基础较好,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电子商务城市”,目前网上销售额仅次于杭州,居浙江省第二。做大农村电商能促进农村特色种养业发展,有利于农产品外销,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关注孤寡老人、贫困儿童、返贫农户等群体,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大低保兜底扩面力度,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贫困家庭下一代的教育扶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