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服务业发展平稳向好 社会贡献度日趋明显
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绍兴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平稳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服务业社会贡献度日趋明显。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4年绍兴市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单位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提升,行业平稳发展,重点产业发展成果初步显现。
(一)服务业规模增大,社会贡献提升
截止2014年年底,全市共有服务业规模以上单位396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5家,增长3.5%。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1465家,房地产企业732家。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58.07亿元,同比增长8.3%,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快于工业增速,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4.1%,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6%,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三足鼎立”
从服务业各行业占服务业比重情况看,全市批零住餐业增长较快,贡献较大,实现增加值745.60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0.1%,拉动服务业增长4.79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业表现平平,实现增加值497.47亿元,同比增长0.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26.8%,拉动服务业增长0.13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亮点频现,实现增加值614.99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33.1%,拉动服务业增长3.36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15.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1.3%。
图 1 :绍兴市服务业各行业占比情况
(三)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成效初显
据对全市文化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旅游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消费服务业等八大服务业重点行业统计监测,2014年1-11月份规上电子商务和文化服务业在政府政策文件引导下,发展迅猛,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42.4%和53.6%;消费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较快,消费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2.4%和10.4%,健康服务业主要以非企业性质的医院为主,其支出合计增速达13.2%;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较为平稳,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9.4%和6.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氛围不浓郁发展较为疲软,营业收入仅增长0.6%。
(四)各地服务业发展情况良好
从各区、县(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全市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柯桥区、越城区和诸暨市,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73.96亿元、400.99亿元和398.4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68.5%。从各区、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看,诸暨市、新昌县和柯桥区发展较快,增速分别为9.3%、8.9%和8.7%,分别快于全市平均1.0、0.6和0.4个百分点。越城区发展相对缓慢,同比增长6.8%,低于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其中越城区(直管)增长7.1%,绍兴高新区增长6.7%,袍江开发区增长5.5%。
图 2 :各区、县(市)服务业总量占全市比重
图 4 :各区、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
图 4 :市直各地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
二、推动服务业发展积极因素
1.服务业投资环境趋优,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2014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182.54亿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份额已达到64.5%。服务业投资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投资总量,增速高出9.2个百分点。在与服务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总量最大,为230.29亿元,同比增长42.4%;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投资9.73亿元,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36.7%;文化艺术业和教育业增长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90.6%和56.7%。从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进度情况看,2014年新增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79个,比上年增加22个,计划总投资783.83亿元,已完成投资154.39亿元。从利用外资情况看,批准服务业外资项目数110项,比上年同期增加15项;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55978万美元,同比增长31.5%,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服务业外商实际投资10304万美元,同比增长34.2%,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2.内需相对稳定,增进了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87.14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904.55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759.40亿元,同比增长17.4%,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1145.12亿元,同比增长6.5%。全市1-11月份124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企业营业收入1445.83亿元,同比增长12.1%,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4.3%。在线下消费平稳增长的同时,网上消费越来越红火,全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164.96亿元,同比增长65.5%,增幅列全省第6位,而居民网络消费热情更为高涨,全年花费214.21亿元,累计增长44.9%,增幅列全省第3位。
3.旅游市场多元营销,促进了服务业外延扩张。2014年全市水城旅游格局初步显现,古城旅游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通过在央视《新闻联播》、《星光大道》和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等主流媒体黄金栏目中对绍兴城市“老绍兴、醉江南”品牌的宣传,以及围绕“老绍兴、醉江南”主题,组织重点客源市场旅游促销活动;结合“看晚报,游浙江”活动,在主流晚报进行品牌宣传;在上海世博园举办“融入上海、漫游绍兴”浦东推介会等,实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进一步提升了绍兴知名度。同时加强网上宣传和网络营销策略,与同程、携程等旅游在线电商网站进行合作,整合微电影、微博、微信、APP等网络营销资源,重点做好“绍兴旅游”官方微信会员和微支付体系。2014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2.07亿元,同比增长11.6%;接待国内外游客6325.07万人次,同比增长11.3%;景区门票收入3.68亿元,同比增长6.0%。
4.服务业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集聚、集约。为推进全市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市政府2011年出台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计划。到2014年,全市共有28家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涵盖产业较广,基本涵盖物流园区、总部基地、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商贸综合体、旅游休闲度假区、新型专业市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等九大类型。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168.88亿元,同比增长4.7%,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时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作用明显,贡献不断提高。2014年,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共入驻单位12256家,其中柯桥区纺织品综合服务区、浙江大唐轻纺袜业城、钱清中国轻纺原料城、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物流园区和诸暨珍珠产业综合生产服务区等5家集聚区集聚单位在1000家以上。市级集聚区上缴税收总额33.37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2.66万人。
三、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龙头主体相对欠缺。在传统的商贸服务业中不乏有一些在全市范围内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存在,如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雄风集团有限公司等,但在其他服务业行业中,除了一些具有垄断性质企业外,基本没有规模较大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存在。根据2014年1-11月财务数据显示,全市767家服务业企业(不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仅29家,超过5亿元的仅7家,而超过10亿元的仅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2家。在29家企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1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家,且均为电信类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家。具有高技术性质的服务业上规模单位也较少,仅15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仅5家。
2.行业结构有待优化。2014年,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68.2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6.7%。而以科技密集型和知识结构型为主导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总量不大,发展较为缓慢,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如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5.9%,但拉动服务业增长仅0.16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3.0%,拉动服务业增长0.5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较小,实现增加值245.42亿元,仅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3.2%。
3.行业内高层次人才短缺。2013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30.60万人,仅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的1/9。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服务业行业十四个门类中,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批发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等四大门类中,分别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数的17.9%、16.0%、13.7%和10.1%。服务业行业中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三个门类中,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分别占60.4%、59.8%和52.6%,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则相对较少,仅占7.0%、3.9%和3.5%。全市服务业人才资源达到20.4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66.7%,集中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四大门类中,而现代物流、会展业、信息传输、软件业、中介服务业、金融服务、网络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人才资源占比低于全市平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对策建议
1.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根据服务业单位行业范围广、企业规模小等现状,在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要针对服务业行业特征,分行业、分门类进行培育。对传统型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龙头企业要扶大引强,依靠绍兴旅游品牌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型经营之路,更要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高效益的新型商贸餐饮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对生产性服务业,要结合绍兴工业发展特征,做好具有绍兴工业特色的前瞻性服务业行业发展规划,有重点有倾向性进行引导、培育、发展;对生活性服务业,政府要放低准入门槛提高奖励幅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尤其是针对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2.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发展服务业。目前,服务业新兴行业名词越来越多,在新兴行业之间均有交叉,因此归根结底就是要从绍兴实际出发,要统筹服务业发展规划,哪些该抓,哪些该放,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行业发展,尤其是对现代服务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要依托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与服务业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品牌;对生活性服务业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要加大“个转企”力度,将大量规模较大个体户转为企业,规范市场竞争氛围,循序渐进地建立起符合绍兴实际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的服务业新格局。
3.服务业人才要引培并举、紧缺先行。随着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重视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自身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做好人才库建设。一是根据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需要,依托本地高校,加快对具有绍兴特色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加快形成一批符合绍兴服务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快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二是要拓展教育培训领域,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中青年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对现有上规模企业中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市场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服务业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提升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型紧缺人才引进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同时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