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工业产品库存压力较轻——浙江工业企业库存变化情况分析

08.04.2016  15:19

     

  产成品库存变动是反映工业生产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反映产品供销状况,也能较为灵敏地反映生产预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十分密切。“去库存”是经济周期的收缩性调整行为,是缓解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矛盾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浙江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经济提质增效,企业库存总体处于历史低位。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3310亿元,比年初增长1.0%;当年新增库存15.6亿元,仅次于1999年的历史最低水平。 

  一、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总体趋缓 

  (一)工业产成品库存相对规模较小 

  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331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上年的8.9%回落到8.6%,相当于工业总产值的4.9%,当年新增库存仅15.6亿元。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占比也只有5.3%。 

  (二)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总体趋缓 

  2015年工业产成品库存比年初增长1.0%,增幅低于全国2.3个百分点。从年内各月走势看,产成品库存增速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上半年,产成品库存增速逐步加快,从3月末的4.0%上升到6月末的5.9%,为全年最高增速,下半年增速平稳回落,从9月末的1.2%回落至12月末的1.0%。 

  (三)产成品资金占用比重有所降低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8.9%,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微型产成品存货分别为746.6亿元和64.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低,分别为8.3%和8.5%,分别比上年降低0.7和0.1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产成品存货为979.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8.9%,降低0.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产成品存货为1518.7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9.3%,与上年持平。 

  (四)高耗能行业产成品库存大幅减少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超过四成的行业产成品库存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高耗能行业产成品库存大幅减少。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压延、有色金属压延、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橡胶塑料制品业等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产成品库存分别同比下降27.9%、12.7%、12.6%、8.3%、4.4%和4.1%,六大行业产成品库存合计比年初减少50.3亿元,影响全省工业产成品存货下降1.6个百分点。从产成品库存构成来看,六大行业产成品库存占全省工业的1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个百分点;库存占比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比全国降幅高0.5个百分点。 

  二、生产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动能力增强 

  (一)产成品库存与工业生产运行趋势紧密相关 

  工业产成品库存与工业增加值的运行趋势基本一致:即在经济上行阶段,工业生产加快,受需求预期拉动,工业企业整体存货呈现上升态势;在经济下行阶段,工业生产放缓,受需求萎缩影响,促使企业加快存货调整。当工业经济出现明显波动时,产成品库存变化也较为剧烈,且变动幅度普遍大于工业增加值。1998年以来,浙江省工业产成品库存经历了三次深度调整期(图1)。第一次是在1998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相对较慢,工业产成品库存明显下滑,在1999年出现4.7%的增幅。随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2000-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基本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工业产成品库存也逐渐上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2004年和2007年一度达到30.7%和27.2%的增速。第二次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省工业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工业生产低迷,工业产成品库存再次回到低位,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产成品库存降至该周期谷底,仅增长2.9%,比1999年的水平也低1.8个百分点。随后全省经济进入企稳回升阶段,2010、2011两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和10.9%,2011年产成品大幅增长23.6%。之后进入第三次回落阶段,全省产成品库存增幅在2012年降至5.4%后,一直处于低位增长, 2015年产成品存货增长仅1.0%,为1998年来的最小增幅。 

  从历年数据看,产成品库存与工业生产运行存在以下特征:工业生产增速在下行期时,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生产回升期时,产成品库存增速低于增加值增速。2014年,全省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到2015年产成品库存增速低于增加值增速3.4个百分点。如果延续以上走势,或许意味着浙江工业生产在下一阶段将逐渐企稳、增速提势。 

图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成品存货增长情况(%)  

     

  (二)工业库存的周期性变化特征 

  从各季度企业库存变动趋势看,受春节等因素影响,产成品库存变动具有明显的季度性和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季度存货大幅减少,二季度快速上升为全年最高水平,三、四季度逐步下降。从1999年以来68个当季数据计算得出,浙江每季平均增加产成品库存43亿元,每年平均增加172.2亿元(详见表1)。2015年,全年产成品存货仅增加15.6亿元,明显低于历史年均水平,工业企业呈现快速出清存货的迹象。如果考虑企业数据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目前浙江工业的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与全国相比,浙江产成品存货每年新增额占全国新增额的比重明显下滑,2005-2007年,浙江产成品存货每年新增额占全国的比重依次为13.0%、10.0%和14.0%,此后逐年回落,从2008年的6.4%,回落到2009年的4.2%和2010年的3.3%,在2011年和2012年小幅上升到6.0%和8.6%,连续三年从2013年的8.3%回落到2014年的5.8%、2015年的1.0%。虽然这与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有所下降有关,也表明以民营企业和生产下游产品为主的浙江工业企业的库存压力要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1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变动情况

年份

产成品存货变动(亿元)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全年

1999

-0.1

17.2

-0.6

-2.1

14.4

2000

-4.4

17.3

13.6

5.6

32.1

2001

8.1

34.5

-0.6

5.1

47.0

2002

75.6

39.2

6.3

32.8

154.0

2003

59.3

78.6

-4.3

-17.5

116.0

2004

123.0

63.0

16.7

58.2

261.0

2005

85.4

88.0

58.9

24.5

256.7

2006

91.3

58.3

56.7

18.7

225.0

2007

123.9

111.5

98.0

122.3

455.7

2008

83.8

177.7

109.7

-92.0

279.1

2009

-108.9

83.6

81.0

-6.1

49.7

2010

-315.6

173.2

68.0

164.0

89.6

2011

-108.1

201.9

102.7

65.3

261.7

2012

26.0

144.7

-4.3

37.3

203.8

2013

17.7

89.1

52.2

53.5

212.6

2014

1.5

93.7

135.6

22.3

253.1

2015

-177.9

193.7

-12.5

12.2

15.6

    (三)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敏感度提高 

  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浙江工业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度提高。在需求扩张、产销衔接良好的阶段,企业主动扩大生产,增加工业项目投资和技改投资,回补产成品库存,例如在2003至2006年以及2011年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均高于97.7%,从2004年开始浙江工业持续较快增长,各年新增库存都在200亿元以上,2007年更是达到新增库存455.7亿元的峰值。在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为减少库存积压而主动调减生产,控制产销平衡,例如2009年和2015年产销率分别为97.3%和96.3%,当年新增的产成品存货仅49.7和15.6亿元(图2)。 

  用2010年前后两段时间的数据对比发现,2010年前,工业企业产销率在2006年达到97.9%的最高水平,产成品库存新增量在下一年度达到最高点,当产销率在2008年跌落最低点,新增库存情况也延后一年大幅减少。而2010年以来,企业产销率和当年的库存控制情况更为契合。2011年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新增库存为264.7亿元,同时达近年来的最高点,在2015年产销率和新增库存双双回落至最低点。表明现阶段我省工业企业已经能够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变化迅速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图2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和产成品存货当年变动情况

    

     

  三、对浙江“去库存化”的基本判断 

  企业库存水平取决于未来需求、价格变动、供货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未来需求是最重要的因素。2015年,浙江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全年均值为50.4%,低于2014年、2013年各1.2个百分点。表明浙江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扩张的态势,经济下行压力较前两年有所增大。从分项来看,“两大库存”持续收缩。产成品库存代表下游需求状况,而原材料库存则反映了上游供应商基于未来市场需求预期所作的决策。2015年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年均值分别为48.1%和46.9%,表明企业增加产成品库存和回补原材料库存的意愿偏弱。 

  当前,浙江规模以上工业总体存货水平已处于1998年以来的历史低位,2015年或已进入去库存周期底部;但从微观层面来看,工业企业处于去库存与去产能并行阶段。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库存周期与生产增长的变动规律来看,2016年浙江工业经济或将筑底企稳。工业企业要趁此经济调整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主动调节自身过剩产能,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从低端同质化产品转向高端差异化产品转型,从而建立起全新的运营机制,提高市场占有率,淘汰落后产能,增强浙江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工业处  蒋晓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