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经济运行稳走向好

23.01.2017  03:06

     

  2016年,浙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省经济运行稳走向好,结构效益持续改善,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取得积极成效,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一、从增长速度看,总体平稳,快于全国 

  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46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6.7%)0.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7.2%,上半年增长7.7%,前三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4001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为4.2∶44.2∶51.6。人均GDP为83538元,增长6.7%,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577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快于全国(见表1)。 

   1. 三大产业稳中有进 工业平稳增长。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97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09亿元,增长6.2%,增速高于上年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和3.0%,其中汽车制造、通信电子、石油加工、仪器仪表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5%、19.4%、18.0%和11.1%。 服务业增长较快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GDP 增速1.9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62.9%。其中,批发和零售、交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2%、5.5%、3.9%、11.9%、20.6%和8.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零住餐、银证保和房地产)营业收入9237亿元,增长22.0%,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 农业生产有所提速。 2016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2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1.4%、上半年的1.8%,提升至全年的2.8%,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752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早稻总产量增长9.0%,单产增长10.1%;秋粮总产量增长1.2%,单产增长1.7%。效益农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果用瓜播种面积分别增长3.0%、13.4%、9.9%和2.2%。畜牧业生产下降,渔业生产增长。预计肉类总产量118.1万吨,下降9.9%,其中猪肉产量90.7万吨,下降12.2%;水产品产量635万吨,增长5.5%。 

   2. 三大需求总体平稳 投资平稳增长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2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项目投资22102亿元,增长13.0%,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7469亿元,从一季度的下降1.7%回升到全年的增长5.0%。新开工项目投资等先行指标增长较快,新开工项目36732个,增长22.0%,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22.1%。 消费稳定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71亿元,增长11.0%,增速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下半年各月累计增速基本稳定在10.9%左右,全国在10.3%左右。汽车类零售额逐月回升,增速从一季度的4.3%回升到上半年的6.1%和全年的9.3%。 出口增速领先全国 2016年预计 进出口总值22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出口17646亿元,增长2.9%,增速领先全国(-2.0%);进口4536亿元,从前三季度的下降0.9%转为增长3.7%,自11月开始结束了2014年7月以来连续27个月的下降态势。出口市场份额将继续提高。 

  二、从结构动力看,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新动能加快成长 

  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等六大短板,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加快成长,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1. 新产业加快增长。 七大产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见表2),预计全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6%。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1%、38.8%和22.9%,比重比上年提高2.0、2.0和0.5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68.5%、65.0%和31.0%。从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看,25个行业保持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24.5%)、通信电子(19.4%)、石油加工(18.0%)、仪器仪表(11.1%)、专用设备(9.5%)、医药(8.5%)、电气机械(8.2%)等行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行业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11月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5.2%和40.8%。 

   

   2. 新产品较快增长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1.6%;新产品产值率为34.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90.2%。列入国家“三新”统计的10种新产品产量中,有6种呈两位数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光纤、智能手机、光缆和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19.9倍、29.1%、28.5%、25.1%、18.0%、11.8%,生产工业机器人3169套。  

   3. 新业态、新方式蓬勃发 展。 网络消费快速增长,2016年,网络零售额突破万亿,达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5252亿元,增长30.9%。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58.3%。预计跨境电商零售出口320亿元,增长41.6%。网络销售带动了信息消费和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移动互联网流量6.3亿G,增长93.2%;电信业务量2465亿元,增长55.9%;快递业务量59.9亿件,增长56.3%。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全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173亿元,增长15.2%,其中出口增长 17%,服务贸易总额占外贸总额的12.5%左右,比上年提高约1.2个百分点。 

   4. 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创意设计、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模式对居民生活带来便利,进一步拓展了消费领域。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600多万人,预约总量超过2700万人次,预约成功率70%以上。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农家乐不断创新升级为民宿和乡俗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据省农办资料,2016年,全省农家乐经营村点达3484个,接待游客2.8亿人次。 

   5. 创新创业氛围愈浓。一是加大特色小镇的培育发展,促进金融、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进一步集聚。 前三季度,130个省级特色小镇投资1101亿元,在建亿元以上项目748个,集聚各类创业人才2万余人,新入驻企业10224家。 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2016年,财政科技支出增长7.3%,预计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30亿元左右,增长11.7%,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13.2%。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达288亿元,增长42.8%,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家数累计分别达到9474和31584家。 三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 市场新生力量不断增加。 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95.8万户,其中,新设企业30.8万户,比上年增长21.3%;新设个体工商户64.5万户,增长16.2%。截至12月底,全省在册市场主体528.6万户,其中,企业168.4万户,分别增长12.2%和16.4%。 四是 浙商回归项目持续增长。 预计全年浙商回归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0个,15亿元以上项目62个,30亿元以上项目21个。 五是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稳步提升。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45家,实际利用外资1176亿元,增长11.1%,为全面完成“五年五千亿”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年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68.9亿美元,增长20.7%,对外实际投资99亿美元左右。 

   6. 大型企业、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7.9%,增速高于中型(4.7%)和小微企业(6.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40.8%,高于中型(25.1%)和小微企业(34.1%),高于上半年1.3个百分点。在投资新开工项目中,投资额在10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10-100亿元项目305个,比上半年增加188个,比上年增加148个。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等重点领域投资分别增长35.3%、17.6%、14.3%和51.9%,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7. 民营经济的优势和 活力继续提升。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上榜数(134家)居全国首位,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一。2016年新设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全部新设市场主体的98.7%。民营企业出口带动作用提升,1-11月出口额增长7.0%,占比达75.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三、从增长质量看,企业增效,百姓增收,生态良好 

   1.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2016年,财政总收入92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分别增长7.7%和 9.8%,其中,税收收入4540亿元,增长9.0%,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6%。在地税收入中,国内增值税增长0.1%,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增长14.4%,企业所得税增长6.4%;非税收入762亿元,增长15.3%。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提升,民生实事积极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76亿元,增长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保就业、卫生计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八项民生支出4873亿元,增长14.4%。 

   2. 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829亿元,居全国第5位,增长16.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也高于江苏(10.5%)、山东(1.2%)和广东(14.4%)等沿海省份,居全国第6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高于江苏(6.41%)、山东(5.65%)和广东(6.18%)。企业从业人员减少1.8%,劳动生产率达20.3万元/人(折年),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1%。38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整体盈利,28个行业利润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1427亿元,增长28.4%,增速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6.2个百分点。 

   3. 百姓获得感提升。 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9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4%。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237和22866元,增长8.1%和8.2%,扣除价格因素增长6.0%和6.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066,比上年的2.069缩小0.003。 

   4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2015价);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成效显著。 2016年,“五水共治”新增城镇污水管网3252公里,河湖库塘清污(淤)量为10100万方,累计达13652万方,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54亿平方米,“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3.4亿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环境质量改善。 221个省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77.4%(年度目标74%以上),比上年上升4.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占比2.7%,比上年减少4.1个百分点。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8.4%,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6微克/立方米。 

  四、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 

   去产能有新进展。 压减钢铁产能388万吨,国家下达的5年钢铁压减任务1年完成。预计全年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企业2000余家,整治“脏乱差”和“低小散”企业(作坊)3万家以上,处置僵尸企业555家,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纸浆、水泥熟料、人造板、水泥、粗钢产量分别下降19.5%、9.9%、7.8%、4.1%和1.6%。四季度,浙江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7%,比一至三季度分别提高2.4、0.7和1.8个百分点。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2%,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主营业务收入2.3个百分点。 

   去库存有新成绩。 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636万平方米,增长44.3%,商品房销售额9605亿元,增长52.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6.3和24.5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从上年的增长21.4%转为下降0.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下降9.2%。商品房去化周期从上年的22.2个月下降至11.7个月,其中住宅从15.8个月降至7.3个月,总体已回到合理区间。 

   去杠杆有新起色。 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0%,为年内最低,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比6月末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1.2%,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企业并购重组活跃,2016年,177家境内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375次,并购投资规模达1616亿元。 

   降成本有新成效。 制定实施50条降低企业成本的政策举措,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1元,低于上年同期(84.7元),低于全国(85.8元),低于江苏(86.2元)、山东(88.1元)和广东(84.7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下降11.5%,其中利息支出下降13.0%,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财务费用由一季度的1.6元、上半年的1.5元降至1-11月的1.3元;企业税金同比增长5.5%,增幅为年内最低,税金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一季度的4.6%降至1-11月的4.2%。  

   补短板有新作为。 围绕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改革落地等六大领域制定实施补短板行动方案。与此同时,全面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 

  五、从要素供给看,存贷款、用电量和货运量回升 

   1. 存贷款同比多增。 201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9530亿元,增速从6月末的8.7%回升至10.2%;全年新增存款9229亿元,同比多增524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1805亿元,增速从6月末的6.0%回升至7.0%;全年新增贷款5338亿元,同比多增381亿元。在境内贷款余额中,住户贷款占到34.2%,贷款余额增长18.3%,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长36.5%,增速继续提高,占到境内贷款余额的20.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长1.7%,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7.8%。1-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6434亿元,同比多增103亿元,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势头,其中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融资)2478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8.5%,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 

   2. 用电量增速回升。 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3873亿千瓦时,增速由上半年的5.3%上升至9.0%,比上年上升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761亿千瓦时,增速从上半年的4.0%上升至6.9%,比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三产用电量515亿千瓦时,增长15.0%。 

   3. 货运量增速回升 。2016年,全社会货运量21.5亿吨,增速由一季度的2.0%、上半年的6.3%回升至7.1%,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14.1亿吨,增长2.0%,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11.4亿吨,增长3.9%,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8个百分点。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9.2亿吨,增长3.7%,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 

  六、从市场价格看,CPI总体稳定,PPI继续回升,房价高位趋稳 

   1.CPI 温和上涨。 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升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4.4%、2.7%、2.5%、1.5%、1.3%、1.0%和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3%。其中,猪肉和鲜菜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0%和14.0%。 

   2.PPI 降幅明显 收窄。 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7%,购进价格下降2.2%,降幅分别比上年收窄1.9和3.3个百分点,大于全国0.3和0.2个百分点。从月度看,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自11月份走出2012年以来连续58个月的下降区间后继续回升;环比上涨1.5%,连续6个月上涨。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9%,自10月份走出下降区间后继续回升;环比上涨2.4%,已连续10个月上涨。 

   3. 房价同比上涨,环比涨幅回落 12月份,全省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涨幅连续3个月回落;同比上涨20.0%,涨幅连续2个月回落。11个设区市价格环比7涨3平1降,其中,宁波下降0.1%,为今年以来首次下降;杭州、湖州和舟山价格持平;嘉兴上涨0.6%,涨幅居首;温州、绍兴和台州均上涨0.4%,金华上涨0.2%,衢州和丽水均上涨0.1%。11个设区市价格同比均为上涨,其中,杭州、宁波、金华、湖州价格分别上涨28.6%、12.2%、6.6%和5.4%,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1.5、0.4、0.2和0.1个百分点,嘉兴、温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丽水分别上涨18.3%、4.7%、2.9%、2.5%、2.5%、2.0%、1.7%。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居全国第6、21、41和33位。 

  七、从民生改善看,就业稳定,社会平安 

   1. 就业和保障切实加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年末登记失业率为2.87%,比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全省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6万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四季度,浙江消费者就业信心、收入信心指数分别为120.3和116.9,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2. 平安浙江建设深入推进。 2016年,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为96.43%,比上年上升0.09个百分点。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高于96%。平安浙江建设在服务保障G20中进一步深化,96.52%的受访者认为在治安领域有安全感,继续保持高位且比上年有所提高,91.54%的受访者认为在生态环境领域有安全感,比上年提高5.09个百分点,改善明显。 

   3. 人口适度增长,城市化率提高。 2016年末,预计全省常住人口5590万人,比上年增加5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率)在67%左右,比上年的65.8%有所提高。预计杭、甬、温、金4市城市化平均水平达到71%,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因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提高至5.7‰,比上年的5.02‰高0.68个千分点,增速处于可控范围。 

  2016年,浙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预期目标顺利实现。但受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浙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长不快,企业家信心需要进一步提振。地区、行业、企业分化,新旧动能尚处于接续转换过程中,转型升级较快的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较好,而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部分地区经济增速减缓,纺织、服装、饮料、食品、皮毛羽、化纤、橡胶、塑料、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产值利润回落,外需市场依然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风险隐患犹存,部分三四线城市和非住宅类商品房库存压力仍较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率仍然偏高,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突出。环境、交通等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2017年,浙江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方位,担当起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鲜活样本的崇高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弘扬浙江的创业创新精神,真抓实干,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处 傅吉青 黄洪琳) 

附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