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提质转型任重道远——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调查报告

11.07.2016  23:08

     

  开发区(园区)是地方政府为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而享有各类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政府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促进经济增长、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推进科技进步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省开发区(园区)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和当地经济的贡献度增大,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步伐加快,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全省开发区(园区)总体情况及主要特征 

  (一)全省开发区(园区)数量变化。 

  浙江省开发区自1984年建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开发区(园区)蓬勃发展,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2003年,为摸清全省工业园区“家底”,省统计局与省委政研室联合开展全省开发区(园区)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工业园区917家(其中有195家是园中园)。2004年下半年,根据中央清理整顿开发区的要求,全省拟保留园区134家。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在此目录中,公布了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浙江开发区共116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有12家为国家级开发区,其中,4家经济技术开发区,4家出口加工区,1家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保税区,3家其他类型开发区(一家为旅游度假区);有103家为省级开发区。2015年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全省开展了各类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据省统计局的开发区(园区)统计监测,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109家和旅游度假区20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园区)2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开发区(园区)8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9家。 

  (二)经济能级持续提升。 

  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1]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好于全省水平,工业、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开发建设速度加快,转型升级力度加大,经济能级持续提升。 

   1. 开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2015年底,全省开发区(园区)已开发面积232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1%。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291平方公里,已投产工业用地面积953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4.7%。全年新入园企业40641家,比上年增长6.4%。全省共有入园企业27.38万家,比上年增长16.4%,而同期入园企业从业人员646万人,仅增长1.0%。 

  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入园企业投资总额7403亿元,增长9.3%。分地区看,嘉兴、温州和金华总量居全省前三位,分别占全省入园企业投资总额的18.1%、15.1%和14.7%;增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金华、台州和杭州,分别增长32.5%、15.6%和12.8%。 

表1: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投资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地区

绝对值

比上年

占比

全省合计

7403

  9.3

100.0

杭州

  661

12.8

  8.9

宁波

  895

  8.9

  12.1

温州

1119

11.2

  15.1

嘉兴

1343

  9.0

  18.1

湖州

  573

-0.4

  7.7

绍兴

1005

-3.2

  13.6

金华

1085

32.5

  14.7

衢州

  174

10.2

  2.4

舟山

  177

-7.8

    2.4

台州

  252

15.6

  3.4

丽水

  119

-5.2

  1.6

    2. 工业运行质量优于全省  

  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9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2.0个百分点。从11市来看,工业总产值突破五千亿的地区有4个,按绝对值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宁波、杭州、绍兴和嘉兴;舟山、温州和金华增幅居前三,分别增长16.0%、7.9%和7.7%。 

  全年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6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4436和1607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4.6%,增幅快于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5和1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为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利润总额2713亿元,增长11.1%,增幅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6.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3.0%。分地区看,利润总额突破500亿元的地区有2个,分别是杭州和宁波,两者利润总额合计占全部的42.3%。开发区(园区)工业企业的效益稳步提升,且明显好于全省规上工业企业。 

表2: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情况

单位:亿元,%

地区

工业总产值

利润总额

绝对值

比上年

占比

绝对值

比上年

占比

全省合计

49770

  2.8

100.0

2713

11.1

100.0

杭州

7687

-0.1

  15.4

  614

10.4

  22.6

宁波

9541

-1.3

  19.2

  535

28.5

  19.7

温州

4182

  7.9

  8.4

  234

11.3

  8.6

嘉兴

6715

  3.9

  13.5

  298

  6.8

  11.0

湖州

4739

  6.8

  9.5

  209

11.0

  7.7

绍兴

6988

  2.3

  14.0

  358

  3.1

  13.2

金华

4336

  7.7

  8.7

  194

  5.3

  7.1

衢州

  880

-2.7

  1.8

  28

-25.7

  1.0

舟山

1218

16.0

  2.4

  30

54.6

  1.1

台州

2126

  4.7

  4.3

  123

10.7

  4.5

丽水

1359

-5.7

  2.7

  92

-1.4

  3.4

      3. 对外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实际到位外资99亿美元,增长4.9%,占全省的58.2%,其中,服务业实际到位外资46亿美元,增长5.5%,占开发区(园区)实际到位外资的46.2%,占比比上年(46.0%)提高0.2个百分点。实际引进内资3034亿元,微降1.4%,其中,服务业实际引进内资1124亿元,增长34.1%,占开发区(园区)实际引进内资的37.0%,占比比去年(27.2%)提高9.8个百分点。 

  全年开发区(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728、1268和460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9.7%、45.8%和65.1%。其中,服务业企业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24、277、4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1.8%和24.7%。 

表3:全省开发区(园区)与全省进出口情况对比

单位:亿美元,%

指标

开发区(园区)

全省合计

占比

进出口总额

1728

3474

49.7

出口额

1268

2767

45.8

进口额

  460

  707

65.1

      (三)科研创新能力增强。 

  “十二五”以来,通过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资源,建设投用各类创新平台,从而营造科技创新的软硬件环境,激励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新产品产值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1. 研发投入和平台建设并举  

  2015年,全省开发区(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增速(2.8%)高21.2个百分点。 

  至2015年底,全省开发区(园区)共建设创业投资服务中心(孵化器)123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7万平方米,增长16.7%;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累计孵化项目7845个,比上年增加983个,增长14.3%。园区内共有企业研发中心2789家,比上年增加326家,增长13.2%,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分别有52和1555家,两者合计占总数的57.6%。 

   2. 科研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至2015年底,全省开发区(园区)引进国家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795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增长26.4%;专利申请授权数和专利申请受理数分别为100214和121168项,分别比上年增加19180和21798项,增长23.7%和21.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分别为12031和26724项,分别比上年增加3790和6076项,增长46.0%和29.4%。 

  2015年,开发区(园区)内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4436和1607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4.6%,增幅快于园区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5和12.7个百分点。 

  (四)生态化建设特征明显。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耦合,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不断探索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生态化建设特征明显。 

   1. 生态化园区建设稳步向前  

  至2015年底,全省109家开发区(园区)中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园区有74家,占园区总数的67.9%;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园区有69家,占园区总数的63.3%;已制定园区环境报告及信息公开制度的园区达95家,占园区总数的87.2%。 

  园区内污水处理厂122家,比上年增加4家,增长3.4%;静脉企业达232家,比上年增加28家,增长13.7%;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站点)261家,基本与上年持平;清洁生产企业达2828家,比上年增加716家,增长33.9%;清洁生产企业比率从上年的0.9%增长至2015年的1.0%,提高0.1个百分点。 

   2. 园区生态化发展水平凸现  

  浙江省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其生态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凸显,园区工业“三废”的处理能力有所提高。 

  2015年,浙江省开发区(园区)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1140万吨,比上年增加150万吨,增长15.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349万吨,比上年增加106万吨,增长4.7%;固废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园区污水处理率达83.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15年,开发区(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废气收集利用量为318万吨,比上年增加63.6万吨,增长25.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187吨标煤,比上年减少0.005吨标煤,下降2.5%。 

   3. 循环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  

  倡导清洁生产、延长产业链、发展静脉产业是园区生态化的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全省园区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促进能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技术支撑。2015年,开发区(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支出科技活动费用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0%;环保设备购置费用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科技活动人员223943人,比上年增长11.7%。 

  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利用先进设备收集余热开展循环利用,全年回收余热总热量达313691亿万千焦,比上年增长8.1%;利用余热发电量达2249百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5%。 

  二、全省开发区(园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各园区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参差不齐。 

  2015年,尽管全省开发区(园区)总体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各地区、各园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参差不齐。 

   1. 分地区看,各地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全省开发区(园区)资源集聚能力增强,经济规模和发展空间扩大,整合提升速度加快,有些地方形成产城融合的新城区。但一些规模较小的园区因种种原因,整合提升力度不强。 

  分11市看,杭州、宁波、嘉兴开区(园区)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位居前列,温州、湖州、绍兴紧随其后,这六市的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和吸引外资规模占到了全省的75%以上,分别为80.1%、82.8%、75.6%、83.1%和93.5%。 

表4:分市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地区

工业总产值

利润总额

投资总额

进出口总额

实际到位外资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亿美元)

全省合计

49770

2713

7403

1728

98.9

杭州

  7687

  614

  661

  250

26.4

宁波

  9541

  535

  895

  583

25.5

温州

  4182

  234

1119

  69

  0.8

嘉兴

  6715

  298

1343

  259

26.0

湖州

  4739

  209

  573

  100

  7.1

绍兴

  6988

  358

1005

  174

  6.7

金华

  4336

  194

1085

  114

  1.8

衢州

  880

  28

  174

  21

  0.3

舟山

  1218

  30

  177

  36

  0.5

台州

  2126

  123

  252

  102

  2.6

丽水

  1359

  92

  119

  19

  1.3

表5 :分市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园区比重

单位:%

地区

工业总产值

利润总额

投资总额

进出口总额

实际到位外资

杭州

15.4

22.6

  8.9

14.5

26.7

宁波

19.2

19.7

12.1

33.7

25.8

温州

  8.4

  8.6

15.1

  4.0

  0.8

嘉兴

13.5

11.0

18.1

15.0

26.3

湖州

  9.5

  7.7

  7.7

  5.8

  7.2

绍兴

14.0

13.2

13.6

10.1

  6.8

金华

  8.7

  7.1

14.7

  6.6

  1.8

衢州

  1.8

  1.0

  2.4

  1.2

  0.3

舟山

  2.4

  1.1

  2.4

  2.1

  0.5

台州

  4.3

  4.5

  3.4

  5.9

  2.6

丽水

  2.7

  3.4

  1.6

  1.1

  1.3

      2. 分级别看,省级园区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2015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109家,其中国家级29家,省级80家。虽然国家级开发区(园区)仅占26.6%,但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基本与省级园区持平,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部开发区的比重均超过50%;资产合计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超过省级开发区(园区)企业4.7和9.5个百分点,分别超过全部开发区(园区)企业2.5和4.6个百分点。 

  表6:分级别开发区(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园区比重及增幅

单位:%

级别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

资产合计

工业

总产值

工业

销售产值

主营

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占比

增幅

占比

增幅

占比

增幅

占比

增幅

占比

增幅

全  部

11902

100

7.1

100

4.1

100

3.2

100

1.2

100

7.1

国家级

4497

49.3

9.6

49.9

3.8

50.2

2.8

50.7

1.1

54.4

11.6

省  级

7405

50.7

4.9

50.1

4.4

49.8

3.7

49.3

1.4

45.6

2.1

      (二)园区循环利用能力仍有待提高。 

   1. 重点行业企业废弃物处置能力下降  

  纺织、医药、石化、建材、火力发电、冶金、造纸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属于循环经济重点行业企业,这七大重点行业企业的废弃物排放量在所有被调查企业中占据的比重较大,然而这些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固废处置能力却呈下降态势,应引起重视。2015年,园区内这些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规模,单位产值产生固废0.138吨/万元,是所有工业企业平均单位产值产生固废量(0.086吨/万元)的1.6倍;固废处置率从上年的25.8%下降至23.9%,降低了1.9个百分点。其中:建材、纺织、造纸、冶金的固废处置率分别比上年下降3.3、3.2、1.2和0.5个百分点。 

   2. 污染物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在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呈下降态势的情况下,园区排放量无论与上年比,还是占全省比重均呈上升状态,减排压力依然不可忽视。2015年,开发区(园区)内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7亿吨,比上年增长6.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544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开发区(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亿吨,比上年增长2.8%。 

  三、对策建议 

  “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园区)在培育大企业、构筑大平台、招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战略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力地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按照全省“八八战略”和“两美浙江建设”的要求,从全省资源环境特点出发,以加快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为目标,“十三五”期间,我省园区建设需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 加强园区聚集整合力和产业化建设。 加快实现园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并根据产业关联度培植企业群,形成产业的群体规模优势。加强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使量大面广、规模较小的同类型企业聚集,更好地体现园区经济的规模效应。同时,要提高功能区管理机构动作效率;争创国家级、省级高新园区,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硬件建设要完善。高标准建设园区的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公路、通讯等,切实把园区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承载力强的工业发展平台,使园区真正成为招商的洼地和产业聚集地。二是软件要优。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大力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以更优的服务来招商、来引资,加快发展。 

   3. 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加快园区生态改造步伐,全面推进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创建低碳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构建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明确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可接纳的工业门类,规定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指标、绿化指标和污染控制要求,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环保措施。尽可能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 

  

                                                                                                        (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二产处   夏菁) 

 

   

  [1]仅指109家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