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高

22.10.2014  21:31

      撤地设市以来,台州的对外经贸往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迅速扩大,台州市确立了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推进并举、坚持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的战略思路。20年来,台州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放型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台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撤地设市以来,台州对外贸易开始进入全方位发展、腾飞阶段,实现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一)对外贸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台州市自营进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1.4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18.78亿美元,年均增长28.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其中自营出口额从1993年的1.4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87.21亿美元,年均增长27.7%,高出全省平均增速5.2个百分点;进口额从1993年的0.0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1.57亿美元,年均增长37.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7.7个百分点。2013年,台州进出口总量、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均居全省第六位,属于中间层次。     

  (二)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撤地设市以来,台州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调整,从以农产品、工艺品出口为主快速转型到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主,己呈现出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趋势。2000年台州市机电产品出口还只有4.11亿美元,到2013年就增加到了103.41亿美元,年均增长28.1%,高出全部自营出口增幅1.2个百分点。2013年台州市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55.2%,高于2000年7.9个百分点。近年来,台州出口商品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汽摩及配件、医化产品、缝纫设备、阀门龙头、家用电器等产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     

  (三)进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至2013年,台州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为4693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4520家,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家数为212家。台州市进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2289家,进出口1000万美元企业有462家,进出口1亿美元以上企业有20家。台州市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2185家,出口1000万美元企业有407家,出口1亿美元以上企业有16家。2013年,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出口份额大致是70:17:13。同时,一般贸易仍是主要的贸易方式,占比90.4%,加工贸易占比8.0%,其他贸易占比1.6%。     

  (四)对外贸易市场不断拓展。1995年,台州市对外贸易对象国和地区仅75个,到2013年,台州市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为207个,出口国家和地区为205个,进口国家和地区为113个。传统出口市场深化拓展,新兴市场增长迅速。撤地设市以来,台州的出口市场不断深化拓展,其中对欧盟出口额从1996年的1.60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5.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对美国出口额从1996年的0.7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0.88亿美元,年均增长24.3%。自2000年以来,台州的新兴出口市场快速增长,至2013年,台州出口拉美18.89亿美元,占比10.1%;出口非洲16.81亿美元,占比9.0%;出口中东15.08亿美元,占比8.1%;出口独联体13.07亿美元,占比7.0%;出口东盟12.52亿美元,占比6.7%。 

        二、利用外资成就显著  

            撤地设市以来,台州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绩,实际利用外资从1994年的0.26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5%。外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台州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截止2013年底,台州市累计直接引进外资(FDI)项目2227个,总投资96.09亿美元,合同外资54.41亿美元,实到外资36.33亿美元;除去合资期满、经营期满、撤资注销和股权变更项目后,现存外资项目747个,总投资额为47.1亿美元,合同外资26.93亿美元,实到外资24.78亿美元,其中实到(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1个。目前,到台州投资的外商已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绝大多数行业。截止2013年底,台州市共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2.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9897万美元。

  (二)外资助推台州产业结构优化。近年来,外资投向逐渐向三产过渡,2008-2013年,台州市新批外资项目中,二产项目个数比重逐年下降,从79%降到40%,三产项目个数比重稳步上升,从21%上升到58%,引进外资丰富了商业业态,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型外资服务业项目的引进,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等政策举措推动下,三产外资的发展空间仍在进一步的拓宽。

  (三)外资带动了台州企业创新提升。外资引进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对台州民营企业创新升级、破解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如以白色家电起家的星星集团2010年10月通过与国科瑞华合资,成立星星瑞金科技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为国内外知名的手机、平板电脑视窗防护屏生产企业,并于2011年8月登陆创业板成功上市,为星星集团产业链延伸和产品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外资加速了台州产业群的集聚。块 状经济集群是台州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椒江的医化、黄岩的模塑、路桥的汽车整车、临海的户外休闲用品、温岭的水泵和阀门、玉环的汽配和五金卫浴等已形成较为明显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配套体系。在这些领域中,台州引进了数量和质量均非常可观的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的引进,又进一步强化了当地该类产业的集聚,外资的投入与当地产业的基础优势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

  (五)外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外 资以独资、合作、合资或者并购的模式进入,参与或掌握企业管理权,传播先进企业经营模式,推动企业治理理念建设。如黄岩益美食品的外资方为韩国的株式会社梅梨,是韩国的大型贸易公司,具有强大的市场网络,尤其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的食品罐头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益美食品依托韩方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产品迅速打入美国、加拿大等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销量急剧上升,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橘子罐头生产企业。   

  (六)引进外资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根据2008-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台州市规上外资工业企业家数在台州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中占比7%,但生产总值占比13.5%,利润总额及纳税总额占比11%,从业人员占比14%,出口总额占比25%,外资企业的规模和贡献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自2011年以来规上企业规模调整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后,外资企业占比更为提高,2013年外资规上企业家数占比10%,生产总值占比17%,利润及利税总额占比20%(同一时期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9%,其中利润总额增长0.9%)。外资企业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领先的产品技术及全球化的资本运作,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了坚挺的抗压能力。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至2013年,台州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数为478个,中方累计投资额为5.77亿美元;累计对外经济合作项目数为16个;台州企业已在5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投资业务。台州企业“走出去”呈现投资区域多元化但重点区域突出,呈现集聚发展的态势并有明显的区域特色。     

  (一)发展快、增幅大,呈现跳跃式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台州市“走出去”呈现了快速、跳跃式发展的局面。2013年当年,台州市共新批33家境外投资企业,中方投资额为6310.18万美元;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9521.46万美元,同比上升162%。2007年,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在英国投资600万美元设立生产企业并开展物流业务,中捷控股集团投资4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子公司,飞亚集团投资180万美元在印度设立生产企业。2008年,中捷缝纫机在德国投资80万美元设立生产企业, 2010年企业对该项目增资2500万美元,成为迄今台州市历史上最大的增资项目。2009年,鑫磊机电投资960万美元在意大利设立加工贸易公司,有效规避了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该行业遭遇到的欧盟贸易壁垒,成为境外投资带动出口的典型代表。     

  (二)规模扩张较快,从主体数量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1994年,台州市境外投资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5万美元,2000年翻一番,达到了11.39万美元;2003年达到了32.75万美元。2005年后,受大项目带动,平均规模大幅提高,2006年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由2005年的38.42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5.53万美元,增长了近150%。2007年,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又获得大幅度的,由2006年的95.53万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31.61万美元。2013年,境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额达到了191.21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三)境外投资新领域、新形式不断涌现。台州市“走出去”以缝纫机、汽摩配、家电、鞋帽、塑料模具等主导产业为主,呈现出众多的亮点。2007年,温岭市箬横西瓜合作社投资250万美元在缅甸组建玉麟西瓜缅甸瓦城基地,为台州农业项目“走出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海外并购、股权置换、设立境外研发中心等新形式的境外投资不断出现。2005年,钱江集团投资833.82万美元在意大利设立钱江欧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并兼并意大利Benelli公司拓展欧洲市场,以充分利用其品牌、技术、生产、销售渠道和较为完善的配套管理体系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不断培育和提升钱江在欧洲的国际竞争力。翌年,该项目又增资714.7万美元。     

  (四)境外工程承包快步推进。2007年,国强集团投资155万美元在阿联酋迪拜实施政府绿化工程项目。2009年,浙江中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利比亚共承接了三个工程总造价达19.06亿美元,涉及9500套住宅及公共建筑辅助配套服务设施的工程项目,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台州最大的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同年,曙光控股集团也在埃塞俄比亚分包了1.6亿美元的政府安居工程项目。 

    (五)境外分拨销售(展示)中心建设加快。2010年,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零关税及贸易便利化的契机,台州组织50家 企业在位于雅加达市中心商务区的浙江品牌产品(印尼)贸易展示中心设立了台州专馆,帮助台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台州产业与东盟国家产业的直接对接,发挥企业品牌集聚优势,争取更多贸易机会和订单。浙江品牌产品(印尼)贸易展示中心,采取产品实样和电子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方式,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台州专馆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共有50家台州企业设立了常年展示柜台。 

  四、对外服务贸易步入轨道      

  2009年,台州市政府适时出台《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从“三外”(即外贸、外资、外经)向“四外”(另加外包)转变。2009年实现了服务外包项目零的突破,当年完成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181万美元,新增离岸服务外包企业15家。2010年实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2052万美元,新增离岸服务外包企业11家。2013年,台州市新注册服务外包企业8家,至此台州市累计已注册服务外包企业61家。当年,台州市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3195万美元,同比增长4.0%,离岸合同执行额3374万美元,同比增长18.1%。台州服务贸易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外包以知识流程外包为主,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化工行业,接包企业中大企业龙头作用明显。台州开放型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的问题。一是与省内先进城市相比,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待提升。二是利用外资意识有待加强,规模和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走出去”步伐有待加大,跨国经营水平有待提升。四是服务外包规模有待扩大,业务领域有待拓展。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解决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建立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