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浙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7.10.2015  17:31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虽然7、8月份遭受“灿鸿”、“苏迪罗”台风的影响,部分农产品受灾,但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升,确保了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经济作物持续增长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916.8万亩,比上年增加16.6万亩,增长0.9%;总产量预计为760.8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增长0.4%。同时,蔬菜、药材、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持续增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效益不断提升。 

  (一)春粮实现面积和产量“双增长” 

  2015年,春粮播种面积为293.9万亩,比上年增加9.5万亩,增长3.3%;总产量为72.3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增长6.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34.7万亩,增长9.4%,总产量为35.1万吨,增长13.5%;马铃薯播种面积为82.3万亩,增长8%;总产量(折干)为21.9万吨,增长7.1%;蚕(豌)豆播种面积为47.5万亩,下降0.1%;总产量为7.2万吨,增长6.3%。 

  (二)早稻因台风影响单产下降明显 

  2015年,早稻播种面积为174.9万亩,比上年增长0.2%;单产为387公斤/亩,下降5.5%;总产量为67.7万吨,下降5.3%。今年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提升早稻种植补贴,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着重探索“早稻-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保证早稻播种面积的稳定增长。但是,7、8月台风“灿鸿”、“苏迪罗”连续影响,部分地区早稻大面积倒伏和受淹,甚至绝收,导致早稻单产下降明显。 

  (三)晚稻面积略有下降,秋旱粮种植持续升温 

  晚稻播种面积预计为1058.8万亩,比上年下降0.3%;单产预计为488公斤/亩,下降0.1%;产量预计为516.7万吨,下降0.4%。其中,单季晚稻播种面积为876.3万亩,下降0.6%,单产为505公斤/亩,增长0.2%,产量为442.2万吨,下降0.4%;双季晚稻播种面积为182.5万亩,增长1.3%,单产为408公斤/亩,下降1.4%,产量为74.6万吨,下降0.1%。 

  夏秋玉米、豆类、薯类播种面积分别为104.3、169.5、101.5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4.5%、3.3%和2.1%。秋旱粮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长,农户种植意愿持续升温,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旱粮生产扶持政策,以及高产优质旱粮基地的建设。 

  预计秋粮播种面积为1448万亩,比上年增长0.5%;单产为429公斤/亩,基本持平;总产量为620.8万吨,增长0.4%。 

  (四)经济作物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中药材播种面积为54.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6.7%。近年来,由于中药材经济价值高、销路好,并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扶持,部分地区引领产业升级,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行模式和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体系,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种植持续升温。 

  花卉苗木播种面积为218.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4.3%。各地“四边三化”行动的积极推进,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花卉苗木和盆栽类园艺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有力地促进了花卉苗木生产的快速增长。 

  蔬菜播种面积为927.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5%;果用瓜播种面积为153.2万亩,增长0.6%。各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果蔬作物抗风险能力,优化种植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积极种植高效益、绿色无公害果蔬,使得蔬菜、瓜果产业化效应逐步显现。 

  水果生产效益较好,减产不减收,总体收益平稳。据省农业厅数据,枇杷、杨梅、桃、梨和葡萄5种水果,因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预计产量为186万吨,比上年减产11.9%,但销售价格上涨明显,收益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营林稳步推进,竹材、竹笋产量增幅较大 

  (一)绿化造林有序开展 

  据省林业厅统计数据,前三季度,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56.7万亩,是计划任务49.69万亩的114.1%,其中,人工造林25.9万亩、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5.6万亩、迹地更新18.4万亩。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999.1万人,共植树2668.8万株。 

  (二)森林扩面提质稳步推进 

  我省扎实推进“1818”平原绿化和“四边”绿化行动,以城市、城镇、村庄、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重点,加快构筑稳定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前三季度,已完成平原绿化22.7万亩,占年度任务21万亩的108%。加快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实行面上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重点加快高速公路沿线连片森林抚育,加快提升森林质量。全省完成林木抚育面积195.1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60.7%。 

  (三)木材、竹材、竹笋产量“一降两增” 

  前三季度,全省木材产量预计为70.7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7%,木材平均销售价格为895元/立方米,同比增长2.3%;竹材产量预计为11378万根,增长7.8%;鲜竹笋产量预计为134.2万吨,产量比上年增长8.8%。鲜竹笋增幅较大主要原因,一是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竹笋的生长。二是政府的科技扶持项目提高了竹笋的单产。三是林产品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竹笋的生产和销售。 

  三、畜禽养殖调减趋缓,价格和效益回升 

  (一)生猪产能不断优化,效益逐步提升 

  前三季度,生猪存栏为766.2万头,出栏肉猪为1049.3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9.0%和23.3%,降幅均比上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季末存栏为59.8万头,下降32.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个百分点,生猪生产继续下调,产能持续优化,价格机制不断调整,生猪生产或将迎来发展的新常态。 

  年初以来,猪价延续2014年走势,持续震荡下跌,3月18日跌至最低点,受清明节、“五一节”等节日消费拉动后持续增长,呈现先跌后扬走势,连续21周上涨,特别是进入7月后,猪价突然加速上涨。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1月1日-9月23日,全省待宰活猪、仔猪和去骨带皮猪肉集市均价分别为15.22元/公斤、19.94元/公斤和25.21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的13.22元/公斤、17.28元/公斤和23.27元/公斤上涨15.2%、15.4%和8.3%。同时,猪粮比(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比值)自5月13日恢复至5.56:1以来,持续攀高至8月12日的7.48:1的历史高位,后因季末小幅回调至9月23日的7.10:1,但仍比2014年最高位的5.59:1增长27%。1月1日-9月23日,全省猪粮比平均为5.89:1,比去年同期的5.05:1高了0.84,生猪养殖逐步回暖。 

  (二)家禽养殖初显回稳,效益企稳回升  

  前三季度,家禽存栏为8014.2万只,比上年同期下降3.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1个百分点;出栏为11550.1万只,下降8.5%,维持上半年降幅,家禽养殖初显回稳现象。 

  据省畜牧兽医局资料,鸡蛋价格延续去年11月以来连续36周的跌势,跌至7月8日的9.25元/公斤的最低点,随后连续8周回温反弹,涨至9月2日的11.19元/公斤,比最低点增长21%。同时,活鸡价格从一季度末开始跌至5月20日的16.9元/公斤,而后回升,涨到9月23日的18.44元/公斤,增幅为9.1%,虽仍未回升至年初19.39元/公斤的水平,但有止跌回调迹象。随着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平息,消费者对于“杀白禽”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家禽产品消费市场开始回温。同时,政府帮扶家禽业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家禽价格止跌回调,养殖户补栏意愿增加。虽然家禽业的恢复仍需一个过程,但多个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禽养殖效益将逐步回升。 

  (三)牛羊养殖“一减一增”,效益差异明显 

  前三季度,牛存栏为14.4万头,牛出栏为6.3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5.3%和增长2.6%,其中,奶牛存栏为4.26万头,下降7.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据对奶牛主产区金华市的调查,今年以来进口奶粉和液态奶对浙江奶业的冲击仍在持续,奶业生产依旧面临鲜奶销售不畅、奶价下跌、奶牛数量缩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奶牛养殖不断下调,效益出现亏损。 

  羊存栏为105.5万只,出栏为81.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和4.3%,其中,羊存栏增幅比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由于各地畜禽养殖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湖羊产业振兴计划政策进一步落实,湖羊养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效益稳中有升。 

  (四)畜禽产品产量总体下降 

  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为104.3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4.7%。其中,猪肉产量81.9万吨,下降17.2%;牛肉产量0.93万吨,增长2.2%;羊肉产量1.47万吨,增长7.3%;禽肉产量19.2万吨,下降5.3%;禽蛋产量25.7万吨,下降13.8%;牛奶产量12.5万吨,基本持平。   

  四、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增速放缓 

  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300.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7%,但比上半年5.6%的增速低了1.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为145万吨,海水养殖产量为57.6万吨,分别增长2.9%和3.9%;淡水养殖产量为56万吨,增长1.3%,扭转了上半年下降0.4%的不利局面;淡水捕捞产量为5.34万吨,增长0.4%;远洋渔业产量为36.3万吨,增长11.4%,比上半年34.3%的增速降低了22.9个百分点。渔业生产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渔业资源有所恢复,国内捕捞生产形势良好。 一方面,在“一打三整治”行动下,渔船振兴修复,春训生产、增殖放流等措施成效的初步显现,海洋渔业资源有所恢复;另一方面,柴油价格下降明显,渔民捕捞意愿较强。前三季度柴油均价维持在6000元/吨,比上年同期每吨下降1000元左右。同时,捕捞雇工支出方面,稳中有升,渔民捕捞作业时间有所增加。特别是受渔业油价补助申报政策的调整,大多数渔船坚持每月生产,即使是往年渔船停港的5-6月份,大部分渔船生产仍然持续,直到休渔期。 

   二是水产养殖“海淡齐升”,产量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海水水产养殖得益于气候适宜少病害、设施提升增产能、浅海养殖拓空间等利好,即便是受到“灿鸿”等台风影响,沿海海水养殖受损情况较去年严重,但总体上,全省海水养殖产量保持了较好的平稳增长态势。淡水养殖方面,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广多品种立体混养的模式,积极发展特色高端水产养殖,淡水养殖正逐步走出“五水共治”、山塘水库禁限养区划定、温室甲鱼整治等政策性调整的阵痛期。 

   三是远洋渔业持续较好发展,但增幅下降。 一方面,前三季度以来,随着远洋渔船相继投入及机械化、信息化的更新改造,我省共派出远洋渔船572艘,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因印尼实施新海洋法,针对外国渔船实施了零容忍政策,我省原本在印尼作业的50余艘远洋渔船处于停港状态,同时,东南太平洋鱿鱼资源较上年同期的历史高水平下降明显,再加上远洋渔业产品国际市场低迷,远洋鱿鱼价格一度出现暴跌,对远洋渔业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远洋渔业产量总体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一产处  吴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