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始终在信仰的大道上向前奔跑 ——“重温入党志愿书”活动刘家义同志访谈

22.02.2016  11:32


  引言

yinyan

  

  党员既要姓党,更要信党。


  2015年秋冬之际,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审计署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出台的党纪党规,深化审计工作和纪律执行”为主题,组织开展了“重温入党志愿书”活动。


  活动中,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刘家义,通过在署党组会上亲手向署党组成员赠送、在署党组第三季度中心组学习会上向各部门负责同志赠送、委托各支部书记向党员赠送的方式,向全署每一位党员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珍贵礼物——各自的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复印件。




  在“重温入党志愿书”活动中,审计署办公厅组织人员对署领导进行了专题访谈。在与刘家义审计长长达数小时的访谈中,审计长畅所欲言,娓娓道出自己入党以来的难忘经历和深刻体验。审计长的言谈内涵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定能对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做好审计工作有所助益。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只剩一个躯壳。




  记者:审计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否请您谈一谈,您送给大家“入党志愿书复印件”这样一份特殊礼物,最初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刘家义:其实我的想法很朴素、也很简单。我在想,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入党,入党这些年来我们做得到底怎样?实际上,这跟我们前几年开展的“三个合格”大讨论活动是一以贯之的——就是我们要经常重温党章。我经常讲学习党章的重要性,我的办公桌上也一直放着党章,目的是告诉我们自己要经常看看党章对党员是怎么要求的。在那天的学习会上,我和大家又重温了入党誓词,入党时我们面对党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记得当年我们入党时,都还是毛头小伙!那时候入党,是满腔热血!作为一个人,应该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更何况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政治生命、我们的毕生追求!所以,到现在,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入党志愿书是怎么写的呢?如果记不住、做不到,是主观上不愿意做到,还是客观上不允许做到呢?是主观上变质了,还是当初说的就是假话呢?我相信,我们广大共产党员主观上都是愿意做到的,都不愿意自己堕落变质,甚至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不仅会接受各种正能量的引导,也可能面对负能量的诱惑。审计署同样处在社会中而非真空里,审计署也不是一块净土,也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和干预。因此,我想把这份礼物送给署党组成员每一位同志,请各位认真回顾自己的入党誓词。




  我经常想,我们当初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追求共产主义事业,现在到底追求得怎么样了?“一诺千金”做到了没有?比如我的入党志愿书,封面上印的是毛主席语录。当时我在入党志愿书里给自己提了“四个必须”: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做到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绝不谋取私利;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主,团结大多数,包括反对过自己、而且事实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必须做到有事同群众商量,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按期缴纳党费,承认党章党纲,按照党的章程和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永不叛党。总之,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我在想,我们现在是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拿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和党章对照对照,到底这些年我们的理想信念淡化没淡化,党性修养淡化没淡化,宗旨意识淡化没淡化,法纪观念淡化没淡化?如果这些都淡化了,哪怕你职务再高,党龄再长,用老百姓的话说——“你退化变质了”,用我们党的话说——你就不姓“”,你就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这是你违背了自己最初向党作出的承诺、向人民作出的承诺!所以,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每位同志的入党志愿书复印件作为礼物送给他本人,重温入党誓词。




  我的第二个想法,审计署当前正在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题教育怎么深化?我想,首先要加强党的观念、党的意识教育。如果党的观念、党的意识淡薄了,就要去唤醒。怎么唤醒?就用你自己写的入党志愿书、你自己许下的入党誓言。这也是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抓手。


  我的第三个想法,就是要在审计署开展全面检查,即查不严不实。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查不严不实,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否定,通过自我否定达到在新的高度上的自我肯定,同时也是要通过查找问题来寻找我们新的起点。


  我当时是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考虑的,这几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后来我又想,署党组虽然是关键,但仅有署党组、仅有署党组的几个同志还不行!这个集体还有我们的司局级干部,还有每一位普通党员同志。所以,入党志愿书复印出来后,我在署党组会和署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出台的党纪党规,送给大家。


  另外,这个活动也是一个队伍建设的举措,是一次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听别人念一份文件,还不如重温自己当初的入党誓词更有震撼力。我把入党志愿书复印件拿回去给我家人看。他们都是党员,我问他们觉得怎么样,他们推敲了半天,说你这“四个必须”还是挺好,还是挺先进的。


  记者:审计长,能否请您谈一谈,您本人或者您这一辈人入党时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刘家义:这些年,我是这么看的:信仰就是灵魂,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纪律决定一切。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他就只剩一个躯壳。我们这代人当初是如何确定信仰的呢?第一,身边一些老党员的一言一行给我们做了榜样。第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


  我们这一代人有种朴素的阶级感情,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就是一种感恩戴德的情感。我们从小读书就不用交钱。那个时候的条件很艰苦,但是一个学期的学费还得两三块钱,我们自己交不出来,都是党和政府减免的。比如,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在小学前几年就没有用过课本,也没有用过笔,没有本子写字,就是拿一块石灰石在火里面烧,烧了过后,就用这个在木板上写。我们也没有教室,就在外面找一个地方,老师在树上挂一块黑板,随便找个石头坐那儿,老师就开始讲课。最前面是二年级,中间是三年级,后面是四年级,老师讲完这边再讲那边。


  到了四五年级,老师知道我们没钱,就把书发给我们,还给我们两个本子。一直到初中、高中,我们读书都没有交过钱。而且高中时每个月还有1.9元钱的助学金。所以,一是我们见到的党员确实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二是朴素的阶级感情,再加上自身经历,我们就有种感恩戴德的情怀。


  所以那个时候我一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觉得自己要成为一名党员。可那时候我找不到党章,还是在一个老党员的家里,他拿一本党章给我学,我学了以后他又收回去了。


  “送这个礼物就是要净化我们的灵魂。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的这份入党志愿书应该是1976年以前的版本,和之后的入党志愿书在格式、形式上不太一样。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您刚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您觉得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刘家义:我是打倒“四人帮”之后的第一批党员。我想把入党志愿书复印件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也是送给我自己的礼物,与大家共勉。今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也好,今年的民主生活会也好,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要求把专题教育中的事项一件件办好。我的初衷就是这么考虑的。


  作为党员我最自豪的事项,回忆起来,应该是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个时候我担任生产队大队干部。当时我们那个地方穷,再加上“极左”的影响,农民不准养猪,养鸡也不能超过三只,养第四只就是“资本主义”,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田里面种的庄稼像“瘌痢头”一样。那个时候,我就跟生产队社员讲一句话,就是你们信任我,选我当了干部,我没有别的本事,与大家一道就是要严格管理,辛勤劳作,争取用一季的庄稼丰收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




  承诺了就要兑现啊。我记得就用了一季,首先把我们生产队一二百号人当年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只要一季丰收农民当年基本上就有粮食吃,只要有粮食吃就温饱了。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没少挨骂,因为有的看到的只是眼前利益。比如,种的小麦成长起来以后,我们不准人到小麦地里面去割猪草,因为割猪草的人背后有筐,背着筐在地里走会把小麦弄断,断了就没收成了。但是大锅饭呀,有的人已经习惯到小麦地里割猪草,所以你不让他去他就骂你。于是我们断然采取措施,找来一帮小孩。我说“你们给我抓,抓到一个我奖励你们10个工分”。十几岁的小孩最听话,无所顾忌,到处抓在小麦地里割猪草的人。通过这个方法加上其他一些措施,一季小麦丰收,油菜丰收,农民有粮食吃了,就这么简单!自此以后,农民当年就非常支持我们了。所以做的这第一件事,让我一直感觉很有意义。


  纪律决定一切。为什么我形成这个观点?因为那个时候确实也看了一些书。当时,每当看到日本侵略中国的报道时,我总是想不通一件事,日本那么小的国家,怎么敢打到中国来恣意妄为,中国有这么多人,我们就算压也把他压死了啊。后来我看了一本书,里面讲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时的中国人缺乏组织纪律性,一盘散沙,一触即溃。当时我们生产队缺乏组织纪律性,有的人看不到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只看到眼前。怎样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必须用特殊手段。这个特殊手段是什么?就是纪律约束。但这种约束既是长期的也是短期的,短期的是指强力约束以后必须让老百姓马上见到实效。若能见实效,他们就会自愿自发地受纪律的约束,如果他们长期看不到实效就不会愿意受约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无论如何要在一个生产季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这是一个信仰问题!信仰和理想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它需要一步一步去实现。我们第一步实现就是解决吃饭问题,吃不到饭什么都不行。我们老家有一句话叫“人是铁饭是钢,三天不吃饿得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我和大伙儿一起按上级精神,创办了一个合作医疗站,类似现在的“新农合”,这是第二步。当时,我们规定每人每月交1块钱,就是说,不论大人小孩,每人每年交12块钱。那个时候12块钱可不是小数,但是有一条,你交了钱后,在合作医疗站看病只收5分钱的挂号费,到县及县以上的医院去看病,只要经过批准,医药费一律报销80%。所以那些人一下感受到了合作医疗站的好处,特别是重病、长期病、慢性病患者,解决了他们的医疗问题。


  第三是解决教育问题,因此我们办学校。我们有多大本事?其实也没多大本事,都是自己动手修建的。记得当年我们大队贷款了25000块钱。我们用它买拖拉机、买面粉加工机、买稻谷加工机,然后就干起来了。我们自己砌猪圈,办了一个养猪场,养了几百头猪。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首先有物质生活,有了物质生活才有文化生活。所以那次到贵州丹寨调研扶贫工作时,我们老强调要在养不了人的地方移民搬迁,就是因为有了物质生活才有文化生活。光说不做是没用的。我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为人民利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要用切实行动来维护人民利益。


  那时候招工,给我几次招工表我都没去。有一次是邮电局招工,邮电局是全民所有制单位,骑自行车送报纸在那时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每个月工资有20多块钱,每人配一辆自行车,还有制服。他们把招工表送到我家里,给了我祖母。我祖母不识字,就问我:“他们送来一张纸给你,是要干什么?”我一看,说:“他们招工”。我祖母问:“你要去吗?”我说:“我不去”。她说:“你可别后悔哦”。我说:“我不后悔!”我就想我曾说过要把大家吃饭的问题解决掉,可当时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只收获了一季我就走了,这不合适,没兑现我的诺言!


  我那时候是追求入党。虽然在农村,入党考验非常严格,不是写一次入党申请书就能入的。我记得自己写了七八次入党申请书。所以我说,信仰就是理想,实际上就是人的灵魂,人若没有灵魂只是一副躯壳,所以人不能没有信仰。但是,灵魂要随时净化,灵魂不要肮脏。理想也好,信仰也好,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有的人开始时理想是共产主义,慢慢变成个人主义;开始是为人民服务,慢慢变成为个人利益服务,它是在变化的。所以送这个礼物就是要净化我们的灵魂,自我净化,使我们的信仰不褪色,能够不断地丰满、稳固。我曾经谈过这么一个观点,我认为官可以不做,但信仰不可丢失,人格不能扭曲,良心不能泯灭,任何时候都必须这样。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年轻同志尽快成长起来。




  记者:审计长,不知您是否还回忆得起,曾经有哪位或者是哪些人的入党志愿书打动了您?


  刘家义:这个太多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领导,他也是我的老处长,现在已经去世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前,高中毕业就参加了新四军。上世纪50年代,中央号召从部队抽调一批有文化的人到地方支商,就是支援商业,他响应号召,就从部队到了四川省财政厅,当处长。我没看过他的入党志愿书,他跟我讲过。我问他,我说你们入党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他说,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开始时,想的是要打日本鬼子,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就这么朴实。还有一个人,当时没有直接当过我的处长,但是一直对我非常关心,走过长征。我讲的这两个人,他们那时候都是处长。我,当年是一个年轻无知的娃娃,到他们手下。最后我被提拔副厅,他们还是处长,但是他们仍是全心全意地支持、帮助、教导我。所以我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他们一手牵出来的,手把手教出来的,是他们牵着我们的手在这条道路上走。你说我们今天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07年中央决定我担任审计署党组书记的时候,中央组织部领导宣读了中央决定后,便让我发言,我就临场说了几句。我说整个审计系统,特别是审计署的全体干部职工把我推上这个岗位,党中央把我放到这个岗位。而我,是老一代同志们牵着手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巩固中提高,没有任何可以骄傲的资本和理由,没有任何可以懈怠的理由,没有一点点可以违背自己诺言的资本。


  我会看那些老一辈人的回忆录,包括他们家属的回忆。经常看看这些,对自己确实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尤其是我们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的阴暗面可能会多一些,我们要战胜它,就要用正气战胜邪恶。如果没有正气,你可能就会被它牵着鼻子走了,就会被它勾住了魂,然后慢慢被它带入深渊。我说人这一辈子,不过是百十来斤,也就几十年,你干了什么?所以要经常想一想,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我入党是为了什么,我入党以后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经常想这些,什么都能想明白,什么都能够顶得住。我相信你们,只要信仰坚定,你们年轻人会比我们干得更好!


  记者:您之前提到过,在您很年轻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对您有很大的影响,您能举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吗?




  刘家义:我们当时接触的共产党人,绝大部分都是农民,比如当时我们大队的书记,我们生产队的那些老党员。你说他们有多高的文化?没有。他们有多深的道理跟你讲?没有。但他们就是有一条——为老百姓干事。为了老百姓的事,他们是起五更、熬半夜,没日没夜、没有怨言。就这一点你不得不服!比如说,我们做农田基本建设,所谓农田基本建设就是改土改田,他们就要商量,他们自己先去改。就这一点那就让你非常佩服,非常感动。你说他们有什么本事?这就是他们的本事!你说他们有什么理想?这就是他们的理想!他们就是想把田改好!这就是我最初接触到的共产党员,这就是朴素的阶级感情。


  我觉得做人首先要有脊梁。脊梁来自于理想,来自于你的灵魂!当然,每个人也要不断创新!说实话,审计工作一步一步走过来,不容易!大家要记住我们那些老领导,这些老一辈的同志希望我们的审计事业继续有更大的发展。审计工作今天的成绩是靠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取得的,是大家奋斗的结果。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年轻同志尽快成长起来。我曾经说过,作为领导,如果这支队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就是我的自豪!


  记者:您把信仰比作灵魂,正如您在署党组第三季度中心组学习会上说的那样——“牢记誓词,珍惜生命”,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种信念和信仰已经深入了您的骨髓?




  刘家义:是的。为什么说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因为使命和责任就来自于你的信仰,你要为这个信仰去追求。我的责任是什么?作为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我认为,如果这个队伍建不成“铁军”,就是我的失职;如果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就没有尽到我的责任。我的使命是什么呢?不仅是要使现在的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为审计工作将来更大地发挥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基础怎么坚持?要靠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把相当部分精力放在抓队伍建设、抓“”上。不过,抓“”我并没有仅仅放在能力建设上,更放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上。思想建设是塑造人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种观念:信仰就是我们的灵魂,当它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我们的骨髓后,就自然会产生好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我的使命,是现在,更重要的是未来!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带领整个队伍,把队伍建设好,履职尽责好。队伍建设包括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等。未来,我们的审计根基要稳,能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让我们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能实现他自身的价值。而实现自身价值则必须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如果我不能尽到我的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我的使命,最后导致我们的事业受损、我们这支队伍锻造不出来,从而使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无法实现,那就是罪莫大焉!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不作为,或者是现在作为不大,就是历史的罪人,就没法向祖宗交代,更没法向子孙交代。


  “我们的信仰和精神要靠‘两个看齐’来传承,同时还要有纪律约束。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谈谈,您准备如何将这种理想信念传承给年轻的一代,特别是审计署年轻一代共产党员?




  刘家义:你说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赵一曼。在我记忆中,她写给儿子的信非常感人。她在信中写道“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信中还有寄语,希望她的儿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这个事业它是一代一代、一棒一棒地传,一茬一茬地干。为什么历朝历代会人亡政息、传承不下去?核心是他只有个人信仰,就是家天下,但这个信仰不能凝聚和引领全体人民。而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共同利益。共产党人也讲利益,但他们不讲自身利益、特殊利益,而是为了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一个自动纽带,而且是一个牢不可破的纽带,这个纽带始终是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的,这是第一。


  第二,要把理想信仰传承下去,就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看到我们事业的进步。如果今天的审计还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一样,我们如何能把理想信仰传承下去?如何凝聚人、锻炼人、塑造人?我知道,现在的审计工作比原来的工作量要大得多,辛苦得多,困难也多得多,我们的同志收入不高,待遇不高,但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不管是署机关、特派办、派出局还是事业单位,大家仍旧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工作,而且越干越欢,越干劲头越大,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事业发展,看到了未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第三,要给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台阶和机会。一个人是要在实现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比如审计人员,如果他参与了某项案件线索的查处工作,他的心里肯定是热乎乎的。因为他为惩治腐败发挥了作用,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这就是他自身价值的实现!比如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以后债务问题直接进入了我们国家的决策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三大任务就是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隐患问题。全国审计人员都感觉是为国家做了一些事,我们的价值实现了。审计机关给了这个平台,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创造这个平台,带领大家一起干,干出成绩。


  第四,最根本的核心是“两个看齐”。2009年以来,我们提出“两个看齐”: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在遵纪守法上,在求真务实、勤奋敬业上,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全国审计机关向署党组看齐,全体审计人员向审计长看齐。“两个看齐”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个人自身素养的要求,要求个人不妄议、不恋权、不贪财、不好色,做到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另一层是要求各级组织队伍要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要把标杆树起来!我们的信仰和精神要靠“两个看齐”来传承,同时还要有纪律约束,纪律约束是刚性的,也是最基本的。


  我从1998年起协助时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分管审计署外事工作。我也参加过几次世界审计大会,那时候我们只是作为普通代表团一般性地参会,没有什么话语权。慢慢地,中国审计发展了,我们担任亚洲审计组织主席、世界审计组织主席,开展联合国审计,在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上发表了《北京宣言》。最近,世界审计组织理事会第67次会议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我主持了会议,各地区审计组织领导、世界审计组织和各国审计长对我们很尊重,对我们的决策很尊重。这次会上,我们取得了世界审计组织章程修订的主导权。世界审计组织中许多事项需要通过协调才能达成一致,现在,要发挥我们在世界审计组织中的话语权,要取得共识,要维护国家利益。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审计国际地位提高了。




  所以,必须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给大家看,说一千遍不如脚踏实地做一次!现在对我来说,审计署党组要特别注意防止两件事,第一是骄傲自满,第二是“一言堂”。为什么?因为国家审计走到今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得到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稍不留神就容易使我们头脑发热、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第二,我在审计署和署党组内工作的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下,如果我稍有不慎,就会形成所谓的“一言堂”。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破坏了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了我们党的一些基本规矩和纪律。这就会让你的信仰丢失,自己失去约束而没有底线,就会让你走向毁灭。有些腐败分子开始是优秀的,但是到了一定层次以后就开始自我陶醉、孤芳自赏,然后就缺少约束,一步步滑向深渊。所以,我经常请我身边的同志,特别是一些老同志要时刻提醒我,要注意防止“一言堂”现象的发生。


  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清醒头脑,要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为什么我要求这次全署开展“不严不实”大检查要针对署党组,特别是针对我?因为我是署党组书记。我要求检查组必须原汁原味地把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我,不要有任何掩饰和修饰,什么话都可以讲。因为大家把这些意见提出来,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就像给我们打了盆水,给我们拧了一条毛巾,让我们自己擦擦脸,去掉灰尘、泥土,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能否请您谈谈,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审计署的年轻党员干部该怎样去克服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我党的优良传统呢?




  刘家义:第一,中国有句古话“不为五斗米折腰”。我觉得任何时候只要有这个信念,无论什么都诱惑不了你。要“不为五斗米折腰”,从精神和灵魂上,要保持清醒。第二,要有阳光心态。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社会是在正义和非正义、正确和错误的较量中进步的。有时候错误大了社会就会停滞,乃至于倒退,但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正确终究要战胜错误,这个社会总体上是向前进步和发展的。所以遇到困难时,要勇于克服困难,要保持一个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


  我启蒙的第一本书读的是《孝经》,它实际是一本小册子,我现在对《孝经》还记得非常深。我觉得,责任、理想、信念和孝道有内在的、必然的逻辑关系。2008年担任审计长之后,我对署老干部办公室提出“要用孝敬父母的精神去做老干部工作”,同志们都很赞成,工作就更为主动了。


  为人民服务不能光说空的。一个嫌弃老百姓的人能有什么责任心、有什么理想信念?我不相信,我一点也不相信。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大学毕业以后跟我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他生怕人家说他来自农村,如果人家说他父母是农民、文盲,他就跟人家打架。后来我就找他谈,我说首先你是来自农村,其次你父母是文盲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啊。你把自己搞得“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四年不认爹和娘”,这样就伟大吗?其实你伟大不了,最后你的结果会非常惨。中国不是有句话叫“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吗?人的孝心是人的本性,如果连这种本性都没有了还讲什么忠诚和责任?!一个人若对父母不孝敬,就不会尊重长辈;对家庭不忠诚,就不会对社会有责任心。忠孝既是对父母长辈,更是对党、对这个民族和人民。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和追求,所以我说,孝道问题就是责任问题、就是忠诚问题,说穿了,它也是理想信念的一个侧面体现。


记者:张莹、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