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热议 “一带一路”搭建“资源快车”

17.03.2015  19:59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孔令智建言“一带一路”。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未来油气资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陈平/图 

  今年两会什么词最热?非“一带一路”莫属。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战略从2013年提出,经过2014年的酝酿与谋划,在今年即将进入务实推进阶段。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的范围与意义远远超出了过去的那种“带”“路”的概念。它包括了65个国家,44亿人口,涉及人口占全世界的63%。未来的10年里,在“一带一路”的国家里,出口将占世界的1/3。

  随着“一带一路”这幅大型画卷的徐徐打开,两会围绕相关话题的探讨持续升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哪些新动作?我国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如何抓住“用好两种资源、建立两个市场”的重大机遇?沿途地区如何乘上这班“快车”,打造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此,代表委员纷纷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规划到落实,各地如何抢占先机?

  在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表示,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将实质性启动,并成为贯穿今年国家和地方全年工作的一条主线,它将在沿线地区全面“开花”,更会为这些地区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在国家层面上,“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包括新疆、福建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也将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我国有31个省份破题“一带一路”,许多沿线省市还把“一带一路”作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引擎,纳入了当地的工作部署中。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去年11月北京APEC峰会期间,中国政府与9个沿线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此,国内有关省份也纷纷出台对接计划。

  来自中国最南端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沙市市委书记兼市长肖杰接受采访时说,三沙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合作平台和服务基地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委书记杨省世介绍,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该市下一步将提升出海口功能、加强产业合作、加大东西双向合作及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中西部地区代表委员热情更为高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王宇燕建议,强化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沿线城市群融入发展,丰富完善不同分工定位的区域配套。来自西藏的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表示,“西藏是中国面向南亚的战略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西藏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西藏正在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建议,把“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开发相结合,构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在陕西建立“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重塑丝路辉煌。

  此外,即便是一些传统意义上与“一带一路”不太沾边的省份,也不甘落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表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港澳地区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起到连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带一路”将使中国迎来多重利好,一些过去开放中的“末梢”地区将变成“前沿”地区,通过它的建设,未来将构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交通大通道。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资源企业如何“放飞梦想”?

  当前全球矿业陷入深度调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地质勘查活动趋冷。“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重大政治红利,无疑将给包括矿产资源、能源电力、地质勘探等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有代表委员指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拓展我国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能源资源的来源多元化,增强我国战略主动性和抗风险能力。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周中枢看到“先机”。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我国矿业发展正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产能严重过剩,由于前几年国内外资源市场的繁荣,刺激了矿业企业不断释放产能、快速发展,现在随着市场的转型进入‘去产能’时代;二是‘大分化’,好的企业继续向好,不好的企业面临淘汰的危险;三是资源开发利用的门槛越来越高。因此,如果继续按原来的模式发展矿业,必将难以为继。”

  周中枢指出,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既是大项目,也是大智慧,更是“用好两种资源、建立两个市场”的重大机遇。作为矿业企业,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早布局、早规划,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大展手脚。“一方面要找准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做好布局和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型,通过多元化等方式积极向高端产业发展。”周中枢说,目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要求的提升,倒逼资源企业向绿色矿业以及高端产业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先进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如太空遥感和三维可视技术等的使用,为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一带一路”的发展必然依托更多周边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能源资源合作的加强,“中国能源行业在‘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方面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则说。

  全国政协委员吴新雄说:“能源资源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推进国际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地区开展的能源合作非常广阔,内容丰富,为‘一带一路’建设拓宽了空间。”

  “未来油气资源合作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中东、中亚国家有油气资源和出口的需求,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和进口的需求,双方不仅可以进行油气贸易,还可以在技术上和人才交流上进行合作,并且带动我国西部油气工业的发展。中缅原油管道开辟海上原油的管道来源,也进一步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国家目前已考虑进一步健全新疆的能源规划体系,核心是把“一带一路”经济带能源规划在新疆落地,梳理、落实一些重大项目,力争列入“十三五”规划当中,然后逐步去实施。

  国家搭台整合资源,如何打好“组合拳”?

  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多边自贸安全体系和有效投资合作机制缺乏等,使得‘走出去’充满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国务院参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说,走出去的风险包括多方面。

  面对风险和挑战,如何为“一带一路”的振兴雄起打造强劲有力的中国“经济舰队”?既需要企业的市场魄力,也需要国家整体协调的支持和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说,国内企业“走出去”通常会面临对投资地法律不熟悉,对项目的市场调研论证不全面,能够胜任海外投资业务的优秀人才太少,国内一些配套政策和机制跟不上,以及一定程度的外界打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走出去”项目亏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交点学费,但是时间不能过长、数量不能太大。”黄淑和说。

  陆启洲委员建议:“作为企业来讲,最难承受的风险就是政治风险,这方面国家要有相应的措施,走出去的企业也要有所准备。投资的保险要投,国家也要有兜底机制。”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单打独斗式地‘走出去’,风险极大。而把企业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式地‘走出去’,通过多方面配合,整合起各种资源,真正地实现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局面。”汤敏说。

  由于合作内容广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各方力量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当前国家层面实施的许多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和特色,主动抢抓机遇,积极构筑平台,推动民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全国工商联的一份两会集体发言中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范集湘提出,由国家搭台整合产能,使整个电力产业整装编队“走出去”,这样才能走得高端,体现出优势。“国家应该明确一个归口的部委,研究我们‘走出去’的战略规划,然后按照世界通行惯例,让国内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企业竞争。要使企业外部条件与西方公司大体相当,比如融资成本、保险成本、税赋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使我们的企业不输在国际竞争的起跑线上。”范集湘说。

  张建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金融支持,到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去推进区域生产网络建立,推动中国企业和世界上其他企业融合、升级。他建议,进一步发挥政协对外交往的优势和纽带作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中有关资源对外合作部署,为能源等企业“走出去”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则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若要迈得更稳、更扎实,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为防范金融风险,建议国家对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给予鼓励和支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既要金山又要青山,如何确保“绿色发展”?

  “中国将用行动证明,不会给沿线国,留下资源枯竭的城市和地区。而是给周边国家创造更多机会。”对于这一庄重的承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不仅致力于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加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力促绿色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马玉红建议,提高战略认识,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加强大秦岭生态保护,打造丝绸之路沿线大秦岭国际生态环境样板区。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提出。

  “我这次的提案就是希望国家把沙漠治理纳入‘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之中去,尽可能地把握生态、民生和经济三者的平衡协调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介绍。在他看来,这样既可以兼顾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又可以兼顾国际的影响力。

  王文彪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1/3是沙漠。就沿线国外地区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东、中亚等地区,荒漠化也日益加剧。土地荒漠化,导致沿线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集聚,甚至诱发严重的社会和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土地荒漠化治理,发展生态光伏和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缓解耕地压力,还能更多地赚钱,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民生的平衡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王文彪介绍,通过成功修复和改善内蒙古库布其地区生态环境,当地降雨量增长了6倍,沙尘天气次数减少了95%,生物种类增长了10倍多。

  王文彪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可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把沙漠治理纳入其中。他说,我国目前沙漠化土地有26亿亩,根据权威机构分析,其中有6亿亩是可以修复的,如果将沙漠治理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或将创造2万亿绿色GDP和上百万个工作岗位,使2亿多沙区群众脱贫致富。因此建议更多企业参与其中,一同做大做强这个行业,为民众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