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发展监测报告
近年来,传媒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厘清传媒产业的统计范畴,掌握浙江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弥补传媒产业研究的不足,2015年,我们制定了“浙江传媒产业监测评价制度”,2016年,在传媒产业监测评价制度基础上计算得出了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发展指数,并对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价。
一、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高速增长
1.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浙江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服务业快速增长,加之G20、亚运会等大项目落户杭州,给浙江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浙江传媒产业高速发展。据测算,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增加值为6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现价计算,下同),比GDP现价增速高11.4个百分点,比服务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7.2个百分点,增速在各产业中位居前列。2015年,传媒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5%,比重比2014年提高0.15个百分点,传媒产业的重要性稳步上升。
传媒产业可划分为纸质传媒产业、传统电子传媒产业、新媒体产业和传媒辅助产业[1]四个类别,其中,新媒体产业增加值323.4亿元,位居第一,占传媒产业的41.0%,比重比位居第二的传媒辅助产业高14.1个百分点(见图1);新媒体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1%,增速最快,比居第二位的传统电子传媒产业高6.5个百分点;2015年,纸质传媒产业增加值91.4亿元,下降1.3%,是四个类别中唯一下降的。
图1 2014及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四大类别增加值比重
各细分产业中,互联网服务增加值规模仍居各产业首位,为320.7亿元,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是居第二位的基础服务产业的2.2倍,比上年增长25.3%,增速在各细分产业中也位居前列;报纸产业增加值27.2亿元,下降9.6%(见图2)。
图2 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各细分产业增加值(亿元)及增速(%)
2.评价指数大幅度增长
根据传媒产业监测评价方法,以2014年为基期,对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发展指数[2]进行了测算。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评价指数为116.8,即比2014年增长16.8%。其中,新媒体产业评价指数最高,为129.4,增长29.4%,纸质传媒产业评价指数为96.7,下降3.3%,是四个门类中唯一下降的(见表1)。
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价值量评价指数为110.9,增长较快。其中,纸质传媒业评价指数为92.4,是四类传媒产业中唯一降低的,比2014年降低7.6个百分点,新媒体产业评价指数为121,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纸质传媒业指数高28.5,比传媒辅助产业高20.2。传媒产业业务量评价指数为121.8,比价值量指数高10.9,其中新媒体产业发展较快,评价指数为136.6,远超其他类别(见表2)。
各细分产业中,价值量评价指数最高的是互联网销售产业,为167(见图3),远远超过其他产业,如果不设指标阈值,指数会更高,可能会高达300以上。印刷、报纸、广播[3]等细分产业的价值量指标均有所下降。
图3 2015年传媒细分产业价值量指标评价指数
各类媒体中,业务量评价指数最高的是网络视听,为142(见图4);电影、数字出版也较高,分别为134.9和129.4;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传统媒体的业务量评价指数均有所下降。
图4 2015年传媒产业各媒体业务量指标评价指数
二、纸质传媒产业继续滑落,报业下降较大
近年来,受新媒体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纸质传媒整体规模继续萎缩,特别是报纸产业,下降幅度较大。2015年,浙江纸质传媒产业增加值为91.4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印刷产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2.2%;图书期刊增加值35.3亿元,增长3%;报纸产业增加值27.2亿元,下降9.6%,下降幅度较大。
从评价指数来看,纸质传媒产业的总体评价指数是四类传媒产业中唯一下降的,其中又以报纸的下降幅度最大。价值量评价指标中,印刷的评价指数为89.6,下降10.4个百分点;图书期刊的评价指数为106.6,小幅增长;报纸的评价指数为73.7,下降26.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业务量评价指标中,图书的评价指数为111.6,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期刊的评价指数为99.4,基本持平;报纸的评价指数为92,下降幅度最大。
2015年,全省14家图书出版社营业收入20.4亿元,利润总额6.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和14.1%,出版图书1.4万种,增长8%,其中新版图书6940种,增长1%,重印图书6761种,增长16.4%;报纸出版单位营业收入44.7亿元,利润总额3.1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6.3%和55.5%,公开发行报纸68种,总印数31亿份,下降7.7%;期刊社营业收入6.6亿元,利润总额1.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8%和25.5%,全省共有期刊226种,总印数7743.8万册,下降0.3%;印刷复制业营业收入1199亿元,增长2.9%;出版物发行业营业收入189.3亿元,增长7.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双重困境:一方面,订阅量在萎缩。大量的用户被电视、网络等媒体所分流,这种趋势还在延续甚至有加剧的态势。另一方面,报业的经营效益也在下降。许多报纸下调价格甚至免费发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人工等费用不断上升,多重挤压之下,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相较于报纸,图书期刊所面临的形势要好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新闻是新媒体产业的重要切入点,而图书期刊的新闻属性相对较小,受到的冲击较小。第二,图书期刊的用户忠诚度较高。图书期刊市场有大量的教育类书籍和专业期刊,他们所对应的用户忠诚度很高,不容易被分流。第三,健康因素。图书期刊的阅读量较大,电子阅读的方式对视力、颈椎等身体部位损伤较大,大家更愿意选择纸质产品。但是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上优势会逐渐减少,图书期刊特别是期刊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三、传统电子传媒产业整体上升,电影一枝独秀
虽然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挑战,但传统电子传媒产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2015年,浙江传统电子传媒产业增加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音像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6.5%;广播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17.1%;电视产业增加值105亿元,规模最大,增长18.1%;电影产业增加值49.9亿元,增长20.7%,增速最高。
传统电子传媒产业评价指数为115.6,增速较快,价值量指标和业务量指标分别为116.2和115,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价值量评价指标中,音像业的评价指数为133.9,上升幅度最大;电视业的评价指数为125.8,增长也较快;电影业的评价指数为107.9。业务量评价指标中,电影业的评价指数最高,为134.9,这与电影业务量的上升直接相关;广播、电视业小幅增长,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有所降低。
2015年,全省音像电子出版单位营业收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利润总额0.07亿元,增长22.2%;出版音像制品227种,下降2.6%,出版音像制品数量432.3万盒,增长2.6%,出版电子出版物377种,增长3%。
2015年,浙江省广播电视业创收收入为434.7亿元,在全国居第三位。全省广播广告收入为13.2亿元,比上年下降9.7%,全年制作广播节目共计51.4万小时,比上年增加1.4万小时,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节目共计76.2万小时。全省电视广告收入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全年制作电视节目共计16.2万小时,比上年增加0.6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为75.4万小时。
全省电影综合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全省制作电影60部,年底全省院线内影院418家,全省观影人数达到9695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送电影下乡28万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音像、电子、广播这三类媒体的体量较小,影响力和规模都在不断缩小,而电视和电影整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电视及电影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电视拥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源于生活习惯又或者是对新媒体的不熟悉或不喜欢,部分群体特别是一些年纪相对较大的群体对电视的依赖度较高。
第二,价格因素。新兴媒体中的新闻、资讯等大多数文字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免费的方式提供,而电视电影等内容则不然。由于受到版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第一时间出现在新兴媒体中的电视剧、电影等很多内容也需要付费观看,新媒体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对电影电视观众的分流影响相对较小。
第三,经济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追求。我国经济持续近40年的高速增长,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经济条件,大家对电影电视特别是电影的视觉效果有越来越高的要求,3D、大屏幕等技术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一点,而现阶段的新兴媒体并不
具备这一条件,这使得电影产业在与新兴媒体竞争中仍具优势。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新兴媒体技术的突破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迁,电视所受到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而电影则可能会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
四、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是新媒体产业继续快速发展的一年,新兴媒体已有业态逐渐成熟,盈利模式被不断发掘,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媒体技术革新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新媒体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后劲十足。2015年,浙江新传媒产业增加值323.4亿元(全社会口径),比上年增长25.1%。其中,互联网销售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10%;互联网服务实现增加值320.7亿元,增长25.3%,增速在各细分产业中位居首位。
新传媒产业评价指数为129.4,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价值量指标和业务量指标分别为128.4和148.4,均保持了较快增长。价值量评价指标中,互联网销售的评价指数为164,上升幅度最大;互联网服务的评价指数为126.5,增长也较快。业务量评价指标中,数字出版的评价指数最高,为199.2,可谓飞跃式发展;网络视听评价指数为106.8,增长平稳。
综合考虑媒体类型和专家的意见后,我们将新媒体产业划分为数字出版和网络视听两个类型。为全面掌握新媒体发展态势,对省内新媒体企业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统计了2013年到2015年各类新媒体企业的24个主要业务量指标,其中数字出版类9个,网络视听类15个。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数字出版的9个业务量指标中有3个下降。其中,制作网络动漫共计9.9万部,比2014年下降32.8%,下降幅度最大,手机阅读月均访问用户数和手机报月均付费用户数两项指标也有一定的下降;有6个业务量指标上升,其中网络原创文学和数字音乐两项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分别增长49.7%和61%。
网络视听类15个业务量指标中有3个下降,12个上升。其中PC客户端播放次数、用户生产节目存量和网络视听节目付费用户数三项指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7.7%、14.3%和20.3%;自制节目存量、本年新增节目和年度月均独立访客数3个指标上升幅度最大,增幅超过一倍;现有节目存量、音频节目存量、视频节目存量、移动客户端播放次数4个指标增幅也较大,超过50%。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新媒体产业的整体业态仍处于急剧变革期,新的业态不断涌现,一些老的业态被削弱,新兴媒体不仅在与传统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竞争,也在与自身竞争,产业发展道路还远未固定。
新世纪以来,新兴媒体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快速攫取了媒体市场的巨大份额,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便捷性。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带宽的提高和无线技术的成熟,新兴媒体具有了传统媒体所无法获取的便捷属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大家都可以通过新兴媒体快速、方便地浏览到信息,这是新兴媒体快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廉价性。新兴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很多是免费的,即使
是一些非免费的项目,一般所收取费用也不高,再考虑到环境、硬件方面的费用,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拥有极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廉价这一特征是新兴媒体不断攻占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利器。
第三,生活性。新兴媒体很好地融合了信息化技术,将自身与我们的生活完美结合到一起,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这极大地扩大了新媒体的客户群体,提高了客户群体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兴媒体发展壮大的巨大动力。
最后,时尚性。新媒体所使用的技术、表现方式、经营理念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它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更多时候是创造性地激发了用户需求,这使得它处处都闪现着时尚的气息,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时尚性是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优势之一。
五、对外交流和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
1.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
2015年,浙江传媒产业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流力度,对外版权贸易与传媒产品进出口平稳增长。
2015年,全省出版物进出口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42.5%。全年图书进口293.8万册,图书出口221.2万册。全省共引进版权368种,全部为图书,其中,日本79种,美国58种,英国22种。全省共输出版权344种,全部为图书,其中,美国43种,韩国41种,俄罗斯32种。
2015年,全省电视节目出口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2.5倍。其中,电视剧出口总额2.2亿元,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动画电视出口总额4191万元。电视节目出口量时长为6701小时,出口电视剧191部共7138集,在全国各省市中居第一位,出口动画电视1334小时37分钟。
2.数字出版基地稳步发展
2015年,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新成立上城数字出版园区,基地的整体规模不断夸大,土地资产大幅增长,年底基地资产总计为107亿元,同比增长42.2%。
2015年,基地实现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8.8%,但由于基地大幅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市场推广费用大幅增长和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改制等原因的影响,2015年基地共实现利润4.2亿元,与2014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总的来说,新兴媒体具有绝对的优势与后劲,它不仅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理念,传统媒体也在融合与创新中激发新的生命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省地方统计调查局三产处 徐文晔)
[1]传媒产业类别按媒体类型划分,以便于了解各类媒体的发展态势,细分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划分,以便于进行增加值的测算。
[2]传媒产业发展指数由价值量指数和业务量指数组成,价值量指数用来表示传媒产业的经济影响力,业务量指数用来表示传媒产业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
[3]2015年,根据省统计局的数据,广播(8610)行业没有规上企业,因而相关指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