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 高教河如何成为“垃圾河”?又是如何被“摘帽”的?

29.09.2015  20:28

高校学生最怕住进“河景”宿舍 小区居民一年投诉三五十次

高教河如何成为“垃圾河”?又是如何被“摘帽”的?

2015-09-25  8版

商报讯(记者 徐博)河面无漂浮物,保洁已到位,无偷排漏排,没有超标排放现象,两岸未发现涉水违法建筑物……昨天一大早,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主任吴灿平一边在高教河上游排查,一边做着详细的巡查记录。

摊开他的河长记录本,里面记录下高教河外部“体检”的详细情况:体内血液畅通,面色红润,无异味,面容姣好。

但一年前,高教河的“个人卫生”却很差劲,发黑发臭的坏习惯经常惹来周边小区居民、学校和商户们的不满,一年到头投诉不断。

一年少说也要接到几十件的投诉,但通过治理,今年我们还没接到过投诉。”吴灿平说。

曾经清澈的高教河

缘何成了“垃圾河”?

说起高教河,它的名气远远不如滨江“垃圾街”大,曾经,它也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清清爽爽、安安静静。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条“鼎鼎大名”的“垃圾街”和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高教河也被迫慢慢变成了“垃圾河”。

早前,商户们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现象比较严重,一部分餐饮废水和居民生活废水仍然直接排入河道。再加上之前周边道路施工,影响了污水管网的正常排污,河水变得愈发黑臭。”吴灿平解释说,高教河周边聚集了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

本来,这附近学校的污水都是从地下的污水管网流到一号污水泵站,最终流到萧山的污水处理站。但由于附近项目施工,导致了这片区域的污水管网暂时无法使用,附近7个学校的各种杂物、生活污水就都排到了杨家墩河与高教河。

就是在这重重“压力”之下,高教河开始“消化不良”,体内储存了大量的垃圾和毒素,开始散发出浓重的“体味”。

以前的学长们都说,分宿舍千万不要分到立德园和立业园,那里临窗就是高教河,夏天他们都不敢开窗户。” 一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学生说。他们的生活区边上正好有一个排污口,水体污染更为严重,学生们都害怕被分到这里的宿舍。

哪里敢开窗户,躲出去很远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就是关着窗户,光光看看河面上漂浮着的垃圾和泡沫,心里都觉得脏。”高教河旁滨文苑小区的居民说,“所以我们这里隔三差五就有人去投诉!

杀手锏”让上游水段成功“摘帽

水体透明度从30厘米提升到82厘米

正是因为解决高教河黑臭问题的呼声一直持续不断,所以,在今年滨江区的“两会”上,2015年要解决的十方面民生实事的“头一件”——水环境治理,就是要给高教河“摘帽”!

而实际上,从去年的3月份,滨江区河道监管中心就已经开始着手对高教河进行清淤和截污纳管。

今年6月,又进行了生态治理,“杀手锏”有五样——生物复合酶、净水屏障、曝气增氧、介质挂膜、水生植物。“强强联合”之下,彻底给高教河“摘帽”了。

根据调查分析,高教河“”的主要原因在于底泥的大量淤积,所以“除臭”的首要任务是要分解底泥。

而“猛药”就是生物复合酶,“它可以促进河中有益菌种的大量繁殖,食取底泥中的大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爆炸后,气体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挥发掉,留下的液体部分就是较为干净的水了。”生态学留美学者林顺庚博士介绍说。

另一方面,为了彻底“干掉”偷排、漏排的污水源,会在污水入口围起一道净水屏障,初步拦截水中污染物,在“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河。

随后,水源还要经过曝气增氧,设置好工作时间、路径,这个小机器就开始去“跑腿忙活”了。“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水生动、植物增氧,并且让耗氧菌种活跃工作,让产生臭味的厌氧菌种进入休眠状态,同时为水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林顺庚说。

接下来,“狠角色”——介质挂膜就要出场了。据介绍,这是刚刚从美国引进的最新技术。

学术上讲,它是模仿海洋生物适应珊瑚礁环境,从中收获营养物并将污染物变为微生物的食物的功能。通俗点说,能够为有益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当经过曝气增氧的水体进入介质时,成千上万处于“饥饿”状态的微生物立刻将水体中的污染物作为“食物”蚕食掉。经过介质的水体就会立刻变清。同时,介质除了能够脱氮外,还有生物吸附和接触沉淀功能,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最后,就是挺水植物、蒲水植物、沉水植物在水面上中下三个层面的层层净化了。

河道里的污染物被这样“折腾”一番,无处遁逃,败下阵来。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水体透明度已从原来的30厘米提升到了82厘米。

记者了解到,整条高教河长1920米,目前已治理完成的是上游从杨家墩河到高教公园1000米。现在茶余饭后,周边的居民和学生都愿意来这里走走。

而其余的920米去年也已开始清淤、截污纳管,着手进行下一阶段的生态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