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一农户仿野生栽培中药材

18.06.2020  15:21

300亩山地变成“绿色银行”

  山沟地里种着一株株覆盆子,路边的遮阳棚里是一袋袋三叶青,山上还种了不少的前胡、吴茱萸等中药材。这是记者6月5日在开化县马金镇山底村麻车自然村看到的情景。

  “我是在2017年开始种中药材的,当年种了150亩覆盆子。”山底村村民朱传山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中药材种植只要掌握了种植技术,有好的销售渠道,是能赚钱的。去年,他收获了1000公斤覆盆子干品,今年有2000公斤。

  覆盆子是一种药食两用中药材。它开花后结的果实,先是由青变黄、再由黄变红,当覆盆子果实由青变黄时,采摘晒干是上好的中药材。当果实由黄变红时,可以采摘鲜果食用。“现在,覆盆子的市场价格低,我舍不得卖,一半用来泡酒,其余的保存着,看市场行情再作决定。”

  朱传山种中药材之前,是承揽建筑工程的。“我从18岁开始,一直做到47岁。”赚到钱的朱传山,看到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一些山地无人耕种荒芜了,有心回村发展绿色农业。2017年,他流转土地种起覆盆子。2018年,他又流转120亩荒地,种下前胡、吴茱萸等中药材。

  “到现在,我一共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朱传山介绍,栽培中药材,技术上主要是由开化县中药材专家郑校平上门指导的。几年来,他一边种一边摸索,渐渐掌握了栽培技术。

  朱传山还把前胡、黄精套种在吴茱萸地里,仿野生栽培中药材。他告诉记者,吴茱萸能长到三五米高,吴茱萸的果实成熟之后,采摘下来作为中药材使用,市场常见的主要品种有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这高大的吴茱萸地里,适合套种低矮的前胡与黄精。”到目前,他种了150亩吴茱萸,其中套种了108亩前胡、20亩黄精。

  “目前,地里的吴茱萸已经结果,等到8月就可以采收了。”朱传山说,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今年是初产期,估计能采收500公斤干品,现在每公斤干品卖140元到160元。

  前胡是伞形科药用植物,可以治疗支气管炎、感冒咳嗽等病症。它的适应力强,管理较粗放,种植成本较低,因此吸引不少人种植。在每年的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现在,鲜前胡的价格是每公斤16元。”朱传山说,今年估计能采收五六吨前胡,他已经与药材采购商谈妥,等采收时,他们会上门收购。

  为了栽培好中药材,朱传山已经投入320万元。“种中药材,要看长期的效益。”朱传山相告,除了把流转的荒地种上中药材,他还建起一个30多亩的优质中药材育苗基地。目前,基地里培育了3万多株吴茱萸、6万株三叶青、5000株重楼,还有1万袋何首乌、1万多袋天门冬等中药材苗。

  “这山上的中药材基地就像一个‘绿色银行’。”随行的开化县中药材专家郑校平说,目前朱传山种中药材虽然只有一部分的收益,但是到了中药材的丰产期(一般种六七年时),收益肯定更高。

  朱传山表示,下一步要赚更多的钱,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期栽培,追求规模化效益。另外,他计划做中药材加工,添置烘干设备,搭建加工场地等,进一步做大中药材产业。

(衢州日报 记者 胡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