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通过轮作休耕等缓解土地压力

08.03.2016  18:45
  未来是否继续追求粮食产量十三连增?如何解决耕地的过度利用问题?“十三五”期间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哪些实招?……3月7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继去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之后,未来是否还要追求十三、十四连增?韩长赋就此问题,给出明确回答。

  “‘十三五’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十三五’中央的方针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为什么要提升产能?产能上去了,只要有需要,只要缺了,很快粮食就能生产出来。”韩长赋表示,具体的战略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护我们的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而且要推广高新技术;第二句话是抓好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轮作休耕等举措缓解土地压力  

  记者会上,有媒体提出,中国南方很多地区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耕作导致土地的抗虫、抗病能力明显下降,应如何从技术层面来解决土地过度使用的问题?

  对此,韩长赋表示,土地是庄稼之母,是重要的农业要素。地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国人口众多,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十几亿的中国人,土地的贡献很大。保护耕地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严格地保护数量。习近平总书记讲,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第二条是不断地提升耕地质量。

  “在我国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有能力、有机会更多地关注土地问题。”韩长赋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改善投入品、调结构等措施来缓解土地生产承载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对土地质量下降或者土地污染进行治理。根据点位调查,尽管目前我国重度污染的土地仅占1%左右,但也要很好地进行治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控制投入品、治理污染土壤、耕地轮作休耕三种措施来缓解土地的压力。他透露,近期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土十条”以便更好地保护和治理土壤。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得到更多财产性收入  

  “2015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韩长赋表示,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也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如何确保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到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韩长赋透露,农业部正和有关部门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特别是经营性资产,要进行评估、进行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正在牵头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之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