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走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新路子

07.05.2015  11:47
  在金华的乡间,家家户户门前的绿色垃圾桶正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这是一只可分类垃圾的桶,大桶里面有两个小桶,会腐烂的剩饭剩菜倒进绿色的桶里,不会腐烂的则扔进灰色的桶里。正是以这些垃圾桶为标志,掀起了金华农村的“绿色革命”。正如市委副书记陶诚华所言,金华推行垃圾分类处理,不是做单独的“盆景”,而是做处处可学、可做的“风景”,真正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去年消灭垃圾河大会战中,全市河道流域共清理出垃圾50多万吨。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这些巨量垃圾不仅让垃圾填埋场不堪重负,也给管理者提出了一道民生考题: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大量农村垃圾往哪里去?
  金华农村垃圾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模式。金华市本级每天产生约900吨生活垃圾,其中540吨来自农村,且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按照十八里填埋场的库容静态推算,还有5.8年时间将全部饱和,在现有条件下,在市区范围内新建一个垃圾填埋场选址非常困难。而垃圾焚烧则会增加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对金华这样一个地处盆地的城市来说,增加垃圾焚烧量也不是最佳选择。
  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2014年5月,市委、市政府以农村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探索。不到一年的时间,垃圾分类试点就从最初的3个乡镇扩展到如今的99个乡镇。截至目前,全市实行垃圾分类的村庄已遍布各县(市、区),共181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上百万,半数农村人口参与其中,垃圾同比减少近七成,金华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垃圾分类减量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新路子。(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