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首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获得者陈慧林

02.04.2015  23:05

——记首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获得者陈慧林

        前不久,在首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评选中,山西省煤炭地质局物探测绘院技术员陈慧林斩获殊荣,成为全国100名获奖者之一,更成为山西局惟一获此奖项的技术人员。1月30日,他登上该院第36期“道德讲堂”,作了题为《脚踏实地 用心做事》的演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如何有这样的能力和技巧,凭借着怎样的热情和执着脱颖而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陈慧林。

  陈慧林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笑容可掬、朴实亲切,虽已是中年,却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谈起担任项目负责人来,他兴致盎然、如数家珍,说起承担的项目报告,他更是得心应手、准确详尽;但对于长年野外工作的奔波与辛劳,他却不善于表达,也不爱表达。然而,与他接触时间长了,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对事业的热爱,对家人的挚爱……

  投身地质 书写青春

  1993年,24岁的陈慧林从长春地质学院能源地质专业毕业,分配至山西局物测院,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22年来,无论从事地质填图、工程测量,还是煤炭炼焦、地震勘探,他一直与黑乌金“煤”相依相随。回顾他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朴实憨厚的“小伙子”身上,有着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执着。

  地质填图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写好测量观测手簿,是一名合格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初到物测院时,陈慧林仅是一名刚踏出校门的实习生。看着老师傅横平竖直、工整大方、赏心悦目的手写字,听着老师傅“字如其人,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的告诫,他深受触动,但也知道自己笔画错误、写错别字是家常便饭。于是,跟随师傅练好字,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业”。他说:“拿一幅图或一张航片,随着一天天的劳动,把地质内容填绘到图上,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图填满了,看着那一条条流畅的线条和工整的字迹,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翻开他保存完好的老家什,一张张便签纸、一份份废报纸、一摞摞练字本记录着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长历程,行云流水般的铅字填图铭刻着他青春的磨炼。就这样,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凭着他的执着,从写字开始,到鉴定岩石、认识标志层、区分地层、在航片上刺点绘制地质界线和构造,他立足岗位、勤学苦干,一步步把从学校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野外实际踏勘,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地质勘查多面手。多年来,为了钻研本专业以外的地震勘探、钻探技术,他舍弃了常人该有的享受和乐趣。逢年过节,别人请假回家或外出娱乐,他却一头扎在工作站,详作解释、细编报告,有时眼睛熬红了也毫不在意。从山西太原东山煤矿到大宁2号井田的地质填图,从离石-柳林、汾阳-离石高速公路到长治-晋城高速公路的地质测绘勘察,从晋城寺河矿、唐安矿到甘肃魏家地煤矿、九龙川井田的三维地震勘探,他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哪里艰苦哪里去,物测院的项目工程需要到哪里,他的足迹就出现在哪里。

  角色转变 重任在肩

  2006年10月,在杨谈二维地震项目中,陈慧林成为一名项目负责人。面对全新的工作、全新的角色,他深知,仅靠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他一边找来业务书籍强化理论知识,一边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其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他善学、善思、善作,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项目来珍惜。

  在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近10年中,无论在野外生产一线,还是在提交项目报告时,陈慧林都既要管好技术工作,又要抓好质量,积极配合和协助分管领导搞好生产,在不影响生产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项目的安全、质量、效率、效益统筹兼顾,安排妥当。在这期间,他独立承担的项目就有16个,其中完成的甘肃魏家地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宁县九龙川井田三维地震勘探工作等两个省外项目,以精益求精、出色的报告质量赢得了甲方赞扬和社会信誉。尤其是在九龙川项目中,由于勘探区为厚黄土地区,沟深林密,施工参数难以确定,甲方对资料的准确性存在疑虑。为了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验证项目组的推论,他带领项目组,一遍又一遍,一趟又一趟,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经过多次实地勘察、模拟激发、科学试验等,确定了厚黄土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参数,提交的地震报告最终使甲方从怀疑到认同。他参与完成的《山西省沁水县鑫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郑庄矿区航空地质填图报告》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

  献身地质 无怨无悔

  当谈起家人时,陈慧林的眼中满是愧疚与牵挂。于父母,他觉得亏欠太多,因为工作,自己不仅把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了他们,而且也没有尽到做儿女的责任,2012年父亲患肺癌他也没能伺候在身边。虽歉疚,但陈慧林说无悔,既然选择了干地质这一行,就得吃得下苦头,耐得住寂寞,只有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才能打胜仗,领导交付的任务才能完成,才不辜负咱的饭碗。2013年他在工作中突发心肌梗死,住了一个月院后,又匆匆赶回了项目工地。医生让他休息,他说什么也不肯,总说等项目完工后再说。这一拖又是好几个月,直到项目报告提交,他才住回医院,完成久候的治疗。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这一职业,就是他对自己最朴素的要求。

  在我们多次的交谈间,总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快乐的气息,一如陈慧林在每每谈起工作经历时,那不自觉浮现在脸上的淡淡的、满足的笑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陈慧林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质朴快乐的性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演绎着执着而无悔的地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