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而又可爱的“活化石”——镇海棘螈

25.04.2021  16:22

  崇山密林里,水洼枯叶上,一种出现于百万年前的“活化石”——镇海棘,在宁波市北仑区的一片原始状态密林里繁衍生息。这片密林,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镇海棘螈在全国唯一发现的分布点。

  北仑区镇海棘螈保护区内,一片临近水洼的草丛里,静静地躺着一群等待孵化的棘螈卵宝宝,透过透明的卵,里面淡黄色的棘螈宝宝一会儿转向、一会儿翻跟斗。虽然可爱,但这种小生灵也只在每年的3-4月份才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今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同时,本月也是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让我们来近距离观察一下地球上这位古老而又可爱的“居民”吧。

  一、孑遗物种。它的皮肤呈棕黑色,只有口角两端、指趾腹面和尾巴腹面呈橘红或橙黄色。成熟的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稍小。雌性的体形更肥大。3月末到5月初是它们的繁殖期,它们产卵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夜晚和清晨。这时候的镇海棘螈会寻找适合的静水坑繁殖,虽然和青蛙一样同属于两栖动物,它们的孩子却是在陆地上出生孵化,孵化时间大约1个月,“小鱼状”的棘螈冲破卵被膜,运用它们尾部的弹跳力跳进近旁的水坑。小棘螈在水里面生活1个多月后,身体颜色由浅变深,最后蜕变成棕黑色,外腮萎缩,身体出现疣粒。这个时候,它们会从有一定坡度的岸边往上爬,最后成为岸上的棘螈宝宝,大概要生活5年才算成年。而在它们生长的过程中也有着许多天敌,马陆(又名千足虫,多足纲节肢动物)会吃岸上的卵,水里面的棘螈有被水虿捕食的威胁,终于到岸上生活了,也可能成为蛇的食物。再加上自然灾害如台风和干旱、农药污染等人为干扰,它们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威胁很多。因此,每一只镇海棘螈的存活都是极不容易的。

  二、黑暗精灵。镇海棘螈常常躲藏在落叶下、倒木下和石缝间,为夜行性动物。尤其雨天的夜晚更为活跃,你可能在沟渠,也可能在公路上看到它。通常镇海棘螈遇到危险时,会露出自己鲜艳的颜色来恐吓对方。这时候它的双眼紧闭,头尾翘起,仅腹部停留在地面。白天的它懒洋洋地蜷缩在遮挡物下面,一动不动。但是夜间的它们就会四散活动,相较白天,机警程度爆表。即使这样,它们的捕食看起来仍然是缓慢的,通常等猎物到嘴边儿了才会捕食。

  三、宁波“大熊猫”。镇海棘螈数量极其稀少,整个镇海棘螈保护区内野生镇海棘螈数量为330余尾。1932年,动物学家张孟闻先生在镇海县(现在的北仑区)城湾发现了它,不过当时把它叫作镇海疣螈。1982年,科学家们提出镇海棘螈可能属于棘螈属,两年后,经过证实,确定更名为镇海棘螈。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它们的分布地域狭小,种群数量波动频繁,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四、最后的庇护地。早在1996年,宁波市林业局和北仑区政府联合开展了镇海棘螈保护工作,建立了镇海棘螈保护小区,后来在各级林业部门的保护和管理下,保护小区从最开始的20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约18亩。从保护小区建立后,工作人员开展日常保护与巡视,并对周边民众开展棘螈的科普宣教。为了解决保护区内繁殖水坑因气候干旱而干涸的问题,修建了人工蓄水池。2019年,在通往保护区的道路上设置路障栏杆,避免了繁殖期间镇海棘螈被路杀。2020年,扩展了镇海棘螈的保护区域,仿自然繁殖水坑的样子修建了5个人工繁殖水坑,为人工繁育的棘螈宝宝提供新的繁殖场所。2021年4月20日,工作人员给新修的人工繁殖水坑铺落叶时,发现水坑附近有镇海棘螈卵团。

  五、救救镇海棘螈。虽然镇海棘螈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调整为一级后,各方面的关注度提升,但镇海棘螈的生存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干旱、农药以及栖息地的丧失、退化、破碎化,偷捕等威胁,短短几十年间,适合它们生活的家园越来越少,而它们还来不及适应这些复杂的外部变化,如果继续放任这些威胁,它们可能会永远的消失。

(宁波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