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美丽的中日环保之约

29.11.2016  15:01

 

赴一场美丽的中日环保之约

 

                            发表时间: 2016-11-24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本报通讯员江帆 记者晏利扬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环保与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以心相交,成其久远”,浙江省与静冈县结好34年来,隔海相望的两地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日,浙江省·静冈县环境论坛召开,让同样希望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两个地方,开启了合作新章。

言及浙江与静冈未来的合作空间,两地制造业都必须重新定义自己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寻找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经济模式。这使得两地互相之间有很多经验可以共享。”

事实上,两国环保产业间的相互协作,大幕已经开启。今年4月27日,第十八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在日本静冈召开。中日韩三国达成了构建环保产业合作平台的协议,旨在推动环保技术交流和创新,提高区域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水平,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深化交流共谋合作

2009年以来,随着静冈机场落成,静沪航线开通,接着温州、杭州先后与静冈开通直航,同时宁波港与静冈海上通航,使静冈与浙江交流变得更为便捷频繁。

在静冈县副知事吉林章仁看来,浙江与静冈之间的区域合作交流由来已久。2010年,中日友协颁予静冈对中友好交流合作奖,静冈与浙江合作已成为中外地方合作的一个典范。

静冈县环境政策课长织部康宏惊讶于两地路径之相似。他向大家展示了一组照片,一张是上世纪70年代,静冈田子之浦港淤泥堆积,灰白色的漂浮物堆积着浮在水面之上,触目惊心。另一张照片则是近期在田子之浦港的同一角度拍摄的,画面上水清岸绿,显然已经经过了治理。织部康宏介绍,因为田子之浦港附近聚集着大量造纸、纺织印染工厂,对附近河道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静冈近年来也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大投入。日本国内现在的淤泥,大多由专业企业进行处理,这才有了前后的反差。

当前,日本已经出台了淤泥处理后达标的统一标准。据此,静冈会对第三方企业处理后的淤泥进行检测,同时和企业签订限制堆积量协定。除了介绍如何克服淤泥公害的经验外,静冈方还在论坛上介绍了再利用认定制度、以及能源领域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能等技术,这些技术在日本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美丽与智慧:环保关键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浙江与静冈,一个西子湖名扬天下,一个富士山享誉中外,两地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

因为拥有美,才更需要将美留住。让静冈友人赞叹中国乡村之美的安吉横山坞村,正是由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设计。

在严力蛟眼中,浙江蓬勃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迅速重构城与乡的关系。“美村富民”是其中的核心概念。“美村”,是改良乡村环境,进行生态保护,让乡村之美绽放;“富民”,则是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由普通人共建共享环境保护的成果。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样在日本得到推崇。早在2007年,日本内阁发布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其目标是:创造性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即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共生的社会”。

静冈县产学交流中心产学合作主任协调人松本丰的演讲,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在论坛上,他用模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小型沼气发电系统、小型高效率排水处理装置、温室栽培、农园合作以及管理设施,在中小型城市营造一个节能环保的智慧社区,兼具优化的节能和厨房垃圾分类收集结构。

智慧,是中日两国未来环保发展的另一共同关键词。其实,松本丰口中的“智慧社区”在浙江已有探索。在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同样建起了一幢“太阳花楼”,运用大楼自身的光伏发电,达到“零能耗”。同时,这幢大楼配置了最新的冰蓄冷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且具有“互联网思维”——被植入了能源环境协同控制技术和模糊柔性控制技术,能自动识别人体的最佳舒适度,随时调剂和变换送风量,实现智慧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