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浙江省仙居县永安溪生态文明建设见闻

10.05.2018  23:04

一江碧水润两岸

浙江省仙居县永安溪生态文明建设见闻

亲水是人的天性,而在无数江河溪流中,我们最亲近的,还是家门口的那一条。她起伏着妈妈浣衣的身影,收纳着童伴嬉闹的笑声,沉浮着乡亲们的悲欢离合,和那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魂牵梦绕的乡情乡愁……我们赋予她一个暖心的名字——家乡河。

为了发现河流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发展之美,发挥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引发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共鸣,5月初,记者跟随“中央及行业媒体走基层——走近最美的家乡河”采访团,来到高分当选2017年度最美家乡河的浙江省仙居县永安溪。

多规合一”,山水画卷随绿道徐徐展开

浙江东南,群山掩映之间,蜿蜒着一条美丽的河——永安溪。全长141公里的永安溪横贯仙居县境,沿线汇集了38条溪流,就像一张叶脉,滋养着2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溪边,一条别致的绿道串连起两岸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串连起仙居城乡人民绿色发展的美丽愿景。

悠行绿道,一路体会到规划者的用心。仙居人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不为节省成本而改弯取直,而是遵循溪水的形态和走向,将绿道规划成叶脉型主道加辅道,这也是目前华东地区保留最完好的原生态河道;为避免对沿线耕地、林地的破坏,他们不大折腾,不扰动生态,将就地取材与高新技术材料相结合,不同路段呈现出不同风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漫步城区段的木栈道,无骨花灯与天幕星斗交辉相映,溪水静若处子,休闲的人络绎不绝;行至浮石园段,可体验特色亲水项目——乘一叶竹筏,向波心缓缓荡去,水清云读月,江柳身半斜,鱼鸥互问答,古塔沐夕阳;清口园滩林—石壁城郊段,保留了大片天然滩林湿地,生态系统多样,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鲑鱼、将军鱼、花鳗、黄刺鱼随处可见;下王—木口湖段则保留了乡村土路、水泥路,溪边枫杨、红豆杉绿阴如盖,花果香沁入心脾;行至主道尽头,眼前便是国家5A级风景区神仙居,这里奇峰异石,飞瀑湍流,是典型的火山流纹岩地质遗迹。

沿绿道或散步,或骑行,穿行于城乡之间,真切感受到山水林田湖草和谐共生,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县委书记林虹告诉记者,绿道综合开发投资1.75亿元,规划建设492公里,途经20多个乡镇街道,目前建成的185公里已对公众免费开放。《天龙八部》《花千骨》《霍元甲》等影视剧均在这里取景,也被誉为“中国最美绿道”,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

绿道只是仙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依托永安溪的资源,仙居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3年全面启动生态县建设,提出打造“生态仙居”可持续发展战略;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2013年县政府批复实施了《仙居县永安溪综合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整合了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农业各部门专项规划成果,明确了永安溪及主要支流沿线空间分区、功能定位、管控要求等,实现了“一张蓝图”。2015年,仙居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作为首批“国家公园”试点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仙居注重以规划为引领,实现永安溪流域“多规合一”,保证各部门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建设项目审批的有效衔接,探索出河湖管护的新模式。

为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县政府还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发改、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均须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一些工程因与总体规划冲突,及时调整优化了方案,从而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如今,“江作青罗带,水如碧玉簪”的山水画卷,正随着叶脉绿道徐徐展开……

人水和谐,开辟全民管护资源新路径

江河安澜,百姓永得平安,这是当年永安立县的初衷。然而,永安溪并非一直静好。由于仙居土层浅薄,自然蓄水能力低,永安溪曾是“一场大雨成汪洋,三日天晴飞机场”。据统计,永安溪流域平均1.7年发生一次洪灾。为了抵御洪灾,仙居人民曾砸锅卖铁,甚至卖掉县政府大院,举全县之力建水库。功夫不负有心人,下岸水库建成了,困住了洪水猛兽。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上世纪末仙居建造业突飞猛进,河道内无序采砂、非法采砂,永安溪主干流及其支流被挖得千疮百孔。这一问题,引起全县上下的关注。经过反复调研并结合实际,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柔美永安溪,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构想,从此吹响了全面综合治理和保护永安溪的号角。

按照“控增量、去存量”的思路,仙居以水定产、水陆统筹,加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力度:一方面,严格环境准入,不符合选址条件的项目一律不批;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城南工业区整体搬迁,解决工业布局历史遗留问题,并率先在全国县一级实施“全域农村人畜分离”,拆除村居房前屋后的猪圈牛栏,在村外集中建生态养殖小区,杜绝养殖污水直排入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针对采砂管理难题,他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编制出台了《仙居县河道疏浚与采制砂规划》,确保永安溪流域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一手抓宣传引导和严厉打击,摸清全县各类砂石料点,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刑拘24人,38家非法采制砂场全部取缔,89处非法砂石点清运完毕,整治回填深潭深坑700多个,永安溪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美丽。

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乡河?2012年,仙居县在浙江省率先实施了“河长制”。河道边,立着各级河长的公示牌,总河长、分河长、河道警长、责任部门等信息一目了然。在“河长制”实施前,河道整治处于“九龙治水”状态,各部门权责不清,管理陷入盲区。如今,全县的2142条河道,每一条都有河长负责,强化了责任主体,抓住了管理、责任、治污的源头,为保护水资源探索了切实有效的新路子。

为防止作秀、走过场,他们建立了严格的河长考核机制,“县级河长每半月至少巡河1次,乡级河长每旬至少1次,村级河长每周至少1次,每次巡查做到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县“河长制”办常务副主任郑荣勤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考核。

在永安溪畔,记者遇到了“河小二”、城东企业服务队队长吴福明。他一边巡河,一边给记者讲了仙居的护水传统。大北地溪滩林护林员、全国劳模郑大文一辈子守护滩林,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如今,有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队伍,他们有的来自政府、企业,有的是学生,还有退休的阿公阿婆,“像五一这样的节假日,来旅游的人多,垃圾也多,这不,一大早我就赶来清理了!”为了加强日常宣传,“河小二”们还脑洞大开,想出了“我都来巡河了,你还在抢红包”“摸着石头巡河”等接地气的口号。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呵护下,永安溪的水更清了,岸更绿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多元发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永安溪不仅哺育芸芸众生,也赋予仙居厚重的文化积淀,下汤遗址、汉代岩画、石头禅院、桐江书院、道家第十洞天、皤滩古镇等织就了永安溪璀璨的历史画卷;仙居人巧手制作的针刺无骨花灯、九狮图、彩石镶嵌享誉海内外;同时,这里也是“脱胎换骨”“沧海桑田”等成语典故的发祥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前提下,如何依托永安溪,发掘生态、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资源,进一步显化其资产价值,成为时代赋予仙居人的新课题。

在仙居人看来,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为此,他们以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全域谋篇、全业融合、全程服务、全民参与”的模式谋划,而“显山露水”成为全域景区化的重要手法。“显山”就是诗仙李白笔下的天姥山——神仙居景区,“露水”就是沿永安溪及支流建设“叶脉型”滨水绿道。

此外,依托绿水青山,全面推进杨梅、蓝莓、樱桃、铁皮石斛等高端现代农业,中国杨梅节、浙江油菜花节、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旅游休闲产业在仙居大地蓬勃兴起;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以白塔上横街、淡竹下叶村等为代表的特色民宿。在永安溪畔,距神仙居景区入口不远处,记者见到一处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门牌上写着“尚仁善居”。老板陈江峰文质彬彬,他曾在上海做企业高管,那时总是飞来飞去,感觉灵魂无处停留,于是辞职回乡,自己设计了这座民宿。他说,这里盛放着外婆家的记忆,而取名善居,是“与人为善,与水为善,与自然为善”之意,他也会自觉践行乡村绿色公约,采购可降解的洗漱用品,并带着家人一起清理河道垃圾。旅游旺季,陈老板的善居常是一房难求。

像陈老板这样回乡创业的,不在少数。近年来,永安溪的好山好水迎来了乡贤回归潮。淡竹乡下叶村村民余文武说:“回乡投资主要看好家乡的旅游资源,我这个‘乡村记忆大院’民宿总投资800多万元……”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2017年全县民宿营业收入超过3.1亿元。

说到仙居的工业,林虹说,绝不只是让企业减少污染,而是要把工业做得更绿色、更平稳发展。循着这样的思路,从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县,到推进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一项项政策倒逼企业追“”逐“绿”。而台州(仙居)医疗器械产业园,也是这样的理念下催生的。第一家入园的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东没想到,在公司引进美国材料技术,率先实现产品绿色化后,年产值居然以50%的速度增长。他说,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自己占了先机,把握住了县委县政府倡导的“绿色智造”工业经济主线。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仙居正步入通往“金山银山”的快速道:2016年全县绿色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比重占全县GDP的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9%,连续十年台州市排名第一。仙居人用生动的实践,使永安溪这条历史上的“黄金水道”再次成为当代的“金银溪”。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眼前的永安溪,还有远方无数的河流、土地、森林、草原……都和我们有关,请用心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