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召开 省长李强参加

14.01.2016  17:42

1月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参加了全省财政地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李省长说了啥?又对大家提出了哪些殷切期望呢?

李省长为财政地税工作点赞

过去一年,全省财政地税部门主动适应新常态,扎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坚实保障。

资金供给做“加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48亿元;争取地方政府新增和置换债券,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企业负担做“减法”。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全面开展收费专项清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结构调整做“乘法”。设立200亿元的省级政府产业基金,支持信息经济等7大产业和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沉淀资金做“除法”。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变“零钱”为“整钱”,变“死钱”为“活钱”,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

1.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发挥财税对创新驱动的撬动力。

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的撬动力,加快推动政府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和专业管理,防范风险,确保基金用出效益、用得安全。

发挥好创新强省资金的撬动力,突出精准扶持,加强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互联网 等领域的布局,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新能源汽车推广、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大创新计划。

发挥好财税政策的撬动力,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地方税收增量返还奖励,继续落实好研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普惠性政策。2.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发挥财税对统筹协调发展的支撑力。

围绕区域统筹,落实好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地区分类分档体系,建立换挡激励奖补机制。加大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政策力度,鼓励设区市加大对所辖县(市)投入。落实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

围绕城乡统筹,用好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三农”。加大对特色小镇的财税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高质量的特色小镇。

围绕财力统筹,进一步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整合专项资金、盘活存量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财税对生态建设的引导力。

算好账:算好长远账、大账、民生账,宁可少收眼前的“三五斗”,也要把绿水青山保护好。

建制度: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体现“谁污染、谁交费”。按照“有机整合、完善政策、分类实施”的思路,整合现行政策,全面分类实施差别化的生态功能区财政政策,体现“谁保护、谁受益”。

调结构:实施促进结构调整的激励奖补政策,引导生态资源丰富的市县将着力点放在第三产业上,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4.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发挥财税对改善民生的保障力。

围绕标准问题,从长远打算,科学论证财政可承受能力,切实把好民生政策的关口,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围绕短板问题,创新财政扶贫机制,增强资金和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将资金用到老百姓感受最深、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兜住底线、补齐短板。

围绕机制问题,强化“政府主导、各方共担”的多渠道民生保障机制,实现“花钱买稳定”向“花钱买机制”转变。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5.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发挥财税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推动力。

加强财税制度供给、资金供给、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浙江在新一轮开放格局中赢得先机和优势。

树立安全理念,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化解能力,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则,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从紧从严控制刚性支出,严控随意新开支出口子。

适应新常态,提高现代财政治理能力,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领导要善于“当家”。把握财税工作规律,及时研究财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运用财税工具化解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财税部门要善于“管家”。加强对“十三五”财税工作的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管好家、理好财。全面掌握财税运行的真实情况、财政可承受能力,优化财力配置,严肃财经纪律,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职能部门要善于“持家”。好好谋划怎么用财、如何用好财。树立“一盘棋”思想,既要算部门的小账,也要算全省的大账。认真贯彻新预算法,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规定,集中财力、整合资金办大事、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