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失传杭州评词终开专场 《白蛇传》说出老杭州的味道

19.04.2018  03:33

  又是西湖畔的杭州四月天。16日晚的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钱塘余韵”第二季迎来了青年演员贺镭的杭州评词专场《白蛇传》。一个晚上,许仙和白素贞这个杭州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讲了《断桥初相会》《许仙成亲》和《许仙被捕》三个章回。

  这个充满浓郁杭州本帮风味的故事经过改编整理,加上杭州评词特殊的表现手法,就像百年前杭州两大评词社的辉煌年代一样,再次勾住了观众的腮帮子。

  下了舞台,贺镭叹了口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杭州评词被迫消失,后来有老师父们苦苦支撑,但伤筋动骨之后想要彻底恢复确实很难。更何况7年前,杭州评词更是几近绝迹,如今的杭州评词能获得少许成绩,也算是不负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

  去年采访贺镭的时候,说起自己入门杭州评词,他感触颇深。“2014年12月,杭滑举行非遗传承拜师仪式,9个非遗项目拜师,就我一个没有老师啊。”贺镭说,他们都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上台,我们一群演员拜师敬茶,可杭州评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已经去世了啊,难道我把他们照片摆上来拜师啊。

  听着挺心酸的。2008年,杭州评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老艺人胡正华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但就在3年后,胡正华不幸去世,2年后,另一位传承人郭月英也不幸离世,彼时,杭州评词已经无师可传。

  到了2013年,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成为杭州评词的保护单位,可无人可师,即便有人想学也无能为力,难道真的让这门杭州传统语言艺术灭绝吗?拜师,只是一个形式,要真的传承下去,除了靠贺镭,还得让接触过杭州评词的老先生助力一把。正当静态传承和动态传承都变得异常艰难的时候,贺镭找到了马来法老师。

  马来法是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曲艺专委会主任,对于“杭州评话”“杭州评词”都颇有研究。马来法虽然不是贺镭拜师的师父,却也为杭州评词几近失传的困境担忧,尤其是台本的缺乏,需要花大量心思去研究。“曲艺这个东西,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你比如说《白蛇传》,书店里也有这本书,我要是按照书里背一遍,没人愿意听,每一次都得拆一遍改一遍,难就难在这里。”于是,这爷俩就和杭州评词卯上了。

  2014年开始,贺镭在马来法老师的指导下整理改编《白蛇传》,在魏真柏、王宝善、李自新、汪谊华、王与昌等多位熟悉评词、了解评词的老专家、老艺术家的指导下,第一回《断桥初相会》2015年和观众见面,效果极佳。一年后,第二回《许仙成亲》让大家都大呼不过瘾,要贺镭赶紧往下整。2017年,第三回《许仙被捕》登台亮相,效果依然非凡。“杭州评词并不是没有市场,大家还是可以坐下来好好听一场书的。”贺镭总结了一下。

  如今的杭州评词《白蛇传》,一改往日的静态背景,把一个烟雨缥缈的西子湖畔展现在大家面前。“非遗传承,我们传承的是技艺,老一辈是这么说的唱的,我们学习的是技法;非遗创新,我们创新的是表现形式,让新一代人看到声光电布景,看到新的技术的应用。”杭滑董事长董其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承是不忘本,创新是接地气。

  接下来,作为6项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和1项市级的传承保护单位,杭滑将在“钱塘余韵”第二季中安排其他8项非遗项目一一登台进行专场展演,这也将展现杭州传统文化的最精妙之处。

  杭州评词

  俗称“小书”,清末逐渐形成,流行于杭州及周边区域,以杭州话语自拉自说自唱的单人评说性弹词类曲艺品种。初以“文书”相称,清中叶开始兴旺。1915年成立评词普育社和评词广裕社,推动了曲种发展,形成了戚玉堂、罗永祥、杨炳坤3大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评词出现了金荣棠、来锦贤等多位大家和郭月英、胡正华等多位后学演员。其长篇传统书目多发生于杭州,情节、细节有别于其他曲种和戏曲的演出本,颇有杭州地域特色。

  《白蛇传》是杭州评词的代表书目,也是目前现存为数不多的3个评词话本之一,具有杭州特有的地域特色。


温州市做好非遗工作的四个方法
  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文化厅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西南联大口述史》首发仪式10月31日在云南师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