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做好非遗工作的四个方法

08.04.2018  12:25

  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指标数据(2017年度)》中,温州非遗保护发展指数位列市本级与地区双第一。2017年3月,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独立建制。全市现有人类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34项、省级145项,国家级传承人23位、省级传承人169位,省级传承基地58个。

  一是加强数据库建设。温州市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非遗工作中的运用,通过建设数据库全面掌握辖区非遗工作现状,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创造优越的基础性条件。目前,已初步建成涵盖全市747个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733名市级以上传承人和10个传承团体、18个传承群体以及58个省级保护基地和172个市级传承基地的电子数据库。

  二是全面推行“带薪学徒制”。针对非遗传承难的实际情况,温州市以政府补助鼓励学徒学艺,并进行评估考核的方式,确保非遗项目的良性传承。如2017年对温州莲花、彩石镶嵌等8个项目的传承人进行考核,永嘉乱弹传承人经考核不合格被取消传承资格。对 107 项饮食类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进行考核,督促文成索面手工制作技艺、永嘉白酒烧制技艺等项目落实整改。

  三是快速推进非遗抢救工作。面对很多非遗项目传承人数量少、年龄大的情况,迅速开展了抢救工作。已启动20余位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整理工作,如苍南单档布袋戏等国家代表性传承的抢救性记录。搜集渔鼓、温州鼓词项目在内的音像资料10000余小时,各类文字资料1000多万字。

  四是积极开展非遗推广活动。非遗的生命在传承。温州市大力度推进非遗项目的传播推广,推动非遗走入大众生活。每周六固定举行“百工一条街”活动,邀请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积极举办“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和元宵、端午、中秋等大型民俗节庆活动,在传统节庆活动中融入非遗元素。2017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礼堂、进军营等活动2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