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场所“弃”威严未成年人卸包袱

01.06.2015  12:25

“你问他什么,他只是‘嗯’,低头认罪。”


“你和他多问几句,他说民警都问了很多遍,怎么这么烦!”


说起讯问罪错未成年人的经历,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科长元冰凌也曾很“头大”。她脑子里每天转的都是这些问题孩子,如何让他们接纳检察人员?如何科学评价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有效教育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去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通知要求,检察机关要根据办案需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专门办案场所,开辟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室。


今年1月,河北区检察院以这一要求为契机,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阳光工作室,逐步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和维权工作的专业化。



阳光港湾走进孩子心灵



【问题1】大多数罪错未成年人走进检察机关,面对强制、惩罚性的刑事司法活动,常常出现恐慌、抑郁、狂躁等现象。尽管在办案中会使用区别于成年人相对和缓的语言,但是司法机关威严的办案氛围,往往造成他们无法卸下思想包袱。如何能让罪错未成年人敞开心扉接受帮教矫治?


在元冰凌看来,让罪错未成年人接纳检察人员,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之后才是教育、感化和挽救。


为了缓解未成年人接受讯问时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他们对承办人员的对立感,河北区检察院在未检阳光工作室专门设置未成年人讯问室——“阳光港湾”。


走进“阳光港湾”,房间整体呈蓝色海洋风,讯问室突破传统方式,采取罪错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办案人员三方格局。检察官介绍,罪错未成年人就像是迷航在茫茫大海的一艘小船,未检干警就像灯塔一般,指引前进方向,帮助他们回归健康阳光的人生港湾。


根据每名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案件情况,河北区检察院制定了详细的讯问提纲。将传统“纠问式”讯问方式改为“倾听式”讯问。讯问时,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改为通俗易懂的简单语言,让未成年人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实现双方沟通零障碍。


“这一有别于成年人的特殊讯问机制,有助于罪错未成年人正视过错,积极认罪悔罪,实现未成年人讯问环境去威严色彩和讯问程序专业化。”河北区检察院检察长韩东说,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在“阳光港湾”接受讯问。



阳光沙盘破译心理密码



【问题2】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盲目性、残暴性等特点,许多罪错未成年人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和暴力倾向。经调查,这些未成年人中约80%家庭结构不完整,大多数父母对子女违法犯罪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有的家长根本意识不到子女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这些未成年人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控制和宣泄时,很容易再次实施犯罪。如何让孩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控制?


今年2月,因涉嫌盗窃犯罪,小天(化名)初次走进检察机关,他紧张、害怕,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不愿和检察干警交谈。


“带他走进‘阳光工作室’后,他的心情稍微平复下来。”元冰凌回忆说,“当检察官指导让他摆放沙盘时,他表示不愿意”。


经过开导,小天犹豫许久后,开始选择沙具,进行摆放。不到一个小时,他的沙盘呈现在大家面前……


元冰凌分析,整体看来,他摆放的沙盘盘面比较混乱,反映出他内心的焦虑和思维的混乱,尤其是他选择了蜈蚣、蝎子、蛇等俗称为“四害”的动物,还有骷髅头和棺木等,都反映出他的内心不是很阳光。但是,他又选择飞机等交通工具将“四害”动物掩盖起来,证明他还是能区分善恶,知道那些动物不好,也就是说知道自己身上有缺点、甚至是恶的一面,希望能够隐藏起来。


这个沙盘游戏,是阳光工作室的内容之一。检察官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破译未成年人的内心想法,据此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疏导与矫治。


目前,已有2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接受心理帮教和矫治,其中两名有严重暴力倾向的未成年人经过帮教、不诉后,成功走上工作岗位。


据悉,为了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释放和缓解压力,该院还引入专门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设备,通过体感震动、心脑游戏等趣味性放松训练,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



心理测评防办案者臆断



【问题3】实践中,由于缺乏对未成年人量化、客观、快速的测试工具和评估方法,往往容易出现办案人员凭借主观印象和感觉揣测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现象。如何科学评价罪错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河北区检察院未检科共有两位心理咨询师,元冰凌和一位干警通过自学,分别考取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


“这完全是为了适应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需要。”元冰凌说,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通过专家会诊式行为测评、面对面亲情式对话沟通,可以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消除心理疾患,扭转错误认知。


阳光工作室有包括家庭环境、自我和谐、抑郁自评、网络成瘾等内容的9套青少年心理测评量表,可以客观评价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其自动生成的详细测试报告,对罪错未成年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家庭监管条件以及回归社会可能性进行客观、快速评价。


河北区检察院还出台了《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工作实施办法》,建立心理矫治五步工作法,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为心理帮教矫治、救助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客观的心理测评机制,引进专业心理测评系统,科学评估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可能性,有效防止办案人员的主观臆断,真正实现了公正司法。”韩东说,未成年人的特殊性要求检察人员不断摸索,只有根除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促使他们从内心上真正悔悟,才能达到帮教效果最大化,实现预防再次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