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教育内审:自成体系 彰显特色 成效明显

28.03.2016  10:50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注重内部审计监督,根据系统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各项内审工作,初步形成自身内部审计体系,彰显了教育内审工作特色。

    一、健全制度建设,强化计划管理。近年来,该局制订完善了《萧山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萧山区教育系统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意见》、《萧山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轮审制度》等规章制度,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积极制定符合本系统财务管理特点的内审工作计划,仅2015年度计划的80个审计项目,通过周密实施,实际完成了83个,其中校长(主任)经济责任审计73个,教育费附加补助专项绩效审计1个,三公经费专项审计1个,民办学校(幼儿园)财务审计2个,财务清算审计6个,配合上级学前教育专项审计1个,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内审效益。一是开展校长经济责任审计。2015年结合执行省教育厅“三年一轮审”制度,先后完成30所学校(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43所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资金110257.04万元,共发现7个类别的问题,督促相关学校落实整改。二是开展2014年教育附加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抽查了4所学校使用教育费附加添置的设施设备和校舍维修专项资金,审计金额1067万,检查资金有否被挤占挪用,使用是否及时、规范,项目是否按时完工,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等。三是开展民工学校、民办幼儿园食堂财务审计调查。2015上半年,该局新出台了《萧山区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试行)》(萧教计[2015]31号)文件,下半年则对46家民工学校、民办幼儿园落实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及时纠正了财务管理上存在的较大问题。

  三、加大反馈整改,预防违规违纪。该局审计部及时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整改建议要求通知到被审计单位,加强督促力度,确保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一是通过审计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计财、人事、义教、监察等相关科室合力,全面整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二是通过专职会计会议,反馈审计信息,提示会计人员在结报过程中提前制止有关问题的产生。三是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会,专门安排内审案例介绍,让学员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四、抓好培训科研,提高业务技能。一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组织全系统50余名内审专兼职人员分批次参加上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并推行内审人员完成 “五个一”工程,即45岁以下人员每年完成一篇论文、一个项目或案例,阅读一本财务专业书,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主持一次工作座谈会。二是鼓励开展业务研究,2015年进行的《民办学校(幼儿园)食堂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实践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同时,《教育系统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价值最大化的策略研究》、《落实教育投入政策,推进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研究》等6篇论文和信息在《中国审计报》、《中国内部审计》等报刊上发表。

                             (萧山区内部审计协会  朱仁良  田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