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抓好重点环节 规范采购过程

26.12.2014  17:03

      招投标评审环节是整个采购过程的重点环节之一,其规范与否,对保障结果公正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而评审专家在这个环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是显而易见。随着我区评标专家人数的不断增加,为进一步规范评标过程,杭州市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联合区招管办从把好专家入库关、抽取关、评标关入手来进一步规范采购过程,促进评标公正:
      把好专家入库关:符合法律法规精神,遴选合格敬业的评标专家
      我国《政府采购法》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要求政府采购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坚持低价优先、价廉物美的原则,加强价格评审管理,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切实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此,区招投标交易中心积极建议监管部门在对专家的聘任和考核上通过结合书面答题、模拟评审、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严格遴选,严把专家入库关,让走过场、滥竽充数者无法遁形,使政府采购评标专家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交易中心要求评审专家对产品的现有技术不仅要做到专业、精通,更要时刻了解市场行情,各类货物的质量、售后服务等,对价格评审切不可只根据财政预算粗略的作出评判,浪费财政资金,这也符合法律法规的精神。把好专家入库关,为采购工作规范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把好专家抽取关:实现资源共享,突破区域限制
      评标专家抽取时,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实现大范围、跨地区的专家选用,是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萧山政府采购公平公正的题中之意。为此,区招投标交易中心通过系统构建与联网,在与省市共享专家资源库外,还积极拓展视野,周边市县实施互动对接。比如到绍兴抽取评标专家,共享绍兴专家资源库,切实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实现了大范围的专家资源共享,既能实现各类别采购项目评标委员会的依法组建、项目的顺畅完成,又能有效地保证专家评委的权威性尤其是公正性,避免了地域的局限性带来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发生。
      把好专家评审关:减少主观干扰,实现公平公正
      在评审环节中专家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个别评委存在侥幸心理将“意中人”分数全部取上限,而对其它投标人取下限这样就有可能影响最终结果。对此,区招投标交易中心一方面在项目评标前,都制定了详细、严格的指标体系和打分标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主持人和现场监标人员齐心协力,全程负责组织整个评标过程,按招标文件既定规则和程序有序进行,对打分特别低和特别高的,都要求其说明理由。对加分的内容备注说明,确保每一分都有据可查,并由专人负责核查。对不遵守评标纪律,评审、打分结果存在畸高、畸低等异常的评标专家报监管部门进行批评。
      引用司法领域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一次不工作的评审同样会对财政资金、政府形象、乃至群众对公正的信任大打折扣。区招投标中心的工作人员正是在此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依法落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从而使政府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下的交易”。(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驻办事服务中心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