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撑起海洋生态“保护伞”,打造最美黄金海岸带

28.11.2018  10:31

温州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温州未来嬗变发展的一大希望和底气。如何科学利用海洋,统筹做好综合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温州市借2017温州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获批的东风,以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以改革除旧弊、闯新路。大胆实践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创设新载体,全面推动用海管海护海三大转变,着力开拓一条海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二路取得积极成效。

秋末冬初时节,迎着习习海风,一路行驶在苍南16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山海相间的美丽风景逐个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此前,这里的多处海岸线一度还是粗砂、乱石、贝壳和垃圾遍地。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源于苍南打响的海洋生态“保护战”。

近年来,苍南县深入践行海上“两山”理论,积极探索“人海和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努力补齐海洋生态建设短板,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  自发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  ”

率全国之先建立养殖用海二级承包制度

海洋是苍南最宝贵的财富、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对发展全域旅游具有重要意义。苍南也是省内现存自然海岸线最多的地方。今年初,苍南县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的消息成为了一时的热点。地方自发叫停围垦填海项目,这在省内尚属首次。

实施围垦要投入几十亿元资金,工程将破坏大渔湾的自然生态和景观,可能造成的海洋生态次生灾害难以预料,大量渔民失去养殖滩涂海域、影响民生发展。

在地方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之间,苍南县毅然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决定保留原生态的自然海湾,终结了9年来填与不填的争论。大渔湾保住了原生环境,渔民养殖户也留住了生计乡愁。

如何根据大渔湾的自然秉赋,推进生态文明和增收致富的行动?今年10月,苍南发出《关于苍南县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及大渔湾、沿浦湾、渔寮湾等“蓝色海湾”工程实施方案的公开招标公告》,新版大渔湾发展计划——“蓝色海湾”工程已被提上日程。

针对部分受损的岸线,当地着手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前期工作,根据岸线不同特征和破坏程度,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修复,恢复自然特征。该工程也被列入《温州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此外,苍南县通过“退围还海”,率先在全国建立养殖用海二级承包制度,积极打造海洋生态保护、海域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渔村振兴的全国典范,走出一条人海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为此,央视《新闻联播》以“浙江苍南:海洋开发转向循环利用”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  招引一大批重大滨海旅游项目  ”

谋划打造最美168黄金海岸景观带

今年,苍南县更是谋划了全长16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整个线路从龙港新城起,途经炎亭镇、大渔镇、金乡镇、赤溪镇、马站镇、霞关镇、沿浦镇,并与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镇接壤,串起苍南沿海各处人文古迹、码头渔港和旅游景区。

如今,作为“168黄金海岸线”的起点,龙港红树林湿地现存完好的红树林近300亩,林相整齐,葱茏苍翠,并入选第二批省重要湿地名录,是浙江省目前红树林保存面积最大、生长情况最好的区域之一。

大渔寮景区是苍南“168黄金海岸线”上最美的滨海龙头景区,区域内拥有渔寮大沙滩、王孙沙滩、雾城沙滩、草屿岛、老君岛及壮士所城等旅游资源。如今,正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渔寮景区景观提升工程,总投资1.6亿元,预计2019年3月竣工,将打造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山海生态休闲度假胜地、爱情圣地、房车营地、养生基地关键性工程。

围绕着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美黄金海岸景观带、中国东南沿海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近两年来苍南还先后招引了一批重大滨海旅游项目,“黄金海岸”的雏形初显。

在优质项目抢驻的同时,沿海高速、228国道等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苍南将通过将海岸线上各景点串点成线,点缀成黄金海岸线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海岸’。

苍南县的做法,只是温州市海洋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温州持续加大海洋保护力度,搭建海洋“一线三规划”体系,出台《温州市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全面落实《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温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温州海岸带主体功能区规划》,筑牢了蓝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