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职称制度将大改革 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10.04.2018  12:55

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

人的品德放在首位 更看重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

职称和我们很多人都密切相关,它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职称制度这个“指挥棒”是否科学,关系到人才队伍的质量和发展方向。昨天,浙江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破解人才评价难问题,破除唯学历、唯论文的错误倾向,形成“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人才评价机制。

据了解,浙江省现行的职称制度是1986年开始实施的,为什么30多年以来,现在提出全面进行深化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9个职称系列将按需扩容

未设置正高的11个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宋云峰说,原有职称制度实施30多年来,29个系列设置一直没有变化,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浙江提出优化职称专业,对符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特点的,增加评审专业。比如,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会集聚大量人才和企业,职称专业设置必须紧跟需求,提供人才评价服务。另外,原有未设置正高的11个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程爽为此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他说:“151人才工程已经运转22年了,发挥了巨大作用,浙江省95个特级专家中有59个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但现在面临的很大问题是,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居然一个人才都不在里面。这并不是阿里巴巴没有人才,或者说阿里巴巴的人才评价、使用、培养体系有问题,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当中需要有改进的地方。做好体制内职称改革的同时,接下来更重要是要做好体制外的改革。

体制内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体制外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实际能力

接下来的职称改革,体制内继续放权,更快、更全面地逼使大家建立合理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体制以外的职称,涉及到将近400万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将逐步成为今后改革的重点人群。针对他们将开展社会化评价,核心是标准的社会化。也就是说,评价标准不再是由政府主导的以学历、资历为主的评价方式,更突出工作业绩、水平、能力、贡献等。

宋云峰表示,原有职称评价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论文等,此次新政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外语、计算机和论文不作统一要求。新政把人的品德放在首位,突出其创新能力和工作实绩,例如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实验报告等,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未来评审组织和方式也会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根据不同专业,允许灵活调整评委会组成人数。打破一年一评审的固有模式,组建评委会常设机构,可实施专项评审。推广实名投票、公开举荐。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通讯员 童伟宏 记者 孙寅乔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