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劳模的新风采

11.12.2014  17:51
——记杭州工务段金华高铁线桥车间主任李兰发

  

            特约撰稿陈慈林报道 2006年,李兰发因担任铁路安华工区工长时,在建立“班组管理标准化体系”和“自控型班组建设”方面所作贡献,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浙江省劳模称号。2013年8月,他奉命参与杭长高铁浙江段精调任务,在高铁工地展示了新风采。昨日,杭长高铁通车这天,笔者专程到金华采访了已担任高铁线桥车间主任的李兰发。
  去年8月,杭州工务段成立杭长高铁筹备组,李兰发任组长。几个月里,他与伙伴们徒步走遍了7个标段、40多个项目部承建的240公里线路,对所有线桥设备认真验(接)收。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标准整改了4万多处缺陷,把住了第一道质量关。
  今年4月,他又担任精调与联调联试车间主任,带领职工开始精调攻坚战。当时从各车间调来参与精调任务的100多名职工,三分之二以上是青工,最年轻的是参加工作不到3年的“90后”,许多人都没接触过高铁。李兰发分别到4个精调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手把手传授给他们。
  精调和联调联试结束后,70多名青工中有2人担任了班长,1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其中青工李寅变化最大,从原先同事心目中的“刺头”,变成了带班作业的生产骨干。有人感慨地说:“精调车间不但精调了设备,还精调了青工。”
  精调任务重、时间紧,参与精调任务的有50多名外省籍职工,为了让他们能与家人正常团聚,李兰发调整职工休息方式,动员本地职工每月暂休4天,自己更是放弃了包括节假日在内的休息天。他笑着告诉笔者:“并不是我思想境界特别高,实在是没时间休息,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处理电话二三百个,最多那天达到270多个,3块电板都打完了电。”在他以身作则下,职工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都正确处理好工休矛盾,确保了精调与联调联试任务按期完成。
  在精调中,李兰发坚持高标准,通过“扳”、“挤”、“磨”等技术措施,把轨道几何状态允许误差从0. 5毫米缩小到0.2毫米,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设备配件的制作公差,被相关轨道静态验收专家誉为“已跻身国内高铁精调质量前茅”。
  杭长高铁通车前夕,李兰发出任新成立的金华高铁线桥车间主任,这是杭州工务段下属的首个高铁车间,它负责杭长高铁浙江段(包括7个站场和3个线路所)全部线桥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车间下辖8个一线工区和14个值守点,涵盖6市5县,承担着确保杭长高铁安全运营的重大责任。
  李兰发表示:“我们虽然保质保量完成了杭长高铁精调与联调联试任务,但那已经是过去时;确保杭长高铁运营安全,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