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造粒藏得深 异味扰民被举报 椒江执法人员细察“门中门”抓现行

02.11.2016  01:01

 

  发表时间: 2016-10-26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5版

  ◆本报通讯员罗程辉 记者晏利扬

   非法塑料造粒,一直是近年来环保部门打击的重点。为此,一些非法塑料造粒作坊越来越隐蔽,自以为能瞒天过海,不曾想却仍被环境执法人员“火眼金睛”查了个透。日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环保分局就查处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

   □ 执法人员闻到了熟悉的塑料造粒味,却未发现生产设备

   前不久的一天,椒江区执法人员接群众投诉举报,反映在椒江区洪家街道西王村工业区有人从事塑料造粒项目生产,生产期间产生臭味影响居民生活后,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查处。

   到达群众举报的塑料造粒加工点门口,执法人员闻到了熟悉的塑料造粒味,但进去查处时却遇到了困难。原来,这个加工点大门紧闭,一把大锁锁住门口,无人应答,执法人员无法进入现场查处。

   针对这种情况,执法人员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对加工点整个厂房巡查一周,试图找到其他入口;另一路人员则试图打开锁住的大门。

   经过执法人员仔细地检查,竟发现在缠住锁的铁链下方隐藏着一把钥匙。通过这把钥匙,执法人员成功打开加工点的第一扇大门。

   刚进入加工点,映入执法人员眼帘的全是些废塑料袋,并无发现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加工点内也看似无人看守。但场地内明显飘散出的一股浓厚的塑料造粒气味,让执法人员坚信这里一定会有非法造粒现场。

   经执法人员仔细勘察,终于在加工点东南角落处发现一简易搭建小房间。进去查看,居然有一人睡在里边。经过询问,得知此人为这个加工点的负责人。

   这名负责人声称此处就是一个废塑料仓库,堆积一定量后运往温州处置。然而,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并不相信这里只是个仓库而已。

   □ 进入卷帘门,“久违”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也在其中

   经过一番勘察,执法人员在加工点西北角发现一处卷帘门并且无法打开,当即要求负责人打开。这名负责人谎称此门是隔开旁边厂用的,门的另一面就是隔壁厂区,他也无法打开进入。

   于是执法人员继续兵分两路,一路去隔壁厂勘察,经过勘查后发现隔壁厂房连接这处加工点的只有墙壁,并无相同的卷帘门;另一路继续在卷帘门处勘察新的线索。

   终于,细心的执法人员在卷帘门旁的一袋废塑料包装袋上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印证了此前当事人在说谎。

   原来,执法人员有意地摸了一下塑料包装袋,居然发现还是烫的。用小刀打开包装袋,里面全是塑料造粒成品。

   负责人眼见再也无法抵赖,只得在执法人员再次要求下,极不情愿地从怀中掏出钥匙走到卷帘门处缓慢地打开了此门。

   进入这扇卷帘门,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执法人员,此处居然另有4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场地内造粒气味弥漫,恶臭难闻,让人“久违”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也在其中。

   经过现场勘察,执法人员了解到,当事人自2016年5月租用这处厂房进行塑料造粒生产,正常生产时就只有两人从事生产。这个塑料造粒项目没有报批环评,没有建设配套环保处理设施,造粒产生的废气大部分通过风机排到外环境,少部分在车间无组织排放。

   针对这一情况,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停止生产决定书,要求当事人立即停止塑料造粒项目生产。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当事人试图制造“门中门”的假象来欺骗执法人员,最终还是在执法人员注重现场细节检查和丰富执法经验下,露出了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