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畔的地勘梦---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改革发展纪实

28.11.2014  00:26

祝词:

  一部人类地质勘探的历史如此雄辩地反复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矿产勘查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找矿成功的几率不会超过1/%。

  事实上,在我国确定的重要成矿区带中,其中“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经过浙江,但是,这仅仅意味着浙江有可能在这两条成矿区带路经的地方找到某些矿产。一个“有可能”,同样意味着没有可能。

  让人惊喜的是,近年来,沉寂经年的浙北竟然接连发现了宝藏,而且其中一个是超过170万吨资源量的罕见的大型萤石矿床,另一个大型萤石矿床的资源量有望超过200万吨!发现这些宝藏的正是驻在这里的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人们感兴趣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支在找矿领域已沉默多年的队伍东山再起,接连闯关?无疑,是那1%的希望;是《决定》出台后带来的大好春光。但,更为重要的,源于这个队的地勘人蕴藏心底的那种永不服软、敢于超越以及根植于每一个员工血液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此,就有了历经磨难之后形成的“上下团结如一人”的团队意识,也就是人和,再加上天时、地利,就成就了这个队跨越发展的地勘梦。

  野外项目钻探

   感言: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地勘队伍,几代地勘人牢记神圣使命, 坚守“三光荣”精神,为共和国的地质找矿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成就过无数的光荣与梦想。

  近年来,我们乘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强劲东风,秉承以“感恩、诚信、责任、创新”的理念,坚持“地质立队”,创新思维,锐意改革,共谋发展。在全力做大做强地勘经济、增强单位综合实力的同时,以文明创建为契机,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轮驱动,有序地推进了单位的跨越式发展。所有这一切,归功于各级领导的支持,归功于社会各方面的厚爱,归功于我队全体干部职工的的团结一心与艰苦奋斗。

  展望将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光荣历史,兢兢业业,心无旁鹜,戮力同心,负重前行,用努力的工作与辛勤的劳动,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队长 张军

  

  已建成的湖州月亮湾大酒店工程勘察

  湖州地处浙江北部,太湖之南,素有 “文化之邦”的美誉。“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巷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代大诗人戴表元写下了这首题为《湖州》的诗,道出了他对这座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城的推崇与浓浓 “乡愁”。

  如今,这片人文灿烂、人杰地灵的土地上驻扎着这样一支地勘队伍,他们以为国家寻找宝藏和服务苍生为己任,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和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地人引以为骄傲的文明之师和闻名遐尔的功勋地质队---这就是位于湖州市环渚路666号的浙江省地勘局旗下的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

   光荣绽放

  说起这个地质队,我们先要对其名称稍作交代。事实上,现今的这支队伍原本是由同驻湖州的两个地质队组成的: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和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前者原属地矿部管理;后者原名核工业华东地质局二六二大队,1996年11月从江西迁入湖州。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后,两支队伍先后划归浙江省地勘局管理。

  2003年2月,浙江省地勘局对同驻湖州仅一墙之隔的这两支队伍进行合并重组,保留编制,由一套班子统一管理。

  历史不仅是文化的基因,有时也会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之源。我们不妨先来简略地感受一下这支队伍合并之前所承载的光荣与梦想----

  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成立于1970年10月,成立不久,即为嘉兴地区地方煤窑提供了原煤资源,为扭转“北煤南运”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在浙北地区探明一处中型膨润土矿,为地方开发利用优质膨润土提供了资源保障。上世纪90年代,这支队伍还在湖州探明并开发了首座金矿床,结束了浙北地区不产黄金的历史,成为地矿部堆浸提金技术的示范基地,同时探明了银、黄铁矿等矿藏。几十年来,他们在浙北这片土地下先后发现了47种矿产,探明储量的矿种22个,并在地勘行业内率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核工业二六二大队1956年9月在江西省上饶建队,以后在江西省内转战多地、六迁队址。这是一支具有五十多年辉煌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功勋队伍,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原料“铀”就有一部分是这个队探明提交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支队伍曾创下铀矿找矿岁月“五个全国第一”的辉煌战绩,即提交铀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一,提交全国第一个铀矿资源基地,提交铀远景及工业储量全国第一的大型铀矿床,探明了中国最大的花岗岩铀矿床,探明了中国最大的工业储量粘土型铀矿,为我国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被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授予“功勋地质队”。

  大队离退休老同志金婚庆典

  谈到这个队当年在江西找铀的艰辛,记者在这个队采访的时候,几位已经退休的老地质队员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有关“七工区”的故事----

  核工业262大队1972年进驻江西宁都县黄陂镇雪塘村后,在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后为国家探明提交了各类铀矿床27个,他们用钢铁在坚硬的岩体打下的钻洞总进尺相当于钻透了154座珠穆朗玛峰。但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有的人积劳成疾,过早地倒在了赣南老区这块厚重的土地上。“七工区”就是在262大队原来驻地---江西宁都县黄陂镇雪塘村附近桃山一片埋葬地质先驱者的坟地。

  “‘七工区’的那些坟墓都是朝向大队部的。”谈起“七工区”,原大队党委书记钱尹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浑浊的老泪流在他苍老的脸庞上。他动情地说:“我们大队原来的生产单位建制一共有六个工区,后来随着死亡职工的增多,有人就说,大队的这块坟地也快要成为一个工区了,干脆就叫‘七工区’吧。打那以后,我们就把这片坟地称作‘七工区’。后来当有职工去世时,同事们就对他说,老伙计,你走好,你是到‘七工区’报到呢!后来我们职工都把死后能葬到‘七工区’当作自己的一种归宿。”据不完全统计,262大队仅在驻雪塘村的26年中,大概有100多名职工的忠魂永远留在了那里,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48岁。

  这是怎样的一种奉献啊!也许在现今的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奉献与牺牲有些悲壮,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却是这支队伍在那个年代为了尽快找到共和国急需的矿产资源而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EH4物探工作

夯实基业

  对于刚刚整合重组之后的队伍来说,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何况,这样的重组是在地勘行业尚未完全走出低谷的时候。

  “那几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为了让干部、职工们重新找回信心,看到队伍重组后的希望,也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希望,我们决意咬紧牙关拼搏一番。” 现任该队队长张军回忆说。

  张军是土生土长的“地质二代”。参加地质工作30多年来,他从地质队的最基层干起,干过找矿员、保卫干事……直到2013年5月被任命为队长。刚进天命之年的张军,因操劳过度,两鬓已出现白发,眼角也有了皱纹。

  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地质工作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张军介绍,当时,重组后的队领导班子在感到肩上担子沉重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大队后来居上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奋起直追,主动作为,靠自身的力量去图生存,谋发展。

  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这个队同样遭受侵袭。一不做,而不休。大队把困难看成机会,针对一部分职工对大队发展前景的疑虑、困惑以及职工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一些矛盾,大队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和谐发展思想大讨论”。

  “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讨论,打开了天窗,透亮了心扉,统一了目标,干部职工对政策更加明了,思想观念得以较快地转变,达到了明道理、清缘由、强观念、解矛盾的目的,大队的执行力得以提升,应对能力更加有效。”该队现任党委书记、副队长沈辉介绍说。

  在这个基础上,队领导班子主动加压,他们提出,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加快推进地勘经济的转型升级,真正做强做大地质勘查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施工勘测支柱产业,更好为地方服务,促进地质事业稳步发展。这个理念与思路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同与响应。

  从2010年起,这个队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查工作。他们大力引进技术力量,配备先进找矿设备,加快深部找矿步伐,在湖州地层深处找到铅、锌等多种金属矿藏。他们还发挥铀矿地质勘查的传统优势,组织离退休老专家,有针对性地对长期积累的铀矿地质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现已完成原有勘探铀矿原始资料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进入钻探验证工作阶段。

  同时,这支队伍在工程施工产业方面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京九铁路曾屋隧道的建成通车,开创了我国在浅埋特软围岩中进行隧道施工的先河;宁波市白溪水库引水工程隧洞9标被评为部优工程;钱塘江引水工程Ⅳ、Ⅶ标荣获杭州市建设工程“西湖杯”奖;川气东送等一大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建设工程顺利竣工。核电隧道施工成功进驻了浙江秦山、三门、江苏田湾、辽宁葫芦岛、福建福清、海南昌江等核电站市场,优良工程秦山核电站专用公路隧道受到中央领导的赞扬。

  该队一班人还从长计议,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和省局“和谐地勘”建设,将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和文明创建相结合,根据行业和单位特点,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了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

  该队还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从医疗、帮困扶贫、伤残抚恤等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建设着手,构建起和谐地勘的新平台。该队纪检书记、工会主席潘金华介绍,2009年,正是金融危机寒流笼罩的时候,这个队1598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补贴共计3654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工伤人员护理费标准由每月105元提高到800元。为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办理了湖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按照湖州市的标准,为 927名职工家属、226名遗孀发放了参保费,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问题。

  快速追赶,后来居上。这个队迅速成为浙北地区乃至浙江省一支实力雄厚的综合性的地质勘查队伍。从经济实力为例,2010年,该队实现经营总收入3.49亿元,连续3年经营总收入以16%的速度增长,利润以15%的速度提升,在职职工年均收入以12%的速度增长。

  职工文化月文艺汇演活动

蓄势跨越

  2013年5月,张军被正式任命为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队长。

  宋代杨万里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游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也许,这正是2013年张军为首的新一届队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临的形势----说白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肩负着将这个队从温饱带上跨越式发展轨道的重任。

  事实上,在新一届队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该队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推动全面改革与跨越式发展。该队副队长彭浮萍告诉记者, 2013年度,该队全年实现经营总产值5.13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经营总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16.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2.7%。2014年1-10月份,大队实现产值4.27亿元、经营收入3.72亿元,利润同比增长34.3%。

  那么,新一届队领导班子到底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

  秘诀之一:始终保持“地质立队”不动摇,紧紧抓住主导产业地质找矿不放手。同时,大力延伸产业和多种经营,不断做大做强地勘经济,增强单位经济实力。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该队注重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按照“轻重缓急、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着眼未来”的工作方针,保证金银、铅锌、萤石等重点矿种的资金投入。同时着眼于长远发展,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积极努力构建大地质工作格局。

  地质勘查主导产业获得喜人成果。浙江省安吉县地处浙江北部,地处国家级“钦杭成矿带”北东端,但从成矿理论和实践上来看,一直摘不掉资源贫乏、没有大矿的帽子。2012年6月,该队地调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安吉县鄣吴镇民乐村开展的萤石矿地质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提交了一个逾170万吨资源量的大型萤石矿床,平均品位达到57%,是近年来省内较为罕见的品位较富、形态简单的大型优质萤石矿;2014年6月,该队又在该县境内福镇蒲芦坞又找到一个大型萤石矿,初步估算萤石矿物量已达190余万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该队总工程师刘美善和地调院院长陈焕元告诉记者,蒲芦坞萤石矿的发现意义重大,一是新品种,是补充;二是对原有浙北无大矿理论的挑战;三是我队多年来重视地质工作,用心良苦地坚持走地质立队之路,坚定”地质立队”的信念不动摇的最好回报!浙江省地勘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刚在谈到该队实现找矿突破的原因时说:“运气和偶然是在前期地质队员们踏实工作中用潜心、静心、细心凝结出来的。正是大队一贯重视地质工作并且敢于投入,加上地调院同志们的辛勤努力,运气和成功才会相伴到来!”

  该队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取得突破。今年4月,大队首次与企业就合作勘探蒙古国矿产资源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项目位于蒙古国扎布汗省,矿区成矿特征明显,有良好的钨、钼找矿远景。

  近几年来,这个队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地方政府分忧解愁。比如,在获知国家六部委批复湖州市为全国地市级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后,该队在第一时间里研究出台了《大队服务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成立了以大队长为组长的“大队服务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主动发挥“地质资料资源、专业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资质、企业文化”等方面专业优势,围绕“七大体系建设、十大示范工程”,明确服务方向,细化在“地质技术、勘察测绘、建筑施工”方面的服务措施。特别是去年该大队成立了地灾应急处置、矿山事故应急排险、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和地学知识科普等四个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走上街头广场、走进学校社区,向市民宣传“五水共治”和防灾知识,回馈当地社会,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建筑施工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这个队充分发挥自身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传统优势,纵深推进核电领域产业。2009年,他们新辟海南昌江核电站和湖南桃花江核电两大主体工程。在被称为“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的湖南桃花江核电站,该队所属的核工业井巷建设公司承担了“开路先锋”,及时啃下了进场的要冲——洞冲里隧道,攻克了该隧道大断面、超浅埋、围岩差等施工难点,以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质保量打通了进场的道路,保证了国家重点核电项目的顺利进行。因为表现突出,该队在此项目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增的6000多万元的房建工程项目合同。在稳步拓展核电工程市场基础上,该队井巷公司还大力开发传统工程市场,中标了单体工程超亿元的施工项目——金丽温输气管道隧道工程F标段项目。同时紧紧抓住浙江省“五水共治”新机遇,主动发挥技术、资质优势,积极投身服务于省“五水共治”工作中。据该大队副队长、副书记彭秋波介绍,今年上半年,大队实施水利建设、水利勘察、河流整治、市政管线等工程项目共37个,签订合同超过亿元;完成约90条河段、250公里的河道清淤工作,有效的开拓了防洪、排涝、供水、治污等水利水电及市政工程市场。

  工勘测绘业跨越新高度。大队工程勘察院长期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大中型建设项目,服务区域遍及浙江的各个地市和江苏、安徽等省市,涉及工民建、交通、水利、通讯等行业。凭着良好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大队在湖州市勘查、测绘市场占有70-80%的份额。

  医疗服务和其它产业保持良性发展。大队职工门诊部主动对社会营业,工业园区近三万平方米大队房产常年保持高出租率,为地勘资金提供了有效补充。

  秘诀之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创新驱动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为地勘产业经济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该队专门出台了《大队创新平台建设及创新项目(课题)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全体职工积极创新。对于重要的创新项目,该队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战略。该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达成了共建隧道工程与地质灾害治理研究所的意向,与浙江海洋学院创新应用研究院签订了共同推进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科学研发的合作协议。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了该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开拓市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该队大力推进设备的更新换代,不断提升各项专业资质,引进了阿特拉斯双臂掘进凿岩台车、地质测绘数据管理系统、背包式岩芯钻机等先进装备、设备及软件,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高端攀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良好机制的驱动下,该队创新之花频结硕果。近两年来,该队岙山油库土石方项目《复杂环境大台阶精确延迟爆破技术及地震效应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提高沉降观测精度》获得核工业勘察设计优秀QC二等奖等等。

  秘诀之三:搅动思想,警醒头脑,寻找差距,找准方向,加快内部改革步伐,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和管理方式。

  为了荡涤一些干部职工“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保守意识,大队近两年多次组织人员赴省内外兄弟单位开展学习交流,在对比中警醒,比出差距,找对方向,取长补短。同时启动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

  一是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自2013年起,大队把工勘院原来实行的个人承包经营全部收回变为集体经营。当年便取得显著成效,年产值从往年一直徘徊在3000余万元一跃超过6000万元,利润和职工收入也大幅攀升。

  二是经营模式的改变。针对井巷公司经营过于集中造成的经营活力不足的问题,采取以“区域经营与项目联系相结合,行业经营与项目服务相结合,产业经营与项目施工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同时精简井巷公司机关人员,增强经营力量,提升经营活力。

  三是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对大队现有的地灾经营资源进行了整合,将井巷公司和开发公司分别经营的地质灾害治理施工业务、人员等资源统一归并到井巷公司集中管理经营,人、财、物、信息等市场资源要素形成合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发展趋势明显向好。

  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地质找矿领域。

  五是积极探索国有企业集团化改革。积极加强资质建设和品牌建设;减少队属单位管理层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理顺资质、经营资源及内部管理,探索以井巷公司为基础,建立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的可行性。

  目前,大队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经济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秘诀之四:以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地勘文化建设,打造单位软实力。

  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该队成功再创省级文明单位。2010年以来,大队成立了以队长、书记牵头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单位创建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了规范内部管理,2013年共梳理制度165项,修订和新立制度63项,从行为规范、机关管理、岗位责任、目标考核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制度体系,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建立和完善《文明创建工作手册》等各类基础台账。

  为了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有一个坚实基础,为文明创建提供必要的硬件建设,该队对大队机关场所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在办公楼制作固定宣传版面,建成走廊文化、文化知识宣传长廊;充实了图书阅览室的图书资料,设计改造大队队史陈列室;建立了职工道德讲堂、职工健身房、乒乓球室、职工食堂等文化生活娱乐场所,为职工提供了整洁、美观、新颖大方的学习、健身、用餐环境。

  2010年“七一”前夕,该队在核工业二六二大队的旧址——革命老区江西宁都黄陂的红土地上建起了一座一米成方、5米多高的大理石“地质先驱纪念碑”, 以纪念长眠在这里的100多位地质老前辈。以此为契机,大队相继开展了“创三优”、“大队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等活动,以文明学校为阵地,在全队职工中广泛开展弘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传统教育,以大队核心价值观“感恩、诚信、创新、责任”为抓手,以地质先驱纪念碑和队史队列室为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参观学习、演讲征文等特色活动,培育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为发挥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大队将全体职工作为参与对象、受众对象、组织对象,从2012年起将每年的9月定为“文化活动月”,至今持续开展了三届大队文化月活动。活动以“打造个性文化、突出人性文化、活跃常态文化”为总体思路,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谐文化五大模块,“理念识别、形象识别、行为识别”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大队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大队特色的地勘文化体系,为大队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大发展,建设先进的地勘文化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保障。文化活动月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以一条主线开展征文、演讲、金婚庆典、队史队情及员工行为规范竞赛、队歌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读书研讨会、践行核心价值观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通过大队内刊、网站、橱窗等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深广大职工对地勘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转变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大队始终坚持把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单位的重点工作来抓,并要求从制度上保障,机构上健全,目标上明确,措施上落实,精神上慰藉,情感上融通,倾情服务于全体职工。对于离退休人员,大队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工作制度》,24小时全天侯为离退休职工服务,每年大队领导带领慰问组上门对住湖离退休职工春节慰问,对分流在江西省的离退休人员,行程千余公里专程进行慰问。在情感的融通上,坚持“五必到”,离退休人员生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丧事必到,家中出事必到,思想发现问题必到。

  “只有将地勘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才能为地勘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软实力保障。”作为这个队地勘文化建设的设计者、领导者与实践者,张军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事实上,几年来,这个队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创新思维,锐意改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双轮驱动,有序地推进了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百强地质队”、“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浙江省心灵港湾工作坊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队属单位井巷公司还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的“五连冠”。

  “何似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今天的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祝愿,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支历经磨难也曾创造过无数辉煌与光荣的地勘队伍,能够继续以“三光荣”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吕永明、赵芸、黄偲、董婧、郑善喜、黄舒鸿等对本文亦有贡献)

  检修设备

南湖区举办“大地之翼”主题鸟类公益摄影展
  为向市民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林业厅
安吉: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享蓝天白云
  近日,在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水库,林业厅
瑞安“四高”举措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瑞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全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坚持把国土绿化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抓手、主战场,高站位、高标准、高效能、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2020年新造林面积16686亩,完成率达110.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