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秀水,见证赤子心——追记浙江省苍南县环保局副局长张秀明

23.11.2016  21:32

 

明山秀水,见证赤子心

——追记浙江省苍南县环保局副局长张秀明

 

生活中的张秀明。

 

刊发时间:2016-11-18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本报记者王琳琳 晏利扬

 

张局长走了?怎么可能!

2016年9月25日清晨,浙江省苍南县桃湖村原村支书张加齐的微信群,被一条消息“”开了,一则“环保局副局长张秀明去世”的消息在群里不断滚动。

张加齐懵了,前天下午,他还在县调解大厅的门口偶遇张秀明。骑着电动车的他,隔着老远跟自己打招呼,专门拐到路的这一侧来询问村里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建设进度。

同样的反应出现在了苍南县环保局局长苏中杰的身上。那天凌晨5点,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把他从睡梦中叫醒。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话挂断,苏中杰的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张秀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环保局副局长,苍南环境保护战线最得力的干将,在9月24日下乡考察生态满意度提升工作一整天后,于次日凌晨突发疾病猝死,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征途中。

工作比任何事都重要

52岁的张秀明,去世前最牵挂的就是苍南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简称生态满意度)。

生态满意度得分是苍南县创建省级生态县的“敲门砖”指标。浙江省规定,只有生态满意度得分达到全省平均分,才能创办省级生态县。过去几年,苍南县的生态创建工作卓有成效,已具有5个国家级生态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个市级生态乡镇,市级生态村更已高达292个,实现全县全覆盖。但是,苍南县的生态满意度得分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两年始终没有超过全省平均分。

熟悉张秀明的人都知道,平日里的他温文儒雅、和和气气,但面对工作,他始终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勤勉细致、兢兢业业是他一贯的作风。

9月24日,是个周六。早在周四,组织上就已确定由他带队前往邻县疗休养,然而临出发前,他却找来了下属黄定建,将带队工作交给了他。黄讶异地问他,前段时间这么累,好不容易有个机会休息调整,咋不去了?张秀明却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说,“有个活动,你们去吧。

那个让张秀明牵挂的活动,正是周六上午在钱库镇举行的生态满意度调查提升单车骑行活动。钱库镇在前段时间的模拟调查中得分落后,他想再到实地敦促一下。

周六一大早,不会开车的张秀明,叫上了自己的妻子王笑芹,早早出了门。活动结束,疲惫的张秀明也没说回家,而是让妻子开着车再去几个地方。那一天,他们去了龙港、望里、宜山、矾山,直到晚上六点多才回来。入夜,正在安睡的张秀明突然坐起,又迅即倒下。身旁的王笑芹赶忙做心肺复苏,然而张秀明却再也没有醒来。

斯人已去,音容宛留。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王笑芹锥心刺骨般难受,懊悔自己没有把丈夫前段时间喊累的话放在心上。为了生态满意度、垃圾分类以及G20杭州峰会这些事情,张秀明已经连续工作了80多天。

工作上的事情,爸爸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女儿张帆说。打开张秀明最后的公文包,记者发现,里面装得全是关于生态满意度的资料,几份调查表、满意度提升工作情况小结,还有几张夹在笔记本里的“模拟省生态环境满意度电话调查表”,纸上用笔圈出了几个落后乡镇的得分,恰恰是张秀明提出“要去转转”的那几个。

这么大个领导,咋一点架子也没

张秀明常“下去转”,这是他的一大特点。

在他手下干过的人都反映,跟着张局三天两头就要下基层,一去就是一整天。过去几年,他主抓生态村、生态镇创建,为了了解情况,把全县原有的36个乡镇776个行政村都走遍了,有的村甚至去了几十遍,每个旮旯他都熟悉,哪个村好哪个村差都了如指掌。

可以说,接地气、下基层,就是张秀明做工作的一大法宝。苍南县环保局原生态科科长项如芸说,“全县只要任职三年以上的村干部,张局基本都能叫出姓名。”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用服务意识与基层工作人员沟通。

灵溪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黄崇则对此体会深刻。灵溪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期间,工期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又多。但是,只要他打电话找张秀明签字,张秀明总是第一时间给他签字,方便工程建设。有时,赶上他开会或下乡,也总会在回到县城的第一时间跟黄崇则联系,主动前往其所在地签字。哪怕黄崇则说去找他,他也总是回答“不用不用,自己很快”。“他能这样做,非常难得。虽然是小事,但他把你放在心上。”黄崇则说。

张秀明放在心上的何止这些,在他心里,分量更重的是百姓。马站镇蒲壮所城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抗倭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村落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百姓生活的需要,古城需要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了让村民打消疑虑,理解并支持管网安装,张秀明一连二十几次前往村庄沟通解释相关情况,一遍遍耐心回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保障了管网的顺利安装。

张局长有个很大的本事,能讲五六种方言,跟老百姓沟通都用他们能听懂的话。”下属汤秀秀说。温州是个多方言地区,有瓯语、闽语、蛮话、畲客话、金乡话等,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全国之最,直到现在还有“相隔一盆草,说话不知道”的说法。而张秀明除了畲语不会讲,几乎温州当地的方言都会讲,每次下到基层,他都用方言跟老百姓对话,这样的技能很少人具有。

他不仅有能力沟通,而且极富耐心,跟老百姓说话就像拉家常,没有一点距离感。”张加齐说。张秀明习惯早到,有一次,他到桃湖村跟进生态村建设的情况,张加齐远远地看到张秀明正在路边跟老百姓热火朝天地聊,谈到高兴处两人还喜笑颜开。张加齐赶忙小跑过去,叫了一声“张局”。老百姓这才反应过来眼前的人原来是个领导,惊讶地说,这么大的官儿,咋一点架子也没有。

我是农民的孩子

怎么会有架子呢?张秀明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扎根的土壤、工作的初心。

1964年,张秀明出生于苍南县金乡镇湖里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兄弟姐妹七人中,排行老六。在张秀明大哥张秀根的记忆里,这个弟弟从小就异常懂事,放学后会主动地打草挑水,帮忙分担家务。1983年,张秀明通过干部招聘考上乡土壤普查调查员,工作勤快能干、踏实细致,当时就深受好评,后又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是农民的孩子,以前也放过牛,种过田。”即使当了干部,张秀明也深深知道,大树永远都不能离开扎根的土地,枝蔓扬得越高,根越要往泥土里扎。无论官到何职、身在何处,张秀明的心牢牢地扎在“百姓”二字上。

2006年,特大台风“桑美”侵袭浙江,也重创了苍南。得知消息后,那一夜,身在杭州开会的张秀明失眠了,往常巨大的“呼噜”声始终没有响起,辗转反侧。第二天,回到苍南的张秀明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赶到单位,接受抗台救灾工作组组长职务前往乡下救灾。整整两个月,张秀明吃住在村里的祠堂里,一边安排抗台救灾工作,一边挨家挨户上门进行安抚,连他的老家房子受风灾,房顶没了半间,也始终没有离开。在他的努力下,他所在的救灾点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信访案件。

只有心里装着百姓,百姓才会心里装着他。得知张秀明突然去世,苍南县许多乡镇干部、村居主任以及普通百姓都自发前往他的老家吊唁。乡镇干部彭瑞芬直到现在也不敢相信,那么阳光、随和、风趣、亲切的人说没就没了。中魁村村支书林言忍也总是哽咽,那个为中魁村尽心尽力打造省级生态村,提升村民收入一半以上的人永远地走了。

不久前,张秀明在开展“两学一做”微感言活动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近日,认真阅读了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着重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方向在哪里,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明确的要求。讲话中十次提到‘不忘初心’,八个方面阐释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具体任务和要求,这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进京赶考,考试还未结束,那就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心为民,一生坚守。张秀明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了他所说的话,为环保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天,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章松来、洪钦宝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最新公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排名显示,苍南县满意度得分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分,排名全省第47位,较2015年前移25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