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人力社保局“柜员制”提升行政服务窗口服务

30.10.2014  09:57
              龙泉市人力社保局承担着辖区各类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工作职能。截至目前,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5.45万人、3.2万人、4.07万人和1.67万人,窗口日均接待人数达550多。面对服务对象的快速增加,如何做到既方便群众又保证业务规范严谨是窗口服务面临的一大难题和挑战。市人力社保局积极探索,通过整合业务流程,“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柜办结”的柜员模式实现了窗口服务大提升。全方位的内控体系,编织了社保经办服务“安全网”,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自今年8月份推行“柜员制”模式以来,办事效率、业务准确率均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从2013年的97.5%提升到目前的98.9%。
  一.一站式服务,服务质量树“优”
  1.横向设置科室。由原来的以险种划分科室改为以业务流程来设置科室,由“条状设置”转为“横向设置”,形成“分段管理、分工负责、互相制衡”的局面,共设置了办公室、登记申报科、个帐管理科、审核结算科、待遇核发科、基金管理科、稽核科、城乡居民保险科8个科室。打破了原有的职能界限,由原来的多个窗口变为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结,有效减少了经办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合理地调整配置了经办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
  2.划分两大业务。将所有业务划分为一般性业务和特殊性业务两大类。一般性业务是指数据比较准确、风险级别较低的业务,所有柜员均可直接办理。特殊性业务是指业务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差错难以弥补的业务。这样即保证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特殊业务的办理质量,人员组合也更加优化,解决了原来各窗口“忙闲不均,浪费资源”的现象,参保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3.加强后台流转。推行一站式经办并非重回“专管员制”经办模式,为加强对社保业务经办的精准管理和风险管理,前台面向服务群众,后台承担复核、审批、监督等职责服务,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深受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无盲点复核,基金风险求“低”
  1.全面复核,防止漏网之鱼。市社保局以严谨的内控方式,建立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过程中纵横交错的监控体系。各科室之间业务授理、待遇核准、财务支付、业务稽核等各个环节分段把关、环环相扣。同时,科室内部的经办、复核、审批等环节,均分工负责,网格化管理,保障每笔业务都要专人复核,最大程度降低社保业务经办风险,有力保障基金安全。
  2.分级复核,确保权力制衡。按照业务的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复核加以内控,实现权力制衡。风险低的业务,由窗口初审与复审岗位交叉复核;风险等级较高的业务实行三级复核,即窗口人员初审复核、科室负责人复核确认、分管主任复核审批;对于高风险的业务则召集政策、业务、财务等业务骨干进行业务会审,杜绝业务经办环节的人为因素。
  三.全方位监控,内控稽核强“严”。
  1.把好稽核内审关。强化内部稽核工作职责,专设稽核科室,配备专职稽核工作人员,按规对社会保险费征收和待遇支付情况进行核查。定期对常规业务进行日常稽核、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稽核、各类经办业务全方位监控。制订完善了《龙泉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办法》等单位内控制度,有效防范了经办风险。
2.把好监督检查关。全面配合基金监督部门开展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工作,通过季度小查、半年中查、年度大查,结合基金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等方式,对经办机构的社保业务进行多次“地毯式”检查。此外,还主动邀请市审计局、医保社会监督员等人上门为单位内控搭脉会诊,有效堵控疑似风险环节,为社保基金的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