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加快帮扶中小企业脱困的建议

18.04.2020  18:42


一、复工复产时期我省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

1.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出现困难。受原材料供应及库存不足、关键零部件缺货断货、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够、国际航班停航等影响,部分供应链出现断链或停摆,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对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意大利、日本、韩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蔓延,国内对海外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依存度比较大的行业受到的冲击加大,芯片、关键元器件、半导体材料等已出现涨价迹象,沿着产业链上下游传导扩散,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调研发现,受到上游供应链断裂、复工复产防疫要求等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物资储备短缺的困境,34.2%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上游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2.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受订单“断崖式”下降、客源流失甚至断流等因素影响,经营收入来源骤降。同时为了防疫安全,企业需要为员工采购包括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资,为安置外地和本地受疫情影响员工支付额外费用,增加了生产经营负担,导致原本处于紧绷状态的资金链出现贫血甚至断裂。调研发现,47.4%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和融资困境,58.6%的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急需融资,32.6%的中小企业存在中长期贷款需求,29.1%的中小企业存在短期纾困资金扶持需求。

3.中小企业复产后产能恢复不快。在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逐步解决了员工返岗难问题,但复产率还不高,产能难以释放。一是外贸订单受国际疫情蔓延影响较大。部分国家对我省出境商品设置壁垒或限制,导致加工制造、外贸出口、物流运输等领域的中小企业订单骤降,甚至出现退单现象。大量国际性展销展会活动取消,中小企业获取新订单的难度加大。二是受“复工延期”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电子信息领域的电路板、手机组装等用工需求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房地产开发等行业领域不少中小企业仍处于停工状态或半开工状态。三是受防疫和隔离影响,中小企业生产线难以全员上岗,不少企业全面恢复产能仍有困难。调研显示,59.6%的企业认为员工复工率低是当前主要困难,46.8%的企业面临雇员减少的困境,45.7%的企业虽有订单但无法正常经营,59.4%的企业年度销售计划难以落实。

4.中小企业疫后经营负担重。一是员工工资、“五险一金”等刚性支出成本费用压力大。调研发现,10.2%的中小企业支付员工社保费用困难,25.4%的中小企业面临付薪压力,43.9%的中小企业面临人力成本急剧攀升。二是生产费用包括租金、用水、用电、用网、用气、通讯等费用支付压力大。调研数据显示,分别有39.8%、23.3%的中小企业面临租金成本和要素成本压力,14.8%的中小企业为降成本计划关停部分生产线。三是餐饮、旅游、娱乐、交通、教育培训等众多服务业行业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最明显,大量仍处于停业和半停业状态。调研发现,72.2%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预计存在营业收入下降,74.5%的服务业中小企业企业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二、帮扶中小企业快速渡过难关的对策建议

1.聚焦中小企业“复产率不高”问题,加快推进分区分级复工复产。一是抓紧梳理意大利、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重点疫区国家与我省相关的产业链配套清单,加快制定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元器件等产品的替代方案,防止部分产业链断裂或向其他国家转移。二是分地区、分产业梳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上下游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中小企业恢复产能,尤其是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大型企业等带动作用,通过供应链配套、供应链金融、产业链协作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产能问题。三是在纺织服装、化工化纤、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中小企业比较密集的行业领域,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订单支持,实现同步复工复产。

2.聚焦中小企业“短期融资贫血”问题,加快实施输血式的金融支持。一是抓住复工复产的时间窗口,尽快为保障就业、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提供“输血型”的金融支持,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新增阶段性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确保不出现中小企业大面积休克或死亡。二是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救助计划,发挥政策性银行保障性支撑作用,动员大型商业银行参与面向中小企业的低息贷款和无息贷款援助计划。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扩大应收账款抵押融资规模。建立政银企抽贷压贷会商机制,防止对中小企业盲目采取抽贷压贷等措施。三是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旅游、娱乐等行业中小企业以及拥有重点疫区雇员的中小企业的救助,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措施,提供优惠贷款和过渡性贷款等信贷扶持。

3.聚焦中小企业“产能恢复难”问题,强化对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精准扶持。一是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生产断档、订单断档、销路断档、收入断档等困难,实施“创后补救”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扶持专项基金,整合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各类资源,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二是实施企业社保费减免政策、应急转贷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券补助、缓缴住房公积金等全方位扶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加大政府对特定行业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和技改支持力度。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中小企业,给予“减税免费惠贷补贴”激励政策,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用络等费用部分减免的优惠政策。三是开展中小企业用工供需对接,加强低风险劳务输出地区与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协作。

4.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问题,实施“大数据+上云”帮扶。一是基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网平台,整合发改、财税、国土、经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中小企业数据,结合中小企业征信数据和商业平台的大数据,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潜力、征信、现金流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掌握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需求,针对性地给予征信、减税、降费、减租、续贷等政策扶持。二是加强行业数字资源共享,鼓励大型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免费开放服务外包、原材料采购、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等线上服务。三是开展中小企业上云培训、线上辅导,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加快中小数字化成长,增强中小企业数字能力、竞争力和生存韧性。

5.聚焦中小企业“防疫压力大”问题,强化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控的跟踪保障。一是针对中小企业复产后严防“聚集性疫情”的需求,按照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加强疫情防控和员工健康检查,做好口罩、红外线体温检测设备、消毒用品等防控物资保障,引导中小企业加强防疫和员工防护。二是组织基层疾病预防机构开展对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帮扶,由各地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园、小微企业园等进行“点对点”服务,强化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三是制定中小企业疫情防控技术规范、指引以及指南,强化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返工人员提供疫情咨询服务,切实防止中小企业出现疫情防控的死角和盲点。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首席专家 林汉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新型重点专业智库 刘淑春 辛金国 陈畴镛 傅啸 陈玮 屈兴龙。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056]阶段性成果)




疫情对我省制造业出口企业影响及应对建议
一、疫情影响下制造业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 1.上半年企业用工影响总体较大。调查发现,110家制造业出口企业用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比去年同期用工减少30%以上的企业占9.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