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 张家港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25.09.2015  19:42

  中国环境报记者范晓黎 韩东良 通讯员童朝霞 钱秋松

  今年65岁的徐育祥,是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常兴社区一位普通的村民。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这把年纪,一年收入还能有近9万元。

  根据规划,地处生态红线内的常兴社区的土地不允许用作工业用地,只能发展农业。社区转向思维,推行土地流转承包,通过租金、规模种植、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道路变清洁了,环境愈发美丽了,老百姓钱包鼓起来了。和徐育祥一样,在张家港,一大批普通民众和企业正在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红利。

  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说,张家港作为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致力打造生态家园,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也更有责任、有信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一些探索与实践。

  ■坚持制度创新,绿色元素成决策关键因素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张家港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在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方面,张家港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将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生态指标纳入年度镇(区)千分制考核体系,“绿色元素”成为科学决策考量的关键因素。

  在生态环境责任监督方面,张家港创新出台了《镇(区)党政主要领导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以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生态效益、群众评价为重点,对相关领导履职情况进行任中和离任审计。

  根据规定,凡发生严重破坏生态红线、造成恶性群体环境纠纷等情况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评先创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在市域规划上,张家港按照独具特色的“整体城市、一城四区”的总体框架,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模式、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在城镇建设上,则以“发展新市镇、繁荣新街道、建设新社区”为总体思路。

  “对张家港来说,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更是保障民生福祉提升的内在要求。”姚林荣说,“制度创新是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催生制度红利,公众和企业齐受益

  “常兴社区2013年人均收入约在2500元左右。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5000元左右。”常兴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志华说,实行土地现代化规模经营,能够在选种、育秧、耕作、用水施药上进行统一科学管理,不仅能有效保护环境,更能确保农产品绿色有机。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永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吴耀芳说,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就是做好环保,不仅要达“国标”,还要达“民标”,企业的转型升级,环保是先决条件。

  去年,永钢投资7亿元实施450平方米的2号烧结技改工程。这一项目已于今年5月竣工投运,烧结工序的排放浓度完全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粉尘近2500吨、二氧化硫约4000吨、氮氧化物近400吨。

  “严格的法规和各种政策,某种意义上是把我们企业‘逼’上了绿色之路。”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璇告诉记者,公司创立后,专门聘请环保专家设计建造NMP化学溶剂的回收装置。这些投入今天看来,让企业大大赚了一笔。仅NMP化学溶剂回收装置,就节省了75%的原料购置费用,年产生效益300万元左右。

  “压力越大,动力越强。”张家港市南丰镇副镇长朱子平说,虽然一些污染企业关停了,但是新进的环保型高科技企业又给地方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家港市市长朱立凡说,各项制度所带来的红利,不仅使得城市在生态方面越做越好,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

  ■释放制度红利,改善环境质量获支撑

  有了制度“撑腰”,近年来,张家港市先后否决或劝退各类工业污染项目600多个,其中包括投资上百亿的超大型项目。2011年以来,张家港关停淘汰落后企业460多家,置换土地两万多亩,70%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光学膜项目落户张家港,中间有一番曲折。当时,国内多个地方给出优厚条件,公司最终还是选择了张家港,双方从洽谈到签约前后也就4个多小时。”江苏康得斯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行政中心总经理张伟说,环境极佳,服务到位,就是张家港的魅力。

  张家港充分利用沙洲湖科创园、城北科教新城等载体,推进人才项目与本土企业嫁接融合,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博士人数突破1000名。此外,每年新增超亿元科技型企业20家左右。

  这几年,张家港关停小火电等高污高排低效企业513家。创新实施分布式能源、合同能源管理、屋顶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方案,城区建成全国县级市第一个清洁能源使用区。全市钢铁、电力行业脱硫除尘脱硝治理基本完成。

  通过努力,全市122家重点水污染企业提标升级改造和81家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全面完成,钢铁、印染行业中水回用率达80%和30%。

  同时,张家港市对农村生活污水分别采取接管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建设微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等方式,确保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张家港始终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目前,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PM2.5浓度持续下降。环境信访处理率、结案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