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以生态底色绘就绿色长廊 建设生态岸线12.7公里

27.04.2021  16:04

截至2020年底,乐清市遵循尊重自然、统筹兼顾、重点优先、经济可行的原则,加快推进岸线的生态修复,共建设生态岸线12.7公里。

海岸带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既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关系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自然岸线已经上升为与草原、湿地和森林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生态空间和自然资源,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原省海洋与渔业局印发了浙江省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下达乐清市12.35公里的生态岸线修复任务,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按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规范工程建设、资金有效使用等规范性工作,当时,乐清市出台专题会议纪要,明确了工程责任主体为当地乡镇(街道);优化了立项审批、400万以内的投资由行业主管部门立项、超出400万的按原有程序立项;简化了工作流程,将整个工作分为互花米草除治、滩面整治、绿化种植三个阶段,同时对于投资400万以内的单个合同,授权乡镇招投标平台实施,该纪要还规定了工程变更、项目验收等相关事项。

生态岸线的修复,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红树林种植。该市的红树林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现在的雁荡西门岛还保留着约5亩的红树林种群,但长势良莠不齐,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种植是群众的自发行为,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自省自然资源厅下达建设任务以来,乐清市的生态岸线修复,着眼于该市为国内最北端红树林种植临界点的特殊性,邀请省内权威机构,对谋划种植区域做好起底调查、外业勘测等前期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施工图,对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工程规模、修复方案、施工布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多个环节做了科学的论证,以确保生态修复的最佳效果。

乐清湾浅海滩涂广阔、滩涂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贝类生产基地,乐清的滩涂养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该市126公里的大陆岸线中,近60%的岸段为养殖区。而红树林的种植规划区,与该市的浅滩养殖区基本是重叠的,按照省厅生态岸线修复工作的要求,红树林种植区原则上实行退养还林、成片种植,考虑到养殖实际情况,该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兼顾种植养殖,走出了一条新颖的种植模式,即耦合技术种植,就是在经济效益好的养殖区域,采用科学整合原有的养殖塘、加宽塘埂,养殖塘内农户继续养殖,红树林则种植在加宽的塘埂上面,形成了“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的种植模式,并得到了省自然资源厅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特别是清江河口两岸8公里多的种植模式,全部采用该技术种植。

通过岸线生态整治修复,构建水净岸洁、生态和谐、文景共荣“美丽海岸线”,提升群众获得感、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城市奠定基础,促进蓝色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乐清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