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局创新现代农业产业统计制度助推绿色生态发展

19.07.2016  18:38

  为加快探索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丽水市把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作为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精准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丽水市积极创新现代农业产业统计制度,通过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内涵、科学分析现行农业统计短板、科学界定行业分类、科学监测现代农业产业贡献,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统计监测。 

   一、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内涵。 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可见,现代农业不仅要反映科技的带动作用,更要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国家原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分为三个领域来表述: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二、科学分析现行农业统计短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丰富,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特别是现代农业从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现行的农业统计制度有着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以村为单位的全面统计报表,难以反映农业发展新业态,特别是现行农业统计制度对象局限于农林牧渔业,统计范围明显偏小,难以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全貌,难以满足各级政府管理、决策的需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统计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融合加快的现实要求,是国际上产业统计体系科学化发展的通行做法和必然趋势,也是用现代工具精准研究传统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拓展的实际需要。 

   三、科学界定行业分类。 根据现代农业的内涵,现代农业产业统计的对象应该涵盖一、二、三产的农业全产业链行业,统计对象为所有的涉及现代农业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客观全面、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强等统计原则,我们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为基础,对符合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特征的有关活动进行再梳理,梳理出符合该行业分类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10个门类,42个大类,244个行业小类,包含了第一产业的全部、第二产业的化肥、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等、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专业市场、金融等全部涉农行业。确定以总产出和增加值为核心测算指标。 

   四、科学监测现代农业产业贡献。 现代农业产业核算采用国家统计局派生性产业普遍使用的核算方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分两级核算分类,第一级分类按照活动特点分为农林牧渔业(即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制造业、现代农业批零住餐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第二级分类是在第一级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划分为244个行业小类。丽水市以国民经济核算专业年度数据为基础,分别测算出2013年、2014年丽水市现代农业产业增加值为172.6亿元、160.1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6.2%、16.4%,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通过现代农业产业统计制度的建立实施,能够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反映丽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规模、水平、趋势,客观评价现代农业的工作成效以及党委政府的政策效果,科学总结评价农业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弄清农村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更加精准地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更加及时有效地调整、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加有力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