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今日起推出浙江生态日系列报道

22.06.2016  23:41

         

编者按:

  今年6月30日,是第六个浙江生态日。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诞生地的浙江省,继往开来,走上了一条建设全面小康标杆省份的美丽之路。今年4月,环境保护部与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浙江省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率先建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生态文化繁荣、体制机制完备的美丽中国示范区。

始终奋斗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第一线的浙江省各级环保部门,在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统领下,结合打造“五水共治”升级版、打造环境执法最严省份、共建美丽浙江等工作实践,正以务实行动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大步迈向生态文明。

   

  深入开展 “五气共治” 、“五水共治

  杭州:城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初夏,杭州市西湖的苏堤白堤花柳夹岸,两边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蓝天白云,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人们在被眼前景色惊叹之余,更感心旷神怡。

  去年以来,杭州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两美浙江”示范区目标指导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 “五气共治”“五水共治”。

  ■ 治气敢啃“硬骨头

  2015年的365天中,杭州有242天属于空气优良天。今年1~5月,市区PM2.5平均浓度61.5 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同比下降7%;与2014年同比下降14.6%;与2013年同比下降19%。一年年的数据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

  这些成果都得益于全市在“五气共治”方面的努力。2014年以来,杭州市坚持“四最”标准,追求“极致治理”,强势推进“五气共治”(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啃下了一批“硬骨头”,治气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杭州市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 三无 ”城市,这在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全市燃煤火电机组“清零

  杭州市自加压力加速淘汰和治理大、中、小燃煤锅炉,对热电企业、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废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的时间节点。完成了萧山电厂、半山电厂燃煤机组关停,实现全市燃煤火电机组“清零”;在2015年淘汰3225台燃料小锅炉的基础上,到今年6月份前将继续淘汰600台;关停10蒸吨/小时以上工业燃煤锅炉8台,完成清洁化改造35台。

  杭州市环保部门努力以最高标准把燃煤治气工作做到极致,得到环境保护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认为杭州经验值得全国借鉴。今年将全面治理燃煤烟气,开展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含导热油炉)的淘汰或清洁化改造,完成集中供热热电企业尾气提标改造。

   工业废气治理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整治前的半山和北大桥地区是杭州市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化工、冶炼、制药、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高度集聚。通过先后两轮的半山和北大桥综合整治,杭钢半山基地关停、约600家企业关停搬迁,这样集中式的连片关停污染企业,在杭州市的环境保护史上尚属首次。

  今年全市将继续大力整治挥发性有机物,计划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3000吨以上,1~4月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企业106家,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1000吨。

   组合重拳” 强力推进车船尾气治理

  根据杭州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PM2.5本地来源中:机动车对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贡献占28.0%。

  因此,全市采取了实行机动车增量控制、加强车辆源头管理、实施限行禁行措施,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督促市区储油库落实油气回收、推进公交车清洁化等“组合重拳”、率先探索设立环西湖景区“低排放区”,强力推进治理车船尾气治理。

  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22.66万辆,淘汰总量居全省首位,今年4月1日起,又在全市实施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

   多管齐下强力推进扬尘灰气治理

  今年第一季度,杭州市共督查抽查在建工程项目数2862个,签发限期整改通知书2039份,签发停工通知单108份,公示不良行为企业70家,责任人420人次。同时,利用物联网管理应用平台加强监督管理,截至4月底,累计1046个工地已安装工地可视化管理系统并接入监管平台,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加快混凝土搅拌站改造,截至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完成绿色改造并通过验收80家,计划6月底前完成全市(含区县)所有119家混凝土搅拌站绿色改造,全年至少减少2250吨的粉料颗粒物飘向大气中。

  在餐饮排气治理方面,强力推进餐饮排气治理

  杭州市区PM2.5本地来源中,餐饮油烟贡献占5%左右。2010年以来,上城区结合区域特点,以辖区内敏感饮食业及规模较大的宾馆服务行业为重点,积极探索油烟污染的监管新模式,推广餐饮业油烟防治污染设施在线监控技术。2015年底,上城区开始升级打造油烟在线监测2.0版本,即对餐饮企业的油烟从定性的监控到定量的监测,现已对全区三星级以上宾馆25家餐饮企业进行了试点安装,累计在162家餐饮企业实施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有效控制了油烟带来的大气污染。

  ■ 治水重在谋新篇

  2013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其中治理污水成为重中之重。去年以来,杭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水零直排”工程。

  在全市纳入监测的1845条河道中,优于Ⅴ类水质比例同比上升25%,市控以上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10.6%。钱塘江成为全省八大流域中第一条率先全线达到Ⅲ类的河流,西部四县(市)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

  采用截流沟、渠、井、闸、生态床等方法进行排污口整治,消灭排污口近8000个,整治沟渠、池塘1196个,七格污水处理厂进水量

  每天增加10万吨,作为全市河道晴雨表的运河出境断面较上年全面改善。创新“河长制”杭州模式,采取智慧治水、“政企民”线上线下联动、媒体深度监督等,推动全城全域全民治水。

  今年,全市围绕清、挖、截、治、建、管、民七项重点工作,深化落实好治水举措,累计要完成清淤方量103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开展了“治水一号”联合执法督导行动,严查各类涉水问题。

  富阳造纸企业从237家关停到112家,吨纸耗水由过去20余吨降到现在8吨,产品从过去低端白板纸发展到现在的高端药用食用等纸品;建德化工从42家关停到15家,且全部入园;萧山印染吨布耗水量下降25%。全市完成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污染整治558家、关停400家。

  老百姓从心底里感受到“五水共治”带来的环境新变化。几年前,和睦港还是杭州市一条出名的“黑臭河”,附近居民路过时,都要捏着鼻子走,到了夏天甚至被熏得连门都不敢开。和睦港治理后,沿河居民纷纷点赞。九堡蚕桑社区的丁大伯居住在河边大半辈子了,他经历了和睦港的前后变化,丁大伯笑着说:“小时候清澈的和睦港慢慢回来了。”据介绍,目前和睦港干、支流水环境大为改观,基本消除黑臭,水质稳步提升。和睦港流域(江干段)两岸水清岸秀,让附近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治水治来的实惠。

  为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杭州市创新举措,在今年的环境日活动中,组织全市初中、小学生统一观看由全国知名环境教育专家开设的环保公开课。公开课通过初识身边水、水与文化缘、水问题由来、水污染来了和节约水行动等五部分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授了课程,并借助环保实验、环保游戏等方式点燃学生们的热情,启发他们从自身做起,爱护水资源。从今年起,以后每年的“6·5”环境日前后,杭州市都将组织学生们听一堂环保公开课。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

   

   

   

  温州:全面治理攻坚进行时

   

  正以大步迈入“十三五”的温州市,在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决心下,在行业整治自我加压的力度中,在公众参与环保的目光里,正在进行一次美丽的蜕变。

  随着近年来全市积极开展清洁土壤行动,从源头防治、监测监控、治理修复多角度入手,扎实推进工业企业用地污染防治工作,温州市区开始向公众展示出这片热土的新面貌。

  垃圾河不见了,黑臭河基本消除,在“五水共治”的升级版中,全市河网水质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明显下降。下河游泳的温州市民渐渐多了起来。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六大行动”的深入推进,换来了2015全年312天的好空气,PM2.5降幅位居全省前列。老百姓手机相册里的蓝天,渐渐多了起来。

  ■ 环境执法:百日攻坚 紧盯不放

  浙江卫视《今日聚焦》记者汪晓珺几天前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条微信:环境执法,需要身手敏捷、十八般武艺都会才行。配图是一张温州市环境执法人员登高翻墙的图片。

  就在这堵墙的背后,藏匿着一家涂饰加工厂,常年大门紧闭,老板员工警惕性非常高,生产作业极其隐蔽。经过鹿城区环境监察大队多日的排摸调查,终于摸清了生产规律。正欲实施现场抓捕之时,执法人员得知《今日聚焦》栏目也在温州市进行暗访,便邀请栏目记者一道,去往企业现场。当时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未运行,执法人员在废弃物堆中发现该企业的排污管连接到雨水管直排,区环境监测站在现场采集水样中发现,重金属锌、铜、镍含量分别超标40.2倍、3.6倍和16.8倍,对环境的危害程度难以用数据计量。企业负责人随即被鹿城警方带走,做进一步调查。

  对于这次主动出击邀请媒体协同查案,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卢春中在微信里连点了三个赞。

  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温州环境执法人员“五加二”“白加黑”连轴转,那身浅蓝制服和臂膀上的袖章,几乎没有脱下来过。市县“一把手”全部率队披挂上阵,深入企业一线,势将非法污染源连根拔起,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极大震慑力。

  自4月25日全省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温州环保系统联络”微信群,就被各个县市区的执法信息“刷屏”了。到5月底的短短30几天里,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52万人次,检查污染源点位4694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67件,罚款223.6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7件,行政拘留5人,刑事拘留32人,取缔关停违法企业380家。其中,查处案件数、移送公安案件数和取缔关停违法企业家数均列全省第一,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旧保持最严厉的“温州力度”。

  ■ 行业整治: 有的放矢 重拳出击

  5 月19日上午,龙湾区永兴工业园里,执法队伍有序,工程挖机轰鸣,围观的人群中,有叹息不解,更多的,则是拍掌叫好。

  此时,龙湾区环保局正联合永兴街道、公安、电力等部门,对片区内7家信访投诉集中的阀门铸造工厂进行打击取缔,当场捣毁了工厂内的中频炉、沙模搅拌器等设备。

  像永兴工业区这样工业区和住宅区混杂的区域,是温州市场经济萌芽时期“家庭小作坊”的剪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区的扩大和居民的聚集,工业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保卫水、气环境,成了温州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期间,温州市环保部门根据省环保厅的统一部署,进行了一次针对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合成革等六大重污染行业,涉及千余家企业的整治提升行动,收效显著。“十三五”开局之年,温州市自我加压、重拳出击,制定全市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3年行动计划。此次行动将整治范围扩大至金属表面处理、线路板、皮革后处理、铸造、卤制品等七大行业,更加注重结合温州本地实际。

  温州工业,将用3年时间,再次实现华丽转身。

  温州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汪红所的手上有一张长长的名单,经过前期排查,目前温州市各县市区掌握的行业内重点企业共有1500余家,大部分企业污染重、能耗高、档次低,“低小散”的现象非常突出。“关停淘汰一批、集聚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前期的排查,首先是要将这些企业分门别类、区别整治。”汪红所解释说,各区县政府在确定企业“三个一批”的名单之后,针对性更强,整治打击力度更集中。此外,时间节点也相当明确,今年12月31日前,所有列入关停淘汰名单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除拟入园和集聚生产企业外,列入原地规范提升名单的企业按统一的整治提升验收标准基本完成整治任务。明年6月30日前,所有列入原地规范提升和集聚生产名单的企业按统一的整治提升验收标准完成整治任务,逾期未达到整治要求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业、关闭。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拟入园生产的企业搬迁入园生产,逾期未入园的依法责令停业、关闭。

  “三年计划”执行之初,瑞安塘下的电泳涂装加工行业整治,走在了前列。针对企业布点分散、规模小、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低下、污染严重、处理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塘下镇政府牵头,对现有加工户进行集中整治:关停非法加工厂,允许通过自愿组合成瑞安市联诚五金饰品有限公司和瑞安市东钛金属工艺有限公司两家电泳加工企业,分别选址于具备废水截污纳管条件的罗凤办事处花园村标准厂房和海安办事处镇东村标准厂房。新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产能提升、生产规范、污染物处理设施齐全,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增长。

  这一集聚示范点,将成为指导今后其他区县整治的样板。

  ■ 公众参与:众人拾柴 另辟新径

  今年,温州市环保局继续着力于打造“公众环保”,不断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及时受理、调查、处置、反馈群众意见来保障公众环保权益,通过市民监督团、环保公益创投行动引导民间组织活动,通过“环保小卫士”、“江湖大会”、市民开放日等公众参与活动拓展渠道,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公众参与环保治理经验。

  今年市环保局将邀请公众参与并监督环境执法、整治验收、环评审批等活动。“营造环保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很重要,市环保局要在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持续打造公众环保品牌。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美丽温州。”温州市环保局局长郑建忠这样说。

  就在“公众环保”的积极推进下,瓯海区环保局悄然出现了一支神秘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民间信息收集队,有效解决了执法取证难度日渐加大与执法力量匹配不足的矛盾。

  这支来自不同行业的环保热心人士组成的队伍,主要负责非法窝点、重污染企业的线索搜集、调查蹲守等工作。平时由指定的联络员与信息收集员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培训。为调动队员的积极性,瓯海区环保局还将信息收集工作与有奖举报制度挂钩。根据瓯海区环保局下发的《瓯海区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凡举报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经环保部门调查核实的,最高奖励可达1万元。根据统计显示,一季度瓯海区环保局共移送公安案件8件、公安刑拘19人次、行政拘留1人次,取保13人次。3月初信息搜查队正式成立之后,当月的刑拘人数就达到16人,创单月历史新高。这支以环境违法犯罪为核心打击对象的信息收集队,已让人们初见公众监督震慑力。

  以“促进政府工作、解决百姓困难”为宗旨的温州市民监督团一直是温州市本土颇具影响力的民间团体。今年,温州市环保局将监督团环保分团进行重组,吸收一批关注民生、关注环保,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市民加入队伍,多次组织开展了市民监督团参与百日环保执法活动,直击重点工程推进,直面民生环境矛盾。此外,温州市环保局还积极扶持各类民间环保公益团体,组织开展了环保公益创投行动,为30个优秀的环保公益项目提供近30万元资金补助,引导环保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助力“美丽温州”建设。

    (温州市环境保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