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品流通市场运行主要特点及对策建议

28.01.2016  16:32

2015年,温州市商贸流通业运行稳中向好。据统计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4.38亿元,同比增长11.0%,完成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53.53亿元,增长11.9%,增幅居全省第2位。

一、2015年温州商品流通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稳中向好

2015年,温州市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下,商品零售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各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累计增速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上半年增长9.7%、前三季度增长9.4%、全年增长11.0%。

从消费热点看,一是汽车消费保持平稳增长。1-12月全市汽车类零售额423.66亿元,增长11.3%,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44.4%,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0个百分点。二是鞋服类增势良好。得益于部分鞋服企业电子商务业务的增长拉动,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三是智能手机销售旺盛。在智能手机火爆销售的带动下,通讯器材类增长64.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6.3个百分点。四是金银珠宝类受大众追捧。全年金银珠宝类销售37.09亿元,增长47.6%。五是生活饮食用品类保持较快增长。粮油及食品类增长31.3%,日用品类增长18.2%。

(二)住餐消费实现恢复性回升

1-12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74.87亿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一是餐饮消费较快增长。人们外出聚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特色酒店、品牌休闲餐饮等发展较快,1-12月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3.68亿元,增长9.7%,增速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二是住宿业速度由负转正。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1.19亿元,增速由上年的下降0.5%,转为增长1.9%。

(三)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复苏明显

1-12月,10类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1124.75亿元,增速由上年的下降3.9%,转为增长9.0%。其中,金属材料类销售额454.14亿,由上年的下降5.4%,转为增长7.9%;化工材料及制品类销售额151.88亿元,由上年的下降11.0%,转为增长5.6%;木材及制品类销售额14.75亿元,由上年的下降25.6%,转为增长1.4%;另外,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棉麻类也呈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4.6%、14.4%、17.8%,复苏迹象明显。

(四)网上零售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1-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37.45亿元,同比增长60.7%,增幅比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高48.8个百分点。网络零售占限上批零业消费品零售额的4.2%,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另据省商务厅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温州实现网络成交额(包括工业、商贸等单位的零售、批发业务)893.55亿元,同比增长50.3%。网络成交额占全省比重为11.7%,居全省第3位。

二、支撑温州市商贸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十二五”期间,温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接近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1%。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得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汽车、金银珠宝、住宅等为代表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为消费品市场的平稳较快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旅游休闲产业迅速发展,带动相关商贸业增长。近年来温州市加大对旅游休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部分旅游景区的环境得以改善,农家乐得以蓬勃兴起,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业的发展,为全市商贸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681.5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6.77%。实现旅游总收入804.53亿人民币,增长18.14%。

(三)物价指数稳中略升,提升居民消费信心。2015年,反映物价变化情况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走势呈现小幅上涨状态,从一季度的100.1,到上半年的100.3,到前三季度的100.4,至全年的100.7。稳中略升的物价提升了居民的消费预期信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稳定。另外,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小幅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食品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

三、促进温州市商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展业。温州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时尚之都,虽然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旅游经济总量远低于省内杭州、宁波几大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匹配,同时经济商务活动也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一是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来消费,促进住宿、餐饮、零售业发展;二是要加快会展业发展。举办各类产品推介会、营销会和订货会,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带动本地消费水平。

(二)加快改造提升专业市场。首先,通过新建、整合、搬迁、关停的工作途径,逐步引导主城区专业市场向城市外圈转移,推进市场集群建设。其次,完善市场整体配套功能。完善仓储、货运代理、物流配送、交通运输等各类配套设施服务。促进专业市场与各类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的融合互动发展。再次,健全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市场准入与运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经营户的管理和教育,坚决打击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三)鼓励工业企业分离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前温州市有许多工业企业直接在网络上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商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网络零售指标上,以工业为主的瑞安市已经超越以商贸业为主的鹿城区,稳居全市第1位。从商务部门通过“爬虫技术”抓取的大单位情况看,温州市网络营业额超1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比比皆是。按目前国家统计制度,这些没成立单独法人或单独产业活动单位的网络营业额无法计入贸易业统计,只能在工业销售产值中体现。因此,建议下一步商务部门要做好工业企业分离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工作,壮大商贸业单位数,确保大部分电子商务成交额能有效纳入第三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