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加快专业市场改造提升 确保商贸经济稳步发展

03.06.2015  16:31

  商品交易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商品交易市场是促进商贸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温州专业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90年代的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与传统轻工业集聚相呼应的鞋业、服装、建材、玩具、礼品等较为成熟的特色商品交易市场,曾一度闻名全国。近年来,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提升趋缓,2014年温州市78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46.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幅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从2002年的33.1%,下降为2014年的14.9%。总之,当前温州市专业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辐射力不强、市场规模远低于杭州和宁波,与绍兴、金华、嘉兴的差距继续拉大,制约其改造发展的因素诸多,如土地空间、政府引导和管理体制等等,值得政府和有关部门关注与思考。 

   一、温州亿元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1.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14年末,温州市亿元市场78家,市场营业面积146.18万平方米,摊位总数3.86万个,与2007年相比,市场数量增加了13家,市场营业面积增长37.5%,摊位总数增长15.3%。从经营方式看,以批发为主42个,以零售为主36个。从经营环境看,封闭式市场55个,开放式市场13个,其他10个。     

  2.以专业市场为主。2014年,在亿元市场中,专业市场62个,占79.5%;综合贸易市场16个,占20.5%。综合贸易市场中,农产品综合市场14个,占87.5%。专业性市场以经营农产品、生产资料、纺织服装鞋帽三类专业市场为主,分别达到16个、10个和10个。市场经营商品门类齐全,涵盖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以及工业原材料等商品,从成交额构成来看,其中农产品类245亿,比重28.9%; 纺织服装鞋帽类成交额183亿,比重21.6%;金属材料类100亿,比重11.8%;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类108亿,比重12.8%;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类39亿, 比重4.6%。 

  3.市场逐渐向集聚化发展。2014年,在亿元市场中,年成交额超十亿元的专业市场有21个,年成交额647.26亿元,占76.4%,与2007年相比,市场个数增加了5个,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2014年,成交额居温州市前十位的亿元市场实现总成交额459.3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比同期亿元市场高6.2个百分点。 

  4.超七成集中三区两市。三区两市经济较为发达,各类市场比较集中。2014年,在亿元市场中,三区两市拥有的亿元市场57个、年成交额668.39亿元,分别占温州市的73.1%和78.9%。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从温州情况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在温州市商贸经济中份额迅速下降。近年来,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改革提升较为缓慢,外贸、专卖场、网上市场以及超市等其他经营方式迅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在商贸经济中份额迅速下降。2002年至2014年12年间,温州市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年均增长7.6%,比同期全社会批零业销售总额年均增速低7.4个百分点。温州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占全社会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从2002年的33.1%,下降为2014年的14.9%。 

  2.从浙江省范围看,温州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偏小,成交额占浙江省份额逐年下降。虽然近年来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浙江省市场比较,差距明显拉大。2014年,温州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占浙江省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总量的10.2%,但年成交额仅占浙江省的5.5%。年成交份额比重与2010年相比,下降0.7个百分点。从亿元市场年成交额来看,2014年温州仅为846.91亿元,是杭州的23.5%,宁波的27.5%、绍兴的34.4%。 

     

   2014 年浙江省及 11 个城市亿元市场情况  

     

   

市场数量(个) 

年成交额(亿元) 

位次 

浙江省 

766 

15524.97 

   

杭州 

184 

3597.07 

宁波 

137 

3080.61 

温州 

78 

846.91 

嘉兴 

64 

1372.97 

湖州 

44 

601.69 

绍兴 

49 

2463.86 

金华 

55 

2039.55 

衢州 

23 

280.20 

舟山 

13 

169.25 

10 

台州 

102 

905.31 

丽水 

17 

167.5 

11 

     

  与省内其他几大主要城市相比,温州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偏小,对商贸市场发展的拉力作用偏低。2014年,浙江省成交额超十亿元的市场达245个,超百亿元的市场29个。温州市目前超百亿元的市场仅有一家——瑞安商贸城,2014年成交额107.61亿元。其余市场年成交额均在60亿元以下。其中,50~60亿元2家,30~50亿元6家,10~30亿元12家,10亿元以下57家。 

  3.从市场自身看,电商化水平不高,辐射能力偏弱。当前温州市专业市场主要以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为主要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化建设明显滞后,专业市场尚未成为本地企业对外电商活动的重要商品展示窗口。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显示,2014年,温州市455家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中,网上市场27家,比重为5.9%,实现网上交易额94.70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1110.32亿元的8.5%。78家亿元市场中,自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仅有2个,在亿元市场中参与网络交易的成交额为33.95亿元,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比重仅为4%。市场辐射能力偏弱。调研显示,市场内经营户品牌意识普遍淡薄。市场会展产业发展滞后,对外展示能力较低,市场客户以本地企业为主。 

  4.从支撑要素看,土地资源紧张、物流产业化水平低,直接制约市场改造提升。近年来,温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有所发展,许多市场告别了马路市场,迁入室内,经营环境得以改善, 但总体市场改造提升缓慢。2014年,温州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平均营业面积1.87万平方米,远低于浙江省3.94万平方米的平均水平。如温州商贸城地处鹿城区西部,由于城市的扩张,逐渐陷入城市中心,周边环境和交通非常拥挤,商城扩张用地紧张,改造提升相当困难。很多商品交易市场,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总体上给人以经营档次不高的印象。物流产业支撑不力。当前温州市物流产业化水平低下,物流平台建设滞后,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小散乱特征突出,整个物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从事货代运输、仓储等业务活动,难以满足专业市场提升发展的需求。温州商贸城、浙南鞋料市场等经营户反映没有配套的仓储基地和物流中心,商品物流成本较高。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1.加快市场改造提升步伐,推进商贸市场集聚化发展。一直以来,温州市建设用地十分紧缺,因此市场改造提升很困难,在市场规划方面有所欠缺。首先,要避免同质市场重复建设,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益。如,温州市现有浙南鞋料市场、信泰皮革鞋料市场、川耕鞋料市场等,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其次,加快市场改造提升步伐。通过新建、整合、搬迁、关停的工作途径,逐步引导主城区专业市场向城市外圈转移,推进市场集群建设。再次,完善市场整体配套功能。完善仓储、货运代理、物流配送、交通运输等各类配套设施服务。促进专业市场与各类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园区的融合互动发展。   

  2.健温州市场监督机制,提高市场管理水平。首 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准入与运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经营户的管理和教育,坚决打击和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其次,要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指导生产、调节消费的信息功能,成为生 产者与消费者、经营户之间的桥梁,避免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质量不高带来的损失,从而进一步繁荣市场。 

  3.大力推进市场电商化建设,提高市场对外辐射力。首 先,大力推进各专业市场信息化管理和市场电子商务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管理现代化。鼓励有条件的市场建立集电子认证证书应用、网上成交、电子银行结算为一体的网络交易平台,为经营户提供网上商品展示和线上交易平台,实现在线洽谈和网上签约,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成为企业电商交易的商品展示重 要平台。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美誉度。打响温州“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纽扣之都”、“中国玩具之都”、“中国泵阀之都”、“中国拉链之都”的城市品牌,加强市场形象建设,鼓励市场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品牌。充分利用温州人资源和温州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以专业市场为支点,引导专业市场向外拓展。举办国际 性、全国性、区域性的商品展销会,为市场拓展提供有力的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到境外开设分市场和产品配送中心,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构筑由内向外的营销网络和连锁式市场网络,提升市场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