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绿”扮靓国际品质潮城

22.03.2021  17:3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行走在海宁的大街小巷,高低错落的绿植、郁郁葱葱的香樟、艳丽缤纷的鲜花……望去,满眼都是充满生机的绿意。前脚才出家门,后脚就到了公园,“五分钟公园圈”已经走进人们的品质生活。这背后是海宁过去十年新增了十万亩的绿化。

  “海宁绿”增量分布在城市各处

  打开卫星地图,从空中俯瞰,海宁版图如同一匹奔驰的骏马。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尤为亮眼的是位于海宁城区的东部。卫星地图显示,2011年,这里是成片的农田和房屋;2016年,湖成了该区块最显眼的存在;到了2020年,鹃湖和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周边相得益彰,“海宁绿”呈现出组团效果。

  湖面碧波荡漾,湖边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岸上绿道蜿蜒曲折。散步、郊游,鹃湖公园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公园里的跑道是健身爱好者小方每天打卡的地方。呼吸这里清新的空气已经成为常态,但是该区域到底有多少绿化,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了。卫星地图可以告诉我们,鹃湖公园现有绿化1400多亩,而她的小伙伴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周边也不得了,加起来也有460亩左右,主要集中在鹃湖国际科技城区域。

  城市之东,依托鹃湖,“海宁绿”急速扩展。而在城南,从卫星视角俯瞰,一条绿带横跨海宁东西,这里是洛溪河绿化带。河道两边近百米范围内,绿化、步道、岸堤等向远处延伸,1300多亩岸边的绿带春意渐显,配上水中的清,海宁城南的生态滨水空间已经成形。

  绿与清最融为一体处,是在海宁城市的东北角,这里是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卫星地图显示,2011年,长水塘区域主要是农田的绿;2016年,绿与清开始逐步融合;到了2020年,无数的野鸭和飞鸟,诠释着这里绿与清完美融合。春日里,这块长4.2公里的生态湿地,绿意萌生、波光潋滟。近500亩的水生植物、550亩的岸上绿地,加上周边万亩良田,让这里散发着江南水乡风情。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海宁新增绿化面积近10万亩,相当于增加了23个鹃湖公园的面积总和。除了面积增加,海宁绿这几年的品质上也在不断提升。

  “海宁绿”带来一座座“小公园

  “海宁绿”在东西南北中扩张提升,让“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在海宁变成现实。城市绿中藏,人在花海行。尤其是不起眼的街头绿地,经过一番修整,就变了模样。去年以来,海宁市中心城区共建成了新建材市场南侧、文苑路与塘南路口东北角、西山社区等8个街心公园,新建绿化面积32402.8平方米,改扩建49480平方米。每年,海宁市通过提升改造一批、新建一批,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破硬改绿,同时配置景观亮化、休息座椅、园路、小品、亭廊等设施,城市绿化品质进一步提档升级。

  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宁市建成区拥有综合型公园6座,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数量也十分可观,口袋公园、街心绿地更是绽放街头,随处可见。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海宁市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494.0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7平方米,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01%。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结合的“5分钟公园圈”。放眼海宁,这些过去只出现在景区里的美景,眼下已成为城市乃至居民小区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观。城市越来越像“大花园”,浓浓的幸福感漫溢在市民心间。

  “海宁绿”今年将再添2320亩

  近日,在东山脚下的郜家岭山体修复及绿化提升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正各司其职忙碌着。据悉,郜家岭山体正在进行边坡修复,赵家漾湖已初具雏形。未来,东山脚下将重现赵家漾畔“郜岭垂虹”美景。

  在城西,新的城市“绿肺”正在孕育。伊嘉塘公园雏形初现,这个规划面积6000多亩的品质公园分森林休闲区、花海观光区、田野休闲区等区块。建成后将是海宁最大的公园,面积有两个鹃湖公园那么大,绿色当然是它的主基调。

  目前海宁市森林覆盖率达16.05%,居嘉兴前列,总量大,但是也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包括建成区内绿地建设区域不平衡,中心城区外围区域绿地率指标远低于中心城区。为共享高品质“绿色福利”,海宁市园林部门将推进“两大创新”,提升“三大行业”,实施“十大工程”,同时稳步推进绿道网及城市绿化建设,确保海宁市今年新增绿地面积不少于50公顷,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再增加。

  绿色彰显城市的灵性、展现城市的生机、焕发城市的活力。“海宁绿”已经成为国际品质潮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今年海宁将新增2320亩以上绿化,目前1400亩左右已经披上‘绿装’”。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局林业科负责人表示,“和往年相比,今后‘海宁绿’以见缝插针式拓展和品质提升为主。

(海宁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