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以“三力三精”创新建筑业信息化安监模式

08.01.2016  12:53
  2013年以来,海宁市根据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和人力资源条件有限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筑行业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开发了嘉兴市建筑业行业内第一个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海宁市建筑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项目报建、监理备案、施工许可、质量管理、安全监督、企业信用等8个模块,目前该系统已全面上线,共有1235个建筑项目纳入综合系统的数据库。
  一、在围绕“三点三化”上做文章,建筑业信息监管力求精心
  1.找准节点,优化安全监管流程。根据《海宁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实际工作中备案、交底、抽查、重大危险源管理、统计等几个重要节点,安全监督管理模块设立了安全监督备案、安全监督交底、日常安全抽查、标化工地管理、起重机械管理、工程安全管理、标准信息维护和安全监督统计8个子模块。安全监督备案又分为安全监督预审、安全监督审核、安全监督登记三个子模块,体现了企业申请、领导审核、发证管理的全流程。
  2.抓住重点,强化安全隐患排摸。实行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在办理安全监督备案手续时,由建设单位将现场高支模、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按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登记,对危险源种类、实施时间等进行汇总。对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建筑起重机械实行产权备案,定期利用综合系统对设备的安装、使用、拆卸进行跟踪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减少安全隐患。目前,全市各建筑施工企业、租赁单位共1871台设备已全部纳入备案范围,包括塔式起重机595台,施工升降机268台,物料提升机1008台。
  3.结合特点,深化事前事中监管。针对工程管理的特点,设置提醒项,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前工程、安监备案后超过7天未交底工程、被责令整改超过7天未回复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告知超期等项目设置提醒项。监督人员可随时查阅相关项目事中管理情况,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管理要求,确保在建项目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二、在注重“三动三现”上下功夫,建筑业信息监管力争精细
  1.网格化管理抓联动,实现数据共建共享。按属地管理原则,
将全市建筑工程地点按14个属地政府进行网格化管理,分别建立了14个数据帐号,每个属地政府可以查询属地范围内建筑工地备案、检查等基本情况。同时,各属地政府也可将本地区检查情况进行上传,实现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管理联动。目前,已有1235个项目纳入综合系统的数据库。
  2.全程化管理促互动,体现数据完整统一。安全监督预审的数据源来自前期项目报建,保证了同一工程在综合系统中从报建到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管的完整性和统一性。通过综合系统的运用,对全市在建项目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历次检查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项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项目施工进度等有了全面的了解,便于在每月对在建项目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每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更为合理的安排督查项目,突出差异化管理,提高检查针对性和检查效果。
  3.规范化管理见行动,凸现数据服务功效。完善起重机械办理统计、安全检查工作统计、安全备案汇总、安全检查汇总等各项统计功能,监督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按时间、按类型、按状态等不同要求设置查询项并进行统计和导出等数据操作。
  三、在突出“三创三式”上化力气,建筑业信息监管力保精准
  1.创设现场管理方式提高工效。开发移动办公数据终端,实现工程信息现场查询并和电脑终端互通,整改通知书现场无线打印等功能,并减少了后台数据重复录入等步骤,进一步简化了监督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创建人员管理阵式支撑数据。建立起重设备、三类人员、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等信息数据库,利用综合系统对现场项目经理、安全员和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押证,确保在建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符合省、市现场关键岗位人员配备要求,杜绝一人挂靠多个项目的情况出现。目前,全市有三类人员2039人、总监理工程师204人纳入信息系统。
  3.创新科学管理模式推进标化。标化工程管理模块分为标化工地计划、标化考核检查、标化工地评审、标化工地名单4个子模块。通过综合系统的运用,将创标工地分类别、全过程进行管理,突出标化创建的过程性、动态性和样板作用。同时,根据标化创建“择优推荐”的原则,推荐现场安全文明情况较好的项目申报上一级标化,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力,文明施工情况较差的工地进行摘牌或取消评标资格。(海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