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界线 共享绿水青山 浙闽边界十三乡抱团牵出乡村振兴新格局

21.06.2018  23:10

  一个多月前,浙闽边界四县十三个乡镇负责人坐在一张桌子上,签下了一纸结盟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十三个乡镇立志构建出一个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机制,有效优化劳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配置。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乡村组织5个重点合作领域也被写入当天签署的乡村振兴联盟组织章程。

  如果一个乡镇单独来做这些事,这些乡村振兴的规划并不显眼。打破行政界线之后的抱团,则瞬间吸引了诸多目光。越来越多的边界之中的百姓和边界之外的资本都开始认真思考一个新话题:十三个小乡镇能否“”出一个大格局。

   联盟前,有些啥?

  “从宁德市开车去厦门,需3个多小时,来浙闽边界转一转,也是3个小时;入城,过时髦的城市生活,下乡,看美丽乡村风景线!”2017年底,浙闽边界乡村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分享会在福建省南平市岭腰乡举行。福建省宁德市下党乡副乡长林云义特意驱车3个小时,沿着边界公路,驶进与福建省毗邻的庆元县,考察边界乡村旅游合作前景。

  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边界线?

  这段210公里长的浙闽边界线,串起十三个边界乡镇:浙江省庆元县的安南乡、隆宫乡、竹口镇、举水乡、龙溪乡、岭头乡、江根乡,福建省政和县的岭腰乡、铁山镇,寿宁县的下党乡、托溪乡,松溪县的茶平乡、旧县乡。

  十三个乡镇的总面积只相当于四县中面积最小的松溪县,区域人口只有四县中人口最少的庆元县13.8万人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在这片纯洁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却超过90%,空气清新,而且这里的乡村也分外迷人。花海、银坑、月山春晚、下党扶贫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诞生了庆元县安南乡安隆村、举水乡月山村和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等文化旅游村;冰臼、竹海、台地草甸、高山冰瀑等生态旅游资源,造就了双苗尖、龙头山、白鹤尖、锦屏山、湛卢山等生态型山水风景区。

  如果用打量的眼光上溯十几年,这些边界乡镇之间,还走过了一条从纠纷到融洽,再到跨界联合的发展之路。

  历史上,浙闽两省边界纠纷多。水务管理、资源环境、林权确认……各种冲突不断,还有乡村间的斗殴事件时有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争地、争水、争资源。

  “五水共治”大幕拉开,庆元县壮士断腕,关闭污染的龙头企业,确保“一江绿水送福建”,出境断面水质在Ⅲ类以上,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如今,这里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方言相似。在这里,福建人说着庆元话,喝着咸菜茶,干在浙江,睡在福建;浙江人出技术、跑市场、办民宿,流转荒芜土地,让福建人耕种。

  现在,突破行政界线,抱团发展,又是另一场解放思想的新革命。

  在这条边界关系的变化轨迹中,绿水青山显然是最大的“粘合剂”。 

   结盟后,干些啥?

  13个乡镇抱团之后,指向了大有可为的一片新天地。

  浙闽边界乡村振兴联盟建立了一整套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成员单位将突破省域、市域、县域行政界限,召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为主题的联席会议。

  十三个乡镇轮流坐庄,首尾轮一遍,也要三年零一个季度。这三年多干什么?每一位乡镇管理者“已有谋划”。

  松溪县的茶平乡,原名省坪,因种茶而更名。茶平乡党委书记游美君表示,他们愿意引进浙江资本种茶富民,也愿意去浙江传授种茶经验。在浙闽边界这头,毗邻的庆元隆宫乡是著名的毛竹之乡,竹木加工企业众多,想实现乡村振兴梦的企业家也不在少数。一说到种茶、开厂,两地携手合作的机会很多。

  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毗邻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但两村驱车往返仍需半小时以上,非常适合抱团发展乡村旅游。锦屏村,以自然风光见长,冬有冰瀑雾凇,夏有银坑可纳凉,两村交界处还有着“千手观音”柳杉王和亿万年形成的冰臼群;月山村,春节前后有月山春晚,平时有月山民宿、传统古村落、天宸农业公园、海峰花卉种植基地等项目支撑。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相映成趣,形成了边界线上最互补的浙闽乡村旅游风情线。

  “我代表岭腰乡来安南乡学习羊肚菌、竹荪等珍稀食用菌的培育技术,交流我省已成熟的黄精、三叶青等道地中药材的种植经验,希望以产业兴旺带动边界两边乡村的产业兴旺。”福建省政和县岭腰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魏贵忠说。

  “我们乐见更多游客来下党乡聆听习总书记‘三下下党’的故事,也希望和其他边界乡镇一起拓宽红色旅游市场。”下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项忠红拉着举水乡、岭腰乡管理者的手说,抱回“金娃娃”,大家一起拼,爱拼才会赢。

  “形式多种多样,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庆元县江根乡党委书记吴人豪说。

   想振兴,谋些啥?

  在这条浙闽边界线最东边的江根乡,发展产业,培育旅游,聚拢人气,一直是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江根乡乡贤众多,微商“睦睦食材”的老板就是其中之一。她上网售卖高山茄子干、庆元月子面、牛肝菌、原木香菇和土豆粿、皂角米,而且越乡土的食材卖得越好,价格越高。此外,这位微商还在跨界销售浙闽边界线上月山民宿的打折券、景区电子门票以及农产品优惠券。

  “越偏远的地方,越要想方设法谋求边界突围,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庆元800’高山精品农业、古村落旅游,都是我们发展农旅融合,谋定边界大格局的杀手锏。”吴人豪表示,在未来发展蓝图里,临近寿宁县城的江根乡一定会抓紧一切对接福建的机遇,在边界乡村振兴联盟内部,优化劳动力、商品、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谋求“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江根乡青田村,有着百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福建人种,福建人收,福建物流公司负责运输,卖进宁德市菜市场。青田村党支部书记管应久说,青田只负责流转土地,分着“土地红利”,成立农村合作社,只种花椰菜等高附加值蔬菜。去年,青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在外打工的农民都回乡了,我们打算打造浙闽边界的高山蔬菜品牌——青田。”管应久笑着说,浙闽两省合力,一定能在宁德的菜市场上看见“庆元800”“江根青田”的自有品牌。

  同样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电子商务和物流运输的搭配,让浙闽边界的旅游、农业,甚至是党建培训都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抱团让我们力量更强,创新让我们备受关注,乡村振兴给我们了一个大平台。接下来,我们能书写出什么样的好文章,请大家拭目以待。”联盟发起人之一、安南乡党委书记范修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