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二五”兴修水利广惠民生 防洪减灾效益逾千亿元
浙江在线01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翁杰 通讯员 郑盈盈) 沿江百姓不再为洪水泛滥而担惊受怕,乡村人家不再因喝水难而犯愁……越来越多的民生水利工程正惠及每一个浙江人。
“十二五”期间,浙江预计完成水利投资200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两位数,其中民生水利占比较多。如今的之江大地上,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出巨大效益。
以人为本是水利建设的第一要义。浙江遵循和践行“不死人、少伤人”“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等防汛防台科学理念,切实提高防汛防台综合能力。
“十二五”期间,已完成731座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病险率从本世纪初的60%降低到5%以下,加固主要江河堤防、海塘分别达到440公里、371公里。这些防汛设施使全省因灾伤亡人数显著下降,过去4年全省防洪减灾效益达1044亿元。
对舟山桃花岛上乌石子村的100多位老人来说,水利建设的意义就是“让老百姓能喝上自来水”。饮水难一直是困扰偏远山区、海岛百姓的一大难题。为此,全省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改善4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8%。
近年来,我省各地大力开展农业“两区”水利标准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百万亩喷微灌节水工程、大中型灌区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节水效果明显。5年里,全省整治万方以上山塘6420座,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保持在2100万亩左右,保障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这5年,浙江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开展21个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治理农村河道1.3万余公里。目前,全省已累计完成清水河道建设4.2万公里,实施河岸绿化270平方公里,建成一批集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河道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