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浙博篇上演 众星演绎别样国宝故事

29.01.2018  15:05

  西子湖畔,古都杭州,矗立千载见证繁庶越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浙江素有“丝绸之府,文物之邦”的美誉。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土壤上,浙江人用自己的智慧筑成了一座独具匠心的“园中馆,馆中园”——浙江省博物馆。

  1月28日(周日)19:30,央视综艺频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了浙江省博物馆特辑。节目中,青年演员任重、“老戏骨”孙淳以及“90后”金马影后周冬雨惊喜现身,一同守护宁波“万工轿”、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玉琮这三件万里挑一的传世国宝。

  “好好先生”任重不计盈亏“舍命”护嫁妆

  本期,《国家宝藏》迎来了本季最年轻国宝——宁波“万工轿”。虽然万工轿建造于清末民初,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却已经传承了千年。在宁波的“十里红妆”文化中,万工轿的地位极高。而这样一件女性的梦寐之物,此次则由在荧屏中塑造过无数“好好先生”的任重来守护。

  虽然起初任重得知自己要守护这顶“女儿坐的花轿”时,内心还因为气质不符而颇为不解。但是当他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亲眼见到了这座宛若小型宫殿的万工轿时,任重却为它复杂的工艺和背后的故事感叹不已。在演绎宁波“万工轿”的前世传奇时,任重饰演的店铺掌柜朱全来有骨气有担当,正如他本人所说“差什么也不能差了手艺”,故事中,朱全来不仅不计盈亏也要将花轿完美地打造出来,更是在上海大佬的威胁下“舍命”护国货——万工轿得以周全。

  此外,在节目中的今生故事环节,同为国宝守护人的殷硕还通过一段优美的舞蹈讲述了轿子与宁波人“十里红妆”的故事。舞蹈虽美但其中展现的女子嫁妆排场也令张国立打趣感慨道:“宁波人嫁女儿负担真重。

  “长林王”孙淳“对树弹琴”教育唐玄宗

  和任重守护的本季最年轻国宝不同,孙淳此次守护的国宝则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作为演艺圈的“老戏骨”,孙淳的演技一直备受好评。继在电视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饰演“长林王”萧庭生圈粉无数后,此次他将为守护国宝再度出演古装角色。

  节目中,孙淳从一生戎马、忠肝义胆的“长林王”变为了个性十足的文艺琴师雷威,不仅在出场时教育唐玄宗:“弹琴,只为悦己,不为娱人。”还当着唐玄宗与侍卫的面大玩“对树弹琴”。虽然行人做事十分清奇,但是其演奏的琴音却令唐玄宗如痴如醉。

  值得一提的是,和此前均被小心翼翼守护的国宝不同,此次孙淳守护的古琴除了被用来录制CD,更是还曾举行过演奏会。这样的行为不仅在文博界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也与《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的主题相得益彰。

  2008年,浙博请来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等三位著名古琴演奏家,分别用“彩凤鸣岐”和“来凰”两张唐琴,演奏了《慨古吟》、《阳关三叠》、《古风操》等曲目并录制成CD。

  2010年11月19日,这两张唐琴竟然“”出了博物馆,来到了浙江音乐厅。在这场名为“凤凰和鸣——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雷琴公益演奏会”的特殊演奏会上,14位海内外的古琴大师共同奏响这来自唐代的声音。

  浙博是全国唯一一个常年设有古琴展厅的博物馆。现在,参观者也可以通过展厅内的听音装置欣赏到这些名曲。

  在节目中,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也兴奋地表示,浙博将于2019年举行唐宋古琴大展,届时包括“彩凤鸣岐”在内的古琴将再次鸣响。

  影后周冬雨化身“玉女”守卫良渚古城

  2016年周冬雨凭借饰演勇于挑战权威的“李安生”,一举夺得了53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殊荣。网友们纷纷大赞:“扛起了90后新生代演技的大旗。”在本期节目中,年纪最小的周冬雨守护的却是三件国宝中年龄最大的玉琮。

  在演绎玉琮的前世传奇时,周冬雨呈现了近年来在荧屏上鲜少塑造的古装形象,化身为了良渚国王之女“”。面对洪水的到来,周冬雨依旧不顾大多族人的反对,坚持留守良渚,琢通玉琮,守卫国土。而“”身上这股的执着精神也与周冬雨本人对于表演的态度十分契合。

  这件代表着部族信仰的国宝——玉琮除了有90后影后周冬雨的守护,还有着一支年轻的考古队伍一直践行着对它的的探索与守护。现场,来自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考古队的国宝守护人,不仅为大家普及了玉琮的来源,还生动地讲解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良渚文化。

  浙博的这件玉琮王,是1986年在反山遗址发现的。反山遗址的发掘,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玉琮王、玉钺王等700多件(套)玉器,也是所有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一处墓地。

  “1000年前看北京,2000年前看西安,那么,5000年前就要看我们杭州的良渚。”良渚考古队的陈明辉总结道。

  浙博为何会选择这三件国宝?节目末尾,浙江省博物馆的蔡琴副馆长也揭晓了答案。“良渚玉琮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刻于其上的神人兽面纹显示了那个时代高超的技艺。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是一把注入了工匠精神的乐器,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宁波‘万工轿’是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工匠精神的辉煌作品,花轿上二百五十个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想象。这三件文物的时间跨度大,共同展示了中国工匠巧夺天工的成就,奏响了一曲绵延不绝的越地长歌”。

  三件国宝中哪一件最终会脱颖而出代表省博在故宫展出,让我们继续拭目以待吧。

  【浙江新闻+】《国家宝藏》浙博篇三件国宝简介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

  简介:整器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整体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呈角尺形的凸面上,纹饰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节琢刻一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图案,这种简化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而鸟也是通天的灵物。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年代:唐

  规格:通长124.8、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厚5.4厘米

  简介:“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在民国古琴界就有着超凡的地位,为琴界苦苦追寻的绝品。“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更让人称奇的是,音质绝佳,极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质属上乘,也恰好印证了杨宗稷对它的高度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传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彩凤鸣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宁波“万工轿

  年代:清末民初

  尺寸: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275厘米

  简介:此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花轿根据雕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而分为三等,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没有轿门,迎亲时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宁波人也称它为“百子轿”。除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吉祥主题外,还有《浣纱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戏曲场景,有的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