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三个强化”推进“清三河”建设

01.04.2016  16:32

      2013年以来,我区以“河边三化”、“双清”、“两河整治”、“河长制”、“水岸同治”等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河道整治提升、城乡截污纳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全区47条河道无一“垃圾河”、“黑河”、“臭河”现象,获得2015年省“清三河”达标县(区)称号,海岛水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 

  一、强化宣传,力塑治污氛围。一是公益“十进”宣传多花样。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与健康、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户内卫生厕改等10大专题培训,并开展健康知识和设施运行维护巡回宣讲。通过开展志愿者进村居社区宣传、向沿河单位和居民分发河道卫生自律责任书、五水共治海报进社区村居、超市,在全区各大LED电子屏滚动播放五水共治标语、五水共治主题班会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多样化的五水共治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带动全民参与五水共治。二是新闻媒体宣传广覆盖。先后制作了“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动漫公益广告、“五水共治”公益短片、温州日报五水共治刊物《洞头篇》,在洞头新闻网开设“五水共治,你我在行动”专题页面。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农民信箱等发送短信20万条次。三是主题活动宣传聚民心。采取形式多样的治污宣传活动,引导全民参加治污行动。组织开展了“河长下河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相约美丽水乡”、志愿者进村居社区、五水共治主题班会进校园、“小手拉大手”、千名职工环城跑比赛、“五水共治”专场文艺晚会、五水共治法治助力主题宣传等活动。群众治水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市首位。 

  二、强化建设,力创环境平台。一是城镇治污再提升。从“源头”抓起,从“硬件”动刀,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近3亿元全方位实施治污项目建设。投入3321万元,改造提升城南污水处理厂,使出水标准从一级B标准提升到一级A标准;铺设污水管网约38.1公里,城镇污水管网基本覆盖;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整治,着力抓好电镀、化工、水产品加工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整治监管工作,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全区重点化工企业整治率达到100%。二是农村治污再推进。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69个,新增受益农户13800户,实现4个100%,在温州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专业化维护、物业化管理;2015年财政专门安排1200万元,用于全区69个村5000户以上的农村改厕;关停生猪养殖场16家,涉及存栏生猪近4000多头,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人,实行垃圾外运处置,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三是河道整治再深入。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13年以来完成“垃圾河”整治3条,清理海滨河、埭口河、大门黄岙垦区片等河道34公里,建成海霞公园、南塘湾公园在内的滨水公园8座。 

  三、强化管理,力防“成效”反弹。一是执法检查除污源。采取工作日正常巡查和夜间、节假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区域强力执法,限期整改,力防“反弹”。实施对杨文、南塘两大园区重点涉水企业和沿河(沟)羊栖菜加工、水产加工、餐饮酒店等行业加大检查力度和执法力度,推进鱼粉企业在规模不扩大的基础上整合保留1家,并全面进行污染治理。二是专项督查促整改。全区47条河道于2013年实现河长全覆盖,共落实各级河长109位,重点河道警长15名;落实全区47条河道开展逐乡镇逐河道的专项检查,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践行河长职责,深入一线开展“清三河”工作督查,对督查发现的36个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完成率100%。2015年,先后通过省“五水共治”督导组督查、市河边三化季度考核和市清三河防反弹督查等一系列明查暗访,全区河道整治工作情况良好,无垃圾河黑臭河反弹现象发生,在全市河边三化四个季度考核中均排名第一。三是长效机制显成效。出台《“河长制”管理工作制度》、制定《温州市洞头区“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完善河道保洁管理长效机制;落实河道保洁全域化,将城区5条主河道纳入城市保洁范围,制定城区河面河岸一体化市场保洁方案,实现城区河道河面河岸“一把扫帚”管理机制;执行每月自查、每季巡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履行河道保洁职责。截至目前,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率81.4%、镇级污水处理厂负荷率88.64%、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处理建制村比例72.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制村覆盖率100%,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省达标创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