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章马拉松”是深化改革必答题

07.05.2015  11:07

参评全国劳模的推荐材料要盖8个章,彭煜翔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拿到两个,在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指定专人办理的情况下,才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盖齐了所有章。“公章马拉松”不仅让当事人险些错失荣誉,更凸显了当前干部作风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


即便最终成为劳模,彭煜翔的遭遇仍令人感慨:盖一个部门章,先要去盖好几个小章;有些部门领导出差或者开会,工作人员就置之不理;自己一个星期才盖两个章,领导关注下半天就盖了6个公章。透视这些由公章衍生出的怪现状,足见某些权力确实任性到让人无奈——作为一名普通群众,要完成“公章马拉松”要经历怎样的“磨难”?


从“行政审批长征图”到“无罪证明的证明”,类似的案例时有所闻。有“北漂”小伙为办护照,返乡6次,多跑3000公里;有民营企业为盖一栋办公楼,跑39个部门,盖200多个章,4年仍未能动工。盖章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生老病死、创业就业的必备程序,其数量和社会成本高得惊人。难怪有网友吐槽:“我现在不是在盖章,就是在盖章的路上。”群众对“公章马拉松”的吐槽,证明行政审批改革举措落实还远谈不上到位。


不少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而来的盖章审批制度,已经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格格不入,与政府和市场应有的关系格格不入。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印把子”对经济生活的干涉、释放社会活力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去年以来,中央已多批次取消和下放了数百项行政审批项目。“公章瘦身”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审批减肥”,既是行政审批改革方向,也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的大势所趋。


目前,仍有一些地方部门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存在思想不端正、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继续打着文件要求、部门规定的旗号,对身份证明、资格认定等诸多事项设置关卡,看似有章可循,实则权力错位,贪恋公章上的权力,本质是惦念着“印把子”背后的利益。一枚枚不合时宜的公章,逐渐异化为套取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私器,不仅形成改革大潮的“中梗阻”,不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助长了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老爷习气,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如何让群众办事更容易,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围绕这个目标,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必须对症下药、落到实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必须尽快推开,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也应当尽快建立健全。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部门考核机制和人员退出机制,倒逼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推动改革稳步深入,相关部门需要主动作为,不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有效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同时,需要用改革推动转变,用制度巩固成果,用法律筑牢根基。让创业者不用跑“公章马拉松”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更多群众真正享受到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