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驱动 以管驱动 以宣驱动 桐乡环保“三轮驱动”全面发力“五水共治”

15.06.2016  03:03

  近年来,桐乡环保重拳出击“治污水”,围绕“防、管、宣”三轮驱动全力助推“五水共治”,有效改善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2014年和2015年,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考核中,桐乡连续两次被评价为优秀,水环境质量实现了考核以来从合格-良好-优秀的梯度跃进,桐乡32条市级骨干河道全面消除V类、劣V类水,Ⅳ类水河道同比增加33.3%。主要做法有: 

  一、以“”驱动,严格实施源头把控。 

  一是严准入。完善新型环境准入机制,以“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严守生态红线。通过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专家评价和公众评议“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格实施项目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挂钩、产业结构调整挂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挂钩、污染减排绩效挂钩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增量。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提高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审批政策或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坚决予以否决。2015年,共计否决建设项目7项,  否决项目总投资约30170万元,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 

  二是控减排。加快企业刷卡排污和排污权有偿使用系统建设,建立“一企一证一卡”的企业排污总量控制新模式,实现企业污染排放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控制转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从源头抓起,控制增量”“的原则,依托四大行业整治、特色行业整治等行动,强化环境监管,确保有效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2.31%、12.82%、23.34%和12.73%,圆满完成2015年和“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三是保源头。严格饮用水源保护,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将饮用水源保护有关规定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审批,做到饮用水源保护区一律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切实抓好常规检查,对水源保护区主要污染源开展例行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同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环境执法,防止违法排污事件和突发污染事故发生,确保水源安全;加强水源水质动态监测和水情变化监测,水厂水质中心每天对水源水质进行常规检验,市监测站每月对水源水质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二、以“”驱动,高压执法铁腕治污。 

  一是零容忍。扎实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结合“雳剑”“雷剑”系列环保专项行动等,综合运用夜间执法、周末执法、异地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打击涉水污染违法行为,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入网监管排查,确保废水达标入网,加强对污水厂实时监测和定期执法检查,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对执法中发现的违法排污行为,按照桐乡市“五水共治”指挥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十个一律”的要求,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等行政处罚手段,查处和曝光了一批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2015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886人次,检查企业7421家次,立案查处案件171件,处罚款962万元,其中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4件,移送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起共10人,公开曝光违法排污“黑名单”89起,打击力度居嘉兴市前列。 

  二是强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通过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完成了铅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涉汞等7大重点行业和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共关停淘汰企业80家,原地整治提升企业70家,搬迁入园(整合)企业17家。另外,还结合桐乡实际,对群众反响较大、污染较重的区域性特色污染,如河山地区小精炼,屠甸、高桥地区的榨菜污染,洲泉地区的机制丝绵污染和全市的豆制品行业等开展了专项整治,大大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有力地推动了“五水共治”工作进程。 

  三是排隐患。落实“河长制”有关牵头部门职责要求,加强对河道的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治水办并加强督促整改。加强企业环境风险和环境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工作,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全力做好环境应急工作,全面消除环境隐患。延伸基层信访网络触角,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快速联动的信访工作机制,促使环境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环保信访总量在2007年至2013年实现连续六年下降的基础上,2015年信访量再次同比下降9%,2016年一季度信访总量又同比下降18%,信访处理率和结案率均保持100%,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群众上访事件发生。 

  三、以“”驱动,全力营造治水氛围。 

  一是拓载体。围绕“五水共治”主题,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契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五水共治”宣传活动,借助媒体宣传、组建生态文明暨环境保护宣讲团、重点排放企业集中培训等,进一步加大普法宣传。有计划组织宣讲力量开展环保法规下基层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水环境重点企业开展环保法规培训,宣传解读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在原有环保局官方微博的基础上,开设桐乡环保微信公众号,定时发布环保信息,搭建与公众交流互动平台,方便及时掌握公众关注热点环保问题,营造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二是重创建。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与各镇街道签订年度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制定年度镇(街道)生态创建考核细则,作为年终对镇街道考核的实施依据。创新生态创建机制,2015年开始对生态镇(街道)实行了退出机制,打破创建荣誉“终身制”。截至目前,我市165个行政村开展生态村建设,全市占比93.8%。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九曲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远洋环保社区等,在全市营造人人参与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凝力量。广泛发动公众参与,通过开展市民环保检查团、市民志愿者等活动,扩大市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全市行政村中聘请200余名熟悉本村河道水系和重点污染企业,并在当地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环保监督员,不定期开展“巡河”活动,通过排查隐患,积极劝阻、制止和检举各种有损水环境和治水设施的不文明行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体系,共同保护好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