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分类别 抓规范——桐乡市破解工伤保险管理工作“三难”

13.02.2015  18:53

  近年来,桐乡市以“五险合征”为契机,积极探索工伤管理新思路,制定工伤管理制度,建立工伤管理机制,着力破解工伤保险扩面难、基金监管难、工伤认定难、劳动能力鉴定难等问题,切实化解企业职业风险,工伤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目前,该市工伤参保单位9870余家,涉及27.4万人,实现了工伤保险职业人群的全覆盖,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1亿元。近三年来,该市工伤认定办结率均达96%以上,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有力维护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建机制,源头预防,破解工伤基金“开支大”难题

  一是双管齐下强征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企业服务等,加大《社会保险法》和新《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工伤参保缴费主动性。同时,积极举办工伤保险政策业务培训班,提升用人单位工伤预防意识,2014年共举办18期工伤保险培训班,涉及3200余家用人单位。另一方面,以开展“春雨行动”、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等活动为契机,派专人集中精力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征缴工作。2014年,借力专项行动等,该市共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088人。

  二是完善制度强预防。该市人力社保、安监、总工会等部门建立了协调配合机制,不定期通报、交流工伤事故管理、伤残等级鉴定及企业安全状况、职业病危害等信息,变被动的工伤赔偿为积极的事故预防。同时,该市实行工伤通报预警制度,以年度为单位,对各行业(单位)发生工伤事故比例情况、工伤保险费征缴与工伤基金赔付情况、工伤职工伤残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对于工伤事故频发的用人单位进行内部通报、发送工伤事故预防建议函、走访宣传等,做好工伤预防。

  三是利用杠杆强意识。针对部分用人单位安全意识不强、重特大工伤事故频发的现状,该市启动了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对工伤事故发生多、工伤保险费使用多的单位执行较高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增加其生产成本;反之则执行较低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倒逼单位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源头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2014年,该市共有297家参保企业工伤保险支缴率达到费率浮动标准而执行较高缴费费率,一定程度缓解了工伤基金支付大难题。同时,该市从工伤基金中提取5%作为工伤事故预防专项经费,用于大型危险设备的检测检验,有效降低工伤事故发生。

  二、分类别,创新管理,破解工伤认定“效率低”难题

  一是强化信息管理,日常案件提速办。自2010年以来,该市采取信息一体化系统管理工伤信息,实现了各镇、街道用人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时掌握的目的,使工伤案件得以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不稳定事件的引发,工伤认定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同时,创新工伤案件受理方法,2014年开始,该市重新调整工伤受理程序,制定好工伤受理通知书和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执文书的电子模板,在手工受理案件后,直接打印工伤受理通知书和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执,经办人签字后送达对方,稍后再把工伤案件信息输入系统,每个工伤案件的受理时间提速达80%。

  二是严把认定环节,重大案件规范办。严把工伤认定审理、受理和书面审查、补证和举证、调查核实、作出结论等五个环节,特别注重堵塞工伤调查取证环节各种漏洞,提高工伤认定准确性。该市工伤案件外出调查时,设置主办人和协办人,明确分工,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对调查取证终结、拟作出工伤认定的案件,实行两组调查人员相互交叉初审签字、科长签字、处领导签字制度,对医疗费用总额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由处领导参与实地调查取证,由分管局领导最终审批把关。对于涉及工亡等重大案件,及时作出认定后,重点做好家属安抚和善后工作。

  三是实施部门联动,疑难案件联合办。近年来,该市不断创新工伤案件审核方法,对于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疑点的案件,坚持多次深入企业一线、田间地头、医疗机构、受伤者邻居家中明查暗访,必要时多组人员同时出击了解实情,查明事故真相。对于那些“偏、难、怪”、案情复杂、容易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启用部门联动方法,召开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委、市人民法院、市法制办、律师代表等参加的联席会议,综合分析案情,多方征求意见,采取集体讨论办法决定,提高办案准确率,保证工伤基金不受损失。

  三、抓规范,严把关口,破解工伤鉴定“操作难”难题

  一是依程序,严把“审核关”。为规范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该市逐步形成了“常年受理申报——集中开展鉴定——及时送达结论”的良性工作程序。初审时,认真审查申报者的工伤认定、医学诊断证明书等基础性材料,科学分科、分类,做到不漏定一个人、不错定一个部位。鉴定组成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5名,待专家提出鉴定意见、作出鉴定结论通知书之前,进一步核准伤残定级标准,有力保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准确性、严肃性和权威性。2014年以来,该市集中开展了11次大型劳动能力鉴定活动,涉及840名工伤职工。

  二是重检查,严把“待遇关”。开展工伤保险待遇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深入用人单位,做好工伤待遇申报结算资料的实地稽核工作,对涉及的重大待遇支付案件、不如实申报待遇计发基数等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到用人单位实地调查核实。2014年,该市共开展工伤待遇实地调查20次,涉及15家单位50多位工伤职工,全年共为3209名工伤职工落实待遇3943.58万元。同时,不断提高工伤职工的伤残津贴标准。近期,该市对2013年12月31日前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生产岗位按月享受定期伤残津贴的职工提高伤残津贴标准,平均调整额度为239.03元,增幅为12.44%。

  三是优操作,严把“服务关”。针对工伤职工人数增多、落实待遇要求急迫的现状,该市把执行政策的严肃性、具体操作的灵活性与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结合起来,确保鉴定工作便捷、高效开展。实行鉴定约时制度,划分现场鉴定时段,减少职工鉴定的等待时间,同时给老人和重症患者开辟优先鉴定绿色通道。对于重症、行动困难的伤者,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医疗专家进行上门鉴定,避免在鉴定途中发生二次伤害,减轻用人单位和职工家属的双重负担。近三年来,该市开展上门鉴定服务25次,未出现一起因服务不到位而遭遇投诉的事件。